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28 19: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 城市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二)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分解:
1. 运用地图判断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的关系。 ? 2. 运用地图分析不同功能区的类型、特点、区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分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当地实际工业区不断外移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3、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1、重、难点的确立依据:
2、重点: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3、难点:
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内在动力──集聚效应;
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4、重、难点突破: 学生对自己亲自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如:收集资料: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资阳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图片;填表:课堂上填表比较主要功能区。
采用板书来突出,一般来说,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做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是增强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课堂上充分利用地图,结合身边的城市,把教材中抽象的功能区的特点明朗化。并辅以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具体地区的图片,从视觉感官上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破重、难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1、确立依据:
2、主要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 图解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 学情分析(二)学习方法:
1、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比较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在位置,特点上的差异。
2、图文转化法:图以载文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背景和图片,让学生重视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能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调查研究法:【课前调研】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并各选一个组长,在课下分别就资阳市区的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搜集资料,其中包括主要工厂、主要住宅小区、主要商场的名称及位置,并写出调研报告。
4 、合作讨论法:合作讨论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交流合作,提高学习的效率,增进合作意识。(一) 现实问题,营造情景
(二) 目标导航,自主学习
(三) 学习反馈,深入探究
(四) 知识再现,构建网络
(五) 小试牛刀,课堂练习(一)现实问题,营造情景
展示调研成果,导入新课:
由A、B、C三个小组的组长上台展示调研的图片,并宣读调研报告。
【教师点拨】总结调研成果,对学生提出表扬,并由此引出课题。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意识,课堂气氛被烘托起来,学生进入求知的状态。(二)目标导航,自主学习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作相应的学法点拨;
其次,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使学生初步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意图:教学设计: 能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符合新的课改理念:“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 1、结合实例能说出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
2、能在图上找出城市主要功能区,并归纳其特点,知道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规律。本课学习目标:教学设计(1): 结合教材内容,读资阳城市规划设计图,教师提问:
1、该城市土地利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及特点?
设计意图: 引入乡土地理,提供一些信息(资阳地图),结合实际情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之一。(三)学习反馈,深入探究 读图,并结合教材P18课文,思考:
1、该城市土地利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及特点?教学设计(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图2-1“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学生讨论所给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在具体的城市图上找出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之二。教学设计(3): ①展示"资阳城市总体规划"图。并结合各个小组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问题:
A、比较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各自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
B、针对学生收集的关于南骏汽车的一期,二期工程资料,展开讨论:工业搬迁的方向和原因。
设计意图: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等,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紧紧抓住地图,充分利用图表来说明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
学生对自己亲自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填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突破重、难点。 教学设计(4):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设计了两个图表:
(表一) :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比较:
(表二):城市主要功能区比较 (5)【案例】 曼哈顿的中心商务区 选取案例"纽约的CBD---曼哈顿"依次展示《曼哈顿鸟瞰图》、《CBD内部分区图》以及学案上的知识卡片----《曼哈顿概况》提出问题:
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
它和一般商业区有什么不同? 工业区 课堂小结通过图解法,把主要知识再现,并体现两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由老师引导,让学生参与,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体现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四)知识再现,构建网络 学生梳理知识,师生一起构建知识体系, 完善板书。课堂练习: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2)正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五)小试牛刀,课堂练习:作业布置:1、教材P21活动;
2、《导学与评价》:P18
课后延伸: 请你利用周末时间,去调查资阳市的工业分布,分析评价:资阳市的工业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