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说课稿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卞庆龙
PPT2(分析《课标》)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修稿稿)》规定:
(1) 在《科学知识》中规定: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事物和现象;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2)在《科学能力》中规定: 能够识别科学性问题,辨识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考虑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
(3)在《科学态度》中规定: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
本课根据上述规定展开教学。
PPT3(教材体系:单元体系 )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五课。《吃的学问》单元的内容分三个部分:食物的营养(第1课)、合理营养(第2-4课)、消化器官的组成和保健(第3课)。
学生《吃的学问》属于《新课标》中的“生命科学”中《人类》中条文“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卫生和健康”编写。通过本单元的建构学习,认识自己的饮食状况,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进而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是否安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合理搭配、消化器官保健后,通过继续学习《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掌握一些浅显的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应用于粮食生产与食品加上领域——农药的使用可使全世界粮食损失挽回15%;生物激素的使用可使瓜果早熟,颜色鲜艳;食用色素可使加工的食品看起来漂亮诱人;防腐剂可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
然而,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化学物质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食品带来不安全因素。过量使用的农药和激素经过农作物的浓集,进入人体后有的要几年才能消失,而且在人体中也有积聚作用,町引起中毒症状,长期食用能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食品添加剂在允许用量内被认为是安全的,然而孩子们往往被它们诱人的色彩、浓郁的香味吸引而吃得过多,长此以往,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三无”产品和未经检疫的食品仍屡禁不绝。
PPT4(分析《我们的食物安全吗》内容编排)
为唤起孩子们的安全饮食意识,教科书中安排了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色素的作用及危害。
食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在安全用量内使用可增进食品的美观,促进食欲。但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身体健康。
第二部分:调查加工食品中添加了什么,讨论怎样对待加工食品。
食品添加剂有的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如汽水中的食用酸,饼干中的焙烧苏打;有的是为了保存食品加入的化学防腐剂或抗氧化剂;有的是为了增强道垃圾猪,污染水域的鱼,含有农药、激素残留物的蔬菜、水果都是不安全的食品。
第四部分:讨论怎样吃才安全,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安全饮食的基本常识:蔬菜水果要浸泡、洗净再吃,吃水果时最好削去外皮,选购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不买过期食物及“三无”产品(“三无”指的是无注册商标、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饮食安全常识。
PPT5(学情分析)
1.学习《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前,学生对食物已具备相关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
(1)知道有关食物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各种食物。
(2)食品添加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听说过,但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的生活态度。
2.学生对近期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的食物安全事件已有一定了解。
PPT(教学目标)
根据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修改稿)》的理解,对本课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弊与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
知道食品按照生产方式可分为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两大类。
知道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交流,知道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之间的区别。
通过交流与调查,知道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科学态度:
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增强安全饮食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科学生活意识。
体会到科技进步给食品工业带来的巨大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PPT7(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认为本课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认识食物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分类。
PPT8(教学准备)
为了上好本课,教师学生都要做一定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食品包装袋;
学生准备:多种食物包装袋、放大镜。
PPT98(教学方法)
根据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通常的讲述方法外,还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列表、讨论、社会调查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将上述方法综合地、交替地使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充分利用幻灯片、视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瞬间呈现,而且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
具体的教学程序
下面我就说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大体分五个环节。
PPT10(教学流程简介)
小调查。
你最近吃了哪些食物?
二、给食物分类。
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加工食品。
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添加剂有什么作用和危害
四、了解天然食品:
天然食品一定安全吗?
五、五、食品安全要注意些什么?
PPT11(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清学生说说近三天吃的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
请给个学生在便贴纸上写出一种你最爱吃的食物。
此教学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学生所熟悉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PT12(集体交流:食物分类)
请学生说说这些食物怎么加工的、在哪儿加工的?教师相机点拨出三种方法,并板书:
煮熟的食品 生吃的食品 工厂加工的食品
请全部学生把写在便贴纸上的食品贴在相应的板书下。教师组织学生纠错。
教师小结:人们通常将生吃的食物或经过现场简单加工煮熟的食物称为天然食品,而把那些经过工厂加工的食物,叫做加工食品。并板书。
此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分类方法,并按照自己发现的方法分类。在纠错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区别。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PPT13(观察食品包装袋上信息,尝试分类)
1.问题:加工的食品有什么特征?(讨论、交流)
2.提出有关食品包装袋有关问题,完成观察一种食品包装袋,找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分成若干点来记录,并尝试分类的任务。(观察、讨论汇报)。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确定分类标准并分类。
PPT14(小组合作,记录一组包装袋信息)
小组合作,记录一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添加剂(色素、香精、膨松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转化糖浆、乳化剂、抗氧剂、防腐剂、保湿剂、塑化剂、氢化油、)、生产厂家(地址、电话)、出厂日期、保质期、其它说明。
PPT15(探讨加工食品)
讨论:1、添加剂有哪些?
2、为什么要在食品中添加添加剂?
让学生了解添加剂的作用。
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汇总中,对添加剂种类、用途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认识到影响食品安全的还有其它因素。
Ppt16:(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小组交流。
1、食品添加剂有什么危害?
2、学生举例说明添加剂的危害。
3、播放食品安全新闻视频。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进一步介绍,播放视频,瞬间融入大量信息。通过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添加剂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对添加剂形成全面的认识。从而认识到科技进步的正反两面,形成辩证的观念。
Ppt17(怎样判断食品食品安全)
此环节通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来完成。
1.探究新问题:购买食品要注意哪些信息?
(1)布置观察其他食品包装袋任务,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讨论哪些信息是我们在选购加工食品时最需要关注的。(膨松剂、塑化剂、防腐剂、保湿剂、色素……
除了关注添加剂之还要关注哪些内容?(商标、厂址、出厂日期食品安全标志、营养学会标志等)。
ppt18(理解三无产品)
1、交流讨论: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什么是“三无产品”?
2、小结。
此环节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意识到我们除了关注添加剂之外,还要关注其它信息。能够多角度、全方面地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用于维权的观念。
四、探讨食物安全的有关问题
PPT19(探讨天然食品)
1.提问:平常我们吃的食物安全吗?你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吗?
讨论天然食品是否安全
2. 讨论、交流。
3.教师讲述:我们平常吃的食物是安全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原本应该是安全的食物就有可能变成不安全的食物,吃了容易生病,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树立起强烈的食物安全意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PPT20(探讨天然食品如何吃才安全)
集体交流:生活中怎样注意食品安全?
此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不少学生往往片面认为天然食品是安全的。此环节让学生对天然食品建立正确客观的认识,学会怎样安全食用天然食品。从而形成全面的安全饮食观念。
PPT21(总结 怎样吃安全)
讨论: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教师总结:安全饮食注意事项。
学生先讨论,教师再总结,对学生认识不足的地方做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安全饮食观念,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深化对安全饮食的认识。
PPT22(布置课外活动)
(出示瓶、碗、袋等不同的食品包装物图片)收集各种食品包装物,观察包装物上的信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通过课外活动,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展,丰富学生对加工食品的认识,强化学生安全饮食的观念。
五、板书设计
食物
加工 天然
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到之处请指正,谢谢专家!
课件24张PPT。《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说 课 稿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卞庆龙(1)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事物和现象;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2)在《科学能力》中规定: 能够识别科学性问题,辨识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考虑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3)科学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说课标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主要概念关系说教材《我们的食品安全吗?》内容安排说学情 1、知道有关食物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各种食物。 2、食品添加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听说过,但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学习《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前,学生对食物已具备相关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 3、学生对近期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的食物安全事件已有一定了解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弊与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
2、知道食品按照生产方式可分为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两大类。
3、知道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交流,知道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之间的区别。
2、通过交流与调查,知道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科学态度:
1、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增强安全饮食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科学生活意识。
2、体会到科技进步给食品工业带来的巨大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食物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分类 。说重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放大镜、多种食品包装袋、书、笔。教师:课件,食品包装袋。说教法 根据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通常的讲述方法外,还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讨论的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将上述方法综合地、交替地使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充分利用幻灯片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瞬间呈现,而且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教学过程一、小调查:
你最近吃了哪些食物?二、给食物分类。
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有什么不同?三、了解加工食品。
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添加剂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四、了解天然食品:
天然食品一定安全吗?五、食品安全要注意些什么?1、最近三天你吃的食物有哪些?2、你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写在便贴纸上。小调查NO.2集体交流1、你吃的食物是怎样加工的?
2、你能按加工方式把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分分类吗?3、小结:什么是加工食品?什么是天然食品?NO.3小组讨论1、加工食品有什么特征?
2、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观察一种包装袋,并尝试给它们分类。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记录表一我们发现了食物包装上有这样几类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 二小组交流1、你了解的添加剂有哪些?2、为什么要在食品中添加添加剂?小组交流1、食品添加剂有没有危害?
2、播放食品安全事件视频。NO.5集体交流 1、哪些信息是我们在选购加工食品时最需要关注的 ?
这个标志告诉让我们这种食物的质量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这个标志说明该食品的营养配方符合中国营养学会的营养配方标准。
集体交流 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什么是“三无产品”? 集体交流天然食品一定安全吗?请举例说明。集体交流怎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安全饮食注意事项1、有些食物要煮熟吃,不能生吃。2、有些食物可以吃,但不能多吃。3、有些食物要新鲜时吃,不能存放太长时间后吃。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不吃不熟悉的食物。课堂总结课外活动 收集各种食品包装物,观察包装物上的信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食物敬请指导!敬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