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5-28 20:56:54

文档简介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
高邮市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乔树勇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中的第三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在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三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保护我们的听力》一课奠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3、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自制鼓膜模型探究声音是怎样对鼓膜产生影响的,并能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说教法
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课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并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归纳认识问题。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视频等展示耳的奥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求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获得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说学法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实验体验法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说教学准备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学材料有:
关于耳朵构造、听觉的产生、耳的卫生等教学课件, 1个玻璃杯、气球皮、音叉、纸屑、小锤
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耳朵则给了我们悠扬婉转的乐声,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耳朵也是。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力堵住耳朵,听不到声音最佳,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持续一分钟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此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总结:此时生活中的说话声、笑声、读书声、歌声等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生气,只是死一般的寂静、冷清。下面让我们回到有声世界,感受各种声音。(课件)让学生由听到的产生联想,然后汇报。我顺势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的呢?学生会说出 “用耳朵”。我紧接着追问: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见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同时板书课题。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声音课件导入,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
(二)、探究新知,认识鼓膜
首先我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你们知道些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仔细倾听,做好点拨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然后播放耳朵构造相关图片, 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在传统教学中,运用耳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耳朵构造,但对于全部同学来说,演示效果不好。利用视频展示,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模拟了具体形象,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明白。我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耳朵各部分作用,对于各种猜想,我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讨论,去争辩。这样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也能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三)、设计实验,鼓膜的作用
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鼓膜是怎样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不能拿真实的鼓膜进行实验,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器材(音叉,气球皮、细沙, 纸屑,1个玻璃杯)模拟鼓膜制作一个“鼓膜模型”来进行探究活动。在做实验之前,我会提出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1、鼓膜振动与音叉振动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2、鼓膜的振动与音叉的远近有关系?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在小组中说说设计方案, 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并记录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学生充分实验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共同总结: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 鼓膜振动微弱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最大限度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索空间,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之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又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中游戏,耳廓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鼓膜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注意听,这时你的耳朵的鼓膜震动了吗?怎样振动?
教师播放声音文件,先让学生感受声音比较小,再让学生将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提示学生把两手同时放到耳后效果会更佳。
通过对比、思考,是耳朵的哪一部分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才使得我们感受到大小不同的声音的?(耳廓)
通过播放声音,感受声音变化的游戏设计,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对耳朵有残疾的人的爱心。
了解了鼓膜、耳廓的作用,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耳朵的工作原理吧!播放耳朵的工作原理视频,师生小结耳朵的工作原理。
许多科学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像耳朵的工作,就不能用只用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知识难以掌握,此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媒体与学生实验两种方式相结合,使它们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就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加深了印象,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五)、课后延伸,开阔视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耳朵是我们人体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认识到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耳朵,注意用耳卫生。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怎样做才能预防耳朵受到伤害呢?学生谈看法后播放耳的卫生视频。
播放噪音知识和减少噪音的视频,为的是更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噪音和保护耳朵的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视频结束提问: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育学生关爱残疾人,做个有爱心的好少年。
说板书设计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耳道:声波通道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鼓膜:振动后传递声波
中耳
听小鼓:放大后传递声波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内耳
听神经 传给大脑
课件14张PPT。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高邮市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 乔树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中的第三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在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三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保护我们的听力》一课奠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一、教材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二、学生分析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利用自制鼓膜模型探究声音是怎样对鼓膜产生影响的,并能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四、教学重、难点 教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课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并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归纳认识问题。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视频等展示耳的奥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求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获得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实验体验法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五、教法、学法: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学材料有:
关于耳朵构造、听觉的产生、耳的卫生等教学课件, 1个玻璃杯、气球皮、音叉、纸屑、小锤六、教学准备1、鼓膜振动与音叉振动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2、鼓膜的振动与音叉的远近有关系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一、耳朵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1.人耳的构造耳廓外耳道耳垂鼓膜听小骨鼓室半规管前庭耳蜗咽鼓喉2.人感知声音的过程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科普频道请多多指教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