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3 15: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上册 《饮酒》(其五)主题型课堂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因此人生的境界有也就不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舍弃了尔虞我诈的宦海生活,最终选择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其五)》,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生齐读诗题;师板书诗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01
初悟诗题
师:我们先看到诗题“饮酒”,“饮”什么意思呢?
生:喝,诗题是喝酒的意思。
师:“饮酒”即是“喝酒”,但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仅仅只是记录了自己喝酒这件事吗,待我们深入学习了这首诗后再探究。
02
浅谈作者
师:提到作者陶渊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请同学们根据昨天晚上学案里的《五柳先生传》,完善《陶渊明个人档案》。(完成PPT填空)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嗜酒”
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世外桃源
学生完成作者名片填空,做拓展延伸阅读,并趁热打铁播放教学微课《李白的粉丝团》,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三、初读感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PT展示全诗)
要求:
①放声地读
②有节奏地读
③有感情地读
(学生齐读全诗,读准节奏、字音)
四、深入探究
01
初寻所居
首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ppt展示)
(女生齐读)
师:请问诗中“结庐”“人境”是什么意思呢?
生: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师:那我们根据诗歌思考陶渊明生活在哪里?
问题:“他,生活在哪儿?”(ppt展示)
生齐答:“结庐在人境”
师启发:全诗中还有没有明确指出地点的词语呢?
生:东篱
生:南山
师总结:人境庐,东篱旁,南山边(板书)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诗中的“人境庐”究竟是怎样的住所?
生:建造在喧嚣扰攘尘世间的简陋房屋。
师:《诗品》的作者钟嵘说陶渊明是“百世田园之主,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最有名的隐者,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茅舍建造在深山老林中,不就更能亲近田园,归隐山林了吗?这样一来,我们把诗句改成“结庐在深山,绝无从无车马喧”岂不更能体现归隐得彻底?
生:不好,陶渊明把房屋盖在尘世,是为了方便生活。
生笑:不可以,陶渊明一生爱喝酒,在人境结庐买酒喝更方便。
(大家笑)
生:真正的隐者,他心中都保持一份宁静,在生活哪儿都好似隐居。
师:真好,你和老师的观点一样。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ppt展示)
师: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什么意思呢?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在山林,这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世俗的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世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师总结:隐士之无喧哗并非从外在的环境觅得,而在于调节心灵和现实的焦距,陶渊明已经达到了——
“身处闹市,而心若幽谷”(PPT展示)的境界。
02
幽访心境
第二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PPT展示)
(男生齐读)
师过渡:即使陶渊明把房屋建造在喧嚣的城市,诗人能屏蔽干扰,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师:“君”指的是陶渊明,在此诗人化主为客;“尔”指的是身处闹市而心若幽谷。能达到这样的心境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心远地自偏。
师:“心远”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小诗:(PPT展示)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看云时很近。
(生齐读)
师过渡:离我很远时,离云就近了。
我们来看作者陶渊明。
学生填空:(PPT展示)
心离喧嚣远了,就离南山近了。
心离闹市远了,就离东篱近了。
心离纠结远了,就离田园近了。
心离功名利禄远了,就离本真的自我近了。
心离权情世俗远了,就离向往的生活近了。
03
再见南山
第三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PPT展示)
(师读上句,生读下句)
师过渡:究竟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师读:“采菊东篱下”,请一名学生读后一句“悠然见南山”
师问:此处“见”读“jiàn”还是“xiàn”?
学生陷入思考。
师问:读这一句的时候还有没有其它问题?
生:“为什么百花之中独采菊?”
师补充:“悠然”一词为“悠然闲适的样子”,形容的是谁呢?(PPT展示以上三个问题)
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
第一小组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读xiàn,理解为“出现、显现”,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读jiàn,理解为“看见”,因为诗人采菊喝酒一抬头抬头看见了南山。
师:xiàn是无意为之的感觉;jiàn有意为之的感觉。所以读xiàn更符合诗歌的意境。(板书)
并请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这两种不同的神态。(学生乐)
第二小组汇报第二个问题:
师:为什么百花之中独采菊呢?
生:因为陶渊明喜欢菊花。
师:为什么陶渊明喜欢菊花呢?菊花有什么特点呢?
生:风骨凌霜,傲然挺立。
师:陶渊明看到菊花的时候,仿佛看见了自己。人们总能在喜欢的事物上发现自己的影子,菊花的品性即是诗人的品性。
第三小组汇报第三个问题:
师:“悠然”一词指的是谁的状态?
生:陶渊明
生:我觉得这里不单单指的是陶渊明,还指南山的样子。
师总结:
第一层诗人的悠然,诗人悠然之间就看见了南山;
第二层南山的悠然,诗人看见了南山的悠然。
诗人是悠然的,南山也是悠然的,人和山之间物我两忘,彼此合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道。(生若有所悟)
PPT展示四幅图片
师:请问哪一张图最符合这句诗的意境。
生齐答:第四幅最符合诗歌意境。
师:那你来描述一下第四幅图的画面吧。
生:陶渊明采摘一朵傲然挺立的菊花,悠然间抬头与远处的南山不期而遇,禁不住越看越喜欢,真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此南山。就这样在相对无言中不知不觉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刻,竟有一种别样的风味。
师: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04
溯求根源
第四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ppt展示)
(指名读)
师:和诗人一同回家的为什么是“飞鸟”而不是其它动物?
生笑:和飞鸟顺路
生:以飞鸟自比
老师点拨释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的诗中常用这个意象,意味“远离主流群体而获得自由。”鸟儿尚且知道回家,在世俗中的人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问题: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PPT展示)
师:他,从小的人生理想就是农夫、山泉、有点田吗?
知人论世引入写作背景:
陶渊明人生的三阶段:(PPT展示)
居家苦读时期——或仕或隐时期——躬耕自资时期
分析陶渊明入仕之后人生心路历程的转变:
失望绝望——悠然恬淡——超然豁达(板书)
05
深悟真谛
第五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pt展示)
(师读)
师过渡:此情此景,诗人手执菊花,在心中默默感叹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
真意: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生真谛。
师:何为人生真谛?
生:人生真谛指的是不应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心灵的净土。
师:“忘言”,是大诗人陶渊明忘记要说什么了吗?
生:不是忘记了说什么,是不想说。
师:正所谓是“得意忘言,得鱼忘筌”。语言的尽头便是伟大的沉默,生命的真谛何须言说,自然无需言说。
06
终觅所栖
师:回归到诗题“饮酒”上,全诗当中没有一个言及“酒”字,陶渊明是不是犯了一个错误——跑题了?
生笑:没有,这首诗是酒后吐真言,没有说酒,却句句说酒后所想。
师:对,这就是高手写的文章,整篇文章不见一个酒字,却让人沉醉其中。那我们再次默读全诗,结合诗歌想一想陶渊明到底生活在哪里?
问题:他到底生活在哪里?(PPT展示)
生:酒里
生:菊篱旁
生:书卷中
生:诗意里
……
师:陶渊明在田园里生活,在诗意中栖居。淡淡一杯酒,疏落一篱菊,悠然一生田园梦,他生活在花下、诗中、书里、酒里、营造出的桃源梦里。(板书)
师:陶渊明喝的不仅仅是酒?喝的是——
生笑:寂寞
师总结:人生寂寞如雪,陶渊明不仅仅喝的是酒,喝的是人生的况味,旷达超然的情怀!下课!(一边总结一边把板书用简笔画连成一个酒坛形状)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