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和散热》说课稿
高邮市卸甲镇伯勤小学 曹天平
【说教材】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构建的。本单元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1.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3.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4. 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5.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
本课分析
《吸热和散热》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本节课学生讲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话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学生还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想象。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1、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3、吸热和散热想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自己设计实验还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老师必须要进行辅导,让他们逐步学会怎么来做对比实验,提高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
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说教法】
1.探究发现法;2.实验探索法;3.小组讨论法;4.作品制作法;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时,让学生先预测,然后组织学生通论如何做好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分工等等;实验时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实验后指导学生画出温度变化曲线图,并引导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
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时,也要引导学生不但注重结果,还要仔细观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式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同上一个实验一样重要。根据数据,让学生发现: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最后环节,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先讨论如何设计更保温,需要什么材料,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再动手设计,画出设计图和设计说明。
【关于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 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3. 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4.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
【关于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或:不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3: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探究能力: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
层次1:不会设计对比实验。
层次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不能准确收集数据。
层次3: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但不能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层次4:能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
教学材料: 相同重量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打火机、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相同大小的纸盒两个、相同大小的金属片和纸板、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
【说导学案】
《4 吸热和散热》导学案
一.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侧挖一个小圆孔,再剪同样大小的一个纸板和一个金属板,如书24页图示,准备实验用。
2.观察自家冰箱后的散热板的颜色,想一想为什么是黑色的?
3.你注意过住沙漠地区人的服装有什么特色吗?什么会这样?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 )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李晓东暑假去海边度假,白天去海边游泳,觉得沙滩好热,海水凉凉的,晚上他再来到海边,却惊奇的发现沙滩的温度比海水还要低,同学们你有过和他类似的经历吗?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猜测:
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三)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四.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
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吸热 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升温 降温
深色 快 快
浅色 慢 慢
课件27张PPT。【吸热和散热】曹天平
高邮市卸甲镇伯勤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热程度影响传递温度感觉物体体积物体形态方式方向温度计热胀冷缩三态变化辐射对流传导高温处
低温处单元概念图冷和热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吸热和散热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单元主要教学活动框图吸热和散热比较不同材料的吸热散热性能了解吸热和散热的应用比较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本节课教学活动框图2、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 吸热性能。
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说教法】——探究发现法;
——实验探索法;
——小组讨论法;
——作品制作法;【预期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3: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2)探究能力: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
层次1:不会设计对比实验。
层次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不能准确收集数据。
层次3:能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但不能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层次4:能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
【说导学案】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
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我能做:
我总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
我提问:不懂的问题有:( )。
我能做: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侧挖一个小圆孔,再剪同样大小的一个纸板和一个金属板,如书24页图示,准备实验用。
2.观察自家冰箱后的散热板的颜色,想一想为什么是黑色的?
3.住沙漠地区人的服装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会这样?
【说过程】(一)教学准备
油、水、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温度计、墨汁、金属片、纸板等(二)创设情境
谈话:李晓东暑假去海边度假,白天去海边游泳,觉得沙滩好热,海水凉凉的,晚上他再来到海边,却惊奇的发现沙滩的温度比海水还要低,同学们你有过和他类似的经历吗?(三)探究1 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性能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油和水,哪个吸热快?哪个散热快?学生思考:
怎样获得热?
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
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个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2.停止加热后,每个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实验数据用纸板和金属片做实验1.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纸盒;
2.各剪一块同样大小的纸板和金属片,放在纸盒上
3.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四)探究2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实验数据了解生活中常见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板书设计】吸热和散热
吸热 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升温 降温
深色 快 快
浅色 慢 慢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