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3.1信息安全与保护(第1课时) 课件(1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3.1信息安全与保护(第1课时) 课件(14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6-23 08: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信息安全与保护
第1课时
个人一般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
个人信息的概述
个人或家庭被骚扰、隐私被公开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注册时无意泄露、网上交流被恶意窃取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国家立法、行业自律、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个人信息的保护
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信息安全事故的威胁和侵害
2010年全球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遭遇“泄密门”,
2011年程序员网站CSDN的600万个人用户信息被泄露,
2014年12306网站用户信息泄露等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个人
信息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威胁和侵害,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共同面临的风险。
问题讨论
观看新闻报道“一个手机号,泄露哪些个人信息?”,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视频内容,小组讨论上述问题。要求每组至少写出5个被互联网所记录的信息,组内总结这些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产生了哪些安全隐患?及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与“安全”的关系。
讨论: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和“安全”,有怎样的关系
个人信息的概述
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各行业对个人敏感信息的鉴定也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据接受服务的个人意愿和各自业务特点来确定。
个人敏感信息主要指一旦遭到泄露或修改,会对信息主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政治观点、基因、指纹等。
个人一般信息是指除个人敏感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是指不愿意让外界了解的个人信息被外界知晓。
危害: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轻者导致个人或家庭被骚扰、隐私被公开。更严重的是,不法分子会利用所泄露的信息从事各种犯罪活动。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1)个人信息注册时无意泄露
(2)网上交流时被恶意窃取
个人信息的保护
因信息泄露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让人们感到恐惧和不安。“因噎废食”不可取,“未雨绸缪”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首先应了解信息泄露的常见渠道。
个人信息的保护
(1)国家立法
国家立法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确立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措施
(2)行业自律
制定并遵循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有效实现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行业自律既要兼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又要避免因立法过于严格而对网络技术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个人信息的保护
(3)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多加注意,警惕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情况,了解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实践与体验
课堂作业
3.(开放题)春节期间,小明同学突然接到外地电话,对方声称是小明的朋友王某,并完全报出小明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等,最近家庭遇到一些困难,想问小明借钱。机智的小明当即判断应该是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并及时挂断了电话。
(1)根据你的判断,小明可能在哪些渠道泄露了个人信息。
(2)小明的哪项权利受到侵害?如果你是小明,接下来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
参考答案:(1)可能的信息泄露渠道有:网站注册信息被窃取,网上交流、购物等信息被窃取,安装app权限过度开放,通过公共无线WIFI被窃取,不良商家或机构人为泄露个人信息,个人手机或电脑遭到恶意攻击或病毒感染等等,意思相近即可。
(2)小明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接下来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源头第一时间注销或更换相应账号;更改重要网站的密码;报案: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起诉: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及时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