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17?植物的叶及其结构与功能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17?植物的叶及其结构与功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01 22:02:2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17 植物的叶及其结构与功能
一、单选题
1.(2022·余杭模拟)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图。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  )
A.B B.C C.A D.A,B
2.下列做法中,应用 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
3.(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4.(2021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属于保护组织,对叶起保护作用
B.②和④是表皮,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保卫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2021八下·嘉兴期末)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6.(2020八上·宁波月考)盛夏季节,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说法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
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7.(2020八上·余姚期中)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8.(2020八上·宁波月考)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B.一般叶片上表皮的气孔多,下表皮的气孔少
C.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D.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
9.某些禾本科植物在水分过度散失时叶片会向上卷起,这与叶片表皮内的泡状细胞具有大液泡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些泡状细胞只分布在上表皮
B.这些泡状细胞排列成行,与叶脉垂直
C.泡状细胞失水导致叶片卷起与植物的适应性尤关
D.泡状细胞内的大液泡为叶片贮存水分的重要结构
10.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二、实验探究题
11.(2021八下·柯桥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科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假设:
小科: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红: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下列3种方法处理。A组枝条不做处理; 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下半部分的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全部枝条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经稀释过的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进行固定,如图(其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枝条只将剥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⑴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明的猜想。
⑵小科将植株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为了   ;
⑶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发现AB两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C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   运输,然后对比A、C两组还可以说明    ;
⑷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红色    (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逐渐变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12.(2021八下·新昌期末)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2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方案四: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四所示方法处理。
(1)采用方案一可观察到图1中细胞    (选填“A"或“B")的气孔张开。
(2)方案二中观察到叶片下表面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   。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可能原因是   。
(4)在方案四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    (mB-mA)(选填“>”、“<"或“=”)。
13.(2021八下·丽水期末)小科同学选用生长旺盛的蚕豆叶完成“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活动。请回答: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更多的是   ;
(2)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   细胞;
(3)小科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结构,并把观察结果用铅笔绘制在圆圈内(如图),接下去要表示各部分明暗的方法是 (填字母)。
A.用铅笔涂抹 B.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
三、填空题
14.(2022·余杭模拟)如图是显微镜下的叶横切面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和⑤合称   ,属于保护组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⑦,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①   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来完成。
15.(2021七上·淳安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
16.(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右图为气孔关闭和开放的两种状态。
(1)光合作用涉及到的各物质中,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是   。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   图所示的状态。
17.(2021八下·临海期末)如图为叶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   (选填序号)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将通过茎中的   运往根。
18.(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右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结构的是①   ,构成它的细胞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叶片的制造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②和④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③   ,内有导管和筛管。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⑤   ,其开闭由   控制。
四、解答题
19.(2021九下·浙江期末)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甲中①取自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
20.下表是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名称 上表皮 下表皮
豌豆 101 216
玉米 94 158
马铃薯 51 161
番茄 12 190
睡莲 625 3
旱金莲 0 311
(1)从上表可见,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种特点对植物的意义是   。
(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是因为   。
(3)根据你的推测,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哪种?为什么?
五、综合说理题
21.(2021·瑞安模拟)植物在秋天落叶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小明发现分布长江以南地区的亚热带树种——常绿樟树却在春季会掉落许多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樟树落下的叶都是红色,而留在树上的树叶基本是绿色的;同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落到地面的树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兴趣小组同学查到了下列资料:
资料1:植物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另一种在春夏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树木终年常绿。落叶的原因:内因是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而死亡(如叶绿素破坏)。外因是天气变冷、雨水减少,缺水造成落叶。
资料2:植物叶片的颜色是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液泡中的花青素等各种色素综合决定,植物叶片所含色素的数量与植物种类、叶片老嫩、生长期及季节有关。正常叶片,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所以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在一定的生长时期,若叶片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则呈红色。
资料3:大多数植物叶子靠近叶面的细胞,有一排紧密排列的长方形细胞,称为栅栏上表面组织;而靠近叶背的细胞排列疏松,称之为海绵组织(如图)。栅栏组织不仅细胞排列紧密,
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樟树为什么会在春天落叶,落叶大都是红色且落地时背面朝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是髓,B为木质部,C为韧皮部。
故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B。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2)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
【解答】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促进玉米叶子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帮助种子的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是为了保存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由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是气孔。
【解答】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解答】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这个大树底下乘凉,盛夏季节烈日下和树荫下比较可知,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太阳辐射强吸收热量多,温度高人感觉闷热,浓荫树下由于太阳光被遮挡住,太阳的辐射热量少,所以温度低,其次植物为降低自身温度蒸腾作用强烈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也使得树荫下温度降低。
【解答】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在树荫下不能被光照到,正确的;②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正确;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凉快的感觉,说法正确的;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液体的汽化需要吸热会使环境温度降低,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B、气孔的开合能够影响气体的进出,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B错误;
C、蒸腾作用离开叶片是水是气态的,水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能够吸热;故C正确;
D、叶片浸入浓盐水后,细胞失水含水量减少,气孔关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片的气孔既能闭合,也能张开。
【解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就关闭。陆生植物气孔的分布叶片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泡状细胞又叫运动细胞,为一些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细胞(薄壁细胞)。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的不少地方,有一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在叶片上排列成若干纵列。当叶片蒸腾失水过多时,泡状细胞变得松弛,而能使叶子折叠或内卷,以减少蒸腾;当蒸腾减少时,它们又吸水膨胀,于是叶片又平展。
【解答】A、泡状细胞只分布在上表皮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B、泡状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在叶片上排列成若干纵列,B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C、泡状细胞失水导致叶片卷起可以避免植物因蒸腾失水过多,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一种适应,C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肉细胞中的液泡是贮存水分的重要结构,D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一些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构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树皮(导管和筛管);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木质部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自上而下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1)小科和小红的猜想水和无机盐是由导管或筛管运输的,因此小明的猜想应为水和无机盐是由导管和筛管运输的;
(2)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快,实验的现象更明显;
(3)C组只保留了筛管不变色,而AB两组都变色,说明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A组是对照组,C组保留了筛管没有导管,由此对照可知,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4)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所以纵切后可以看到红色是自上而下逐渐变浓的;
故答案为:(1)树皮(导管和筛管);(2)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木质部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4)自上而下。
12.【答案】(1)A
(2)多或密度大
(3)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
(4)<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快,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慢,而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不减少。
【解答】(1)采用方案一可观察到图1中细胞 A的气孔张开。
(2)方案二中观察到叶片下表面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或密度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可能原因是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或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
(4)A叶片不处理蒸腾作用最大,mA最小,B叶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只用气孔少的上表面进行蒸腾作用,mB大于mA,C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因此不进行蒸腾作用,mC最大,因此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 mB-mA。
故答案为:(1)A(2)多而密度大(3)(4)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4)<
13.【答案】(1)下表皮
(2)保卫
(3)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气孔在太阳猛烈照耀下会关闭。
【解答】(1)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2)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
(3)可以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表示图中各部分明暗,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下表皮(2)保卫(3)B
14.【答案】(1)表皮
(2)叶绿体
(3)叶脉
(4)气孔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叶片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解答】(1)图中②和⑤合称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⑦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气孔来完成。
15.【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由图可知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叶片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解答】(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保护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输导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4)叶属于器官。
16.【答案】(1)氧气和二氧化碳(多写水不扣分)
(2)甲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孔的功能以及开闭原理。
【解答】(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涉及到的各物质中,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甲图所示的状态,因为光照太强,植物的气孔会自动闭合,减少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1)氧气和二氧化碳(多写水不扣分)(2)甲
17.【答案】(1)④
(2)筛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往植物体其他各部分。
【解答】图中①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1)图中④气孔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将通过茎中的筛管运往根。
故答案为:(1)④;(2)筛管
18.【答案】(1)表皮
(2)叶肉
(3)叶脉
(4)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①是表皮,②和④是叶肉,③是叶脉。
【解答】(1)①上表皮和下表皮都具有保护;(2)②和④都是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合称叶肉,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片是绿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3)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具有疏导作用;(4)叶是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门户是气孔,它是由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两侧的细胞壁的厚度不同,靠近气孔的细胞壁厚,远离气孔的细胞壁薄,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失水体积缩小,细胞壁拉直,气孔关闭。
故答案为:(1)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保卫细胞。
19.【答案】(1)A
(2)C
(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保卫 细胞构成的。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的乘积。
【解答】(1)①中有气孔,气孔是叶片所具有的结构,所以①取自于图乙中的A叶子.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C符合题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低倍镜。
在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有放大作用,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若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因此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故答案为:(1)A(2)C(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20.【答案】(1)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而大量失水
(2)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3)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气孔的分布数据以及与气孔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解答】解:(1)从图中数据豌豆、玉米、马铃薯、番茄、旱金莲的气孔分布上表皮101、94、51、12、0;而下表皮216、158、161、190、311表明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3)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21.【答案】示例:樟树是常绿植物,落叶是由于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春季植物生命活动旺盛,大量老叶无法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因此在春季大量落叶。形成老叶时,叶片中的叶绿素被破坏,绿色褪去;同时产生较多花青素,使老叶呈红色。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由叶片的结构图可知,叶的上表面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上表面的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远大于下表面的细胞,上表面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下表面,则上表面的质量和密度都大于下表面,所以在下落时下表面着地;春季时,樟树的生命活动加速,产生大量新叶,老叶无法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脱落;而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叶绿素被破坏,产生较多的花青素导致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17 植物的叶及其结构与功能
一、单选题
1.(2022·余杭模拟)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图。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  )
A.B B.C C.A D.A,B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是髓,B为木质部,C为韧皮部。
故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B。
故选A。
2.下列做法中,应用 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2)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
【解答】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促进玉米叶子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帮助种子的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是为了保存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由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1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属于保护组织,对叶起保护作用
B.②和④是表皮,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保卫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是气孔。
【解答】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1八下·嘉兴期末)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解答】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0八上·宁波月考)盛夏季节,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说法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
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这个大树底下乘凉,盛夏季节烈日下和树荫下比较可知,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太阳辐射强吸收热量多,温度高人感觉闷热,浓荫树下由于太阳光被遮挡住,太阳的辐射热量少,所以温度低,其次植物为降低自身温度蒸腾作用强烈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也使得树荫下温度降低。
【解答】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在树荫下不能被光照到,正确的;②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正确;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凉快的感觉,说法正确的;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液体的汽化需要吸热会使环境温度降低,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7.(2020八上·余姚期中)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B、气孔的开合能够影响气体的进出,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B错误;
C、蒸腾作用离开叶片是水是气态的,水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能够吸热;故C正确;
D、叶片浸入浓盐水后,细胞失水含水量减少,气孔关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0八上·宁波月考)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B.一般叶片上表皮的气孔多,下表皮的气孔少
C.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D.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片的气孔既能闭合,也能张开。
【解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就关闭。陆生植物气孔的分布叶片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某些禾本科植物在水分过度散失时叶片会向上卷起,这与叶片表皮内的泡状细胞具有大液泡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些泡状细胞只分布在上表皮
B.这些泡状细胞排列成行,与叶脉垂直
C.泡状细胞失水导致叶片卷起与植物的适应性尤关
D.泡状细胞内的大液泡为叶片贮存水分的重要结构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泡状细胞又叫运动细胞,为一些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细胞(薄壁细胞)。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的不少地方,有一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在叶片上排列成若干纵列。当叶片蒸腾失水过多时,泡状细胞变得松弛,而能使叶子折叠或内卷,以减少蒸腾;当蒸腾减少时,它们又吸水膨胀,于是叶片又平展。
【解答】A、泡状细胞只分布在上表皮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B、泡状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在叶片上排列成若干纵列,B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C、泡状细胞失水导致叶片卷起可以避免植物因蒸腾失水过多,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一种适应,C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肉细胞中的液泡是贮存水分的重要结构,D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一些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构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实验探究题
11.(2021八下·柯桥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科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假设:
小科: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红: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下列3种方法处理。A组枝条不做处理; 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下半部分的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全部枝条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经稀释过的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进行固定,如图(其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枝条只将剥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⑴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明的猜想。
⑵小科将植株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为了   ;
⑶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发现AB两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C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   运输,然后对比A、C两组还可以说明    ;
⑷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红色    (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逐渐变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答案】树皮(导管和筛管);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木质部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自上而下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1)小科和小红的猜想水和无机盐是由导管或筛管运输的,因此小明的猜想应为水和无机盐是由导管和筛管运输的;
(2)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快,实验的现象更明显;
(3)C组只保留了筛管不变色,而AB两组都变色,说明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A组是对照组,C组保留了筛管没有导管,由此对照可知,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4)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所以纵切后可以看到红色是自上而下逐渐变浓的;
故答案为:(1)树皮(导管和筛管);(2)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木质部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4)自上而下。
12.(2021八下·新昌期末)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2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方案四: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四所示方法处理。
(1)采用方案一可观察到图1中细胞    (选填“A"或“B")的气孔张开。
(2)方案二中观察到叶片下表面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   。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可能原因是   。
(4)在方案四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    (mB-mA)(选填“>”、“<"或“=”)。
【答案】(1)A
(2)多或密度大
(3)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
(4)<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快,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慢,而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不减少。
【解答】(1)采用方案一可观察到图1中细胞 A的气孔张开。
(2)方案二中观察到叶片下表面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或密度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可能原因是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或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
(4)A叶片不处理蒸腾作用最大,mA最小,B叶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只用气孔少的上表面进行蒸腾作用,mB大于mA,C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因此不进行蒸腾作用,mC最大,因此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 mB-mA。
故答案为:(1)A(2)多而密度大(3)(4)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4)<
13.(2021八下·丽水期末)小科同学选用生长旺盛的蚕豆叶完成“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活动。请回答: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更多的是   ;
(2)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   细胞;
(3)小科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结构,并把观察结果用铅笔绘制在圆圈内(如图),接下去要表示各部分明暗的方法是 (填字母)。
A.用铅笔涂抹 B.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
【答案】(1)下表皮
(2)保卫
(3)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气孔在太阳猛烈照耀下会关闭。
【解答】(1)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2)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
(3)可以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表示图中各部分明暗,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下表皮(2)保卫(3)B
三、填空题
14.(2022·余杭模拟)如图是显微镜下的叶横切面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和⑤合称   ,属于保护组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⑦,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①   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来完成。
【答案】(1)表皮
(2)叶绿体
(3)叶脉
(4)气孔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叶片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解答】(1)图中②和⑤合称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⑦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气孔来完成。
15.(2021七上·淳安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
【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由图可知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叶片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解答】(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保护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输导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4)叶属于器官。
16.(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右图为气孔关闭和开放的两种状态。
(1)光合作用涉及到的各物质中,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是   。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   图所示的状态。
【答案】(1)氧气和二氧化碳(多写水不扣分)
(2)甲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孔的功能以及开闭原理。
【解答】(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涉及到的各物质中,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甲图所示的状态,因为光照太强,植物的气孔会自动闭合,减少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1)氧气和二氧化碳(多写水不扣分)(2)甲
17.(2021八下·临海期末)如图为叶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   (选填序号)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将通过茎中的   运往根。
【答案】(1)④
(2)筛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往植物体其他各部分。
【解答】图中①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1)图中④气孔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将通过茎中的筛管运往根。
故答案为:(1)④;(2)筛管
18.(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右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结构的是①   ,构成它的细胞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叶片的制造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②和④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③   ,内有导管和筛管。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⑤   ,其开闭由   控制。
【答案】(1)表皮
(2)叶肉
(3)叶脉
(4)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①是表皮,②和④是叶肉,③是叶脉。
【解答】(1)①上表皮和下表皮都具有保护;(2)②和④都是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合称叶肉,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片是绿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3)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具有疏导作用;(4)叶是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门户是气孔,它是由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两侧的细胞壁的厚度不同,靠近气孔的细胞壁厚,远离气孔的细胞壁薄,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失水体积缩小,细胞壁拉直,气孔关闭。
故答案为:(1)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保卫细胞。
四、解答题
19.(2021九下·浙江期末)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甲中①取自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
【答案】(1)A
(2)C
(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保卫 细胞构成的。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的乘积。
【解答】(1)①中有气孔,气孔是叶片所具有的结构,所以①取自于图乙中的A叶子.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C符合题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低倍镜。
在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有放大作用,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若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因此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故答案为:(1)A(2)C(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20.下表是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名称 上表皮 下表皮
豌豆 101 216
玉米 94 158
马铃薯 51 161
番茄 12 190
睡莲 625 3
旱金莲 0 311
(1)从上表可见,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种特点对植物的意义是   。
(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是因为   。
(3)根据你的推测,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1)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而大量失水
(2)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3)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气孔的分布数据以及与气孔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解答】解:(1)从图中数据豌豆、玉米、马铃薯、番茄、旱金莲的气孔分布上表皮101、94、51、12、0;而下表皮216、158、161、190、311表明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3)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上,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五、综合说理题
21.(2021·瑞安模拟)植物在秋天落叶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小明发现分布长江以南地区的亚热带树种——常绿樟树却在春季会掉落许多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樟树落下的叶都是红色,而留在树上的树叶基本是绿色的;同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落到地面的树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兴趣小组同学查到了下列资料:
资料1:植物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另一种在春夏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树木终年常绿。落叶的原因:内因是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而死亡(如叶绿素破坏)。外因是天气变冷、雨水减少,缺水造成落叶。
资料2:植物叶片的颜色是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液泡中的花青素等各种色素综合决定,植物叶片所含色素的数量与植物种类、叶片老嫩、生长期及季节有关。正常叶片,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所以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在一定的生长时期,若叶片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则呈红色。
资料3:大多数植物叶子靠近叶面的细胞,有一排紧密排列的长方形细胞,称为栅栏上表面组织;而靠近叶背的细胞排列疏松,称之为海绵组织(如图)。栅栏组织不仅细胞排列紧密,
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樟树为什么会在春天落叶,落叶大都是红色且落地时背面朝上。
【答案】示例:樟树是常绿植物,落叶是由于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春季植物生命活动旺盛,大量老叶无法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因此在春季大量落叶。形成老叶时,叶片中的叶绿素被破坏,绿色褪去;同时产生较多花青素,使老叶呈红色。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由叶片的结构图可知,叶的上表面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上表面的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远大于下表面的细胞,上表面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下表面,则上表面的质量和密度都大于下表面,所以在下落时下表面着地;春季时,樟树的生命活动加速,产生大量新叶,老叶无法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脱落;而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叶绿素被破坏,产生较多的花青素导致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