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声音的产生(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5-29 20:40:59

文档简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沈秀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引导下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做出假设。
3、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能力: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
2、培养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和态度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瓶、尺子、橡皮筋、三角铁、锣、鼓、音叉、烧杯(内有水)、纸条、米粒、黄豆、泡沫小球等。
学生准备:自带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拍手歌》大家会唱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
3、大家还想知道声音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是最基本的,只有把这个问题研究好,才能研究有关声音的其他问题。)
4、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 我们每组桌上有许多发声的物品,一起看一下。
(塑料瓶、尺子、橡皮筋、三角铁、锣、鼓、烧杯、音叉、水、纸条、米粒、黄豆、泡沫小球等)
这些物体你不动它时,它会发出声音吗?
你能使它们发声吗?你能用不同方法使同一物体发声吗?
下面,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使其发声,比比看谁制造声音的方法多。
2、学生利用不同的物体制造声音,分组实验。
3、引导学生汇报结果。追问:“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4、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作出假设
1、提问:你觉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请预测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推选出组长,并将你们的预测在研究记录单上填写好。
3、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拍打、敲击、摩擦、碰撞、拨动、振动等)。
四、实验验证
A、从正面探究
1、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有塑料瓶、尺子、橡皮筋、烧杯、纸片、米粒、黄豆等。请每个小组根据现有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假设。
(提醒:因为声音是看不见的,所以请你们在设计实验时注意既使声音能听见又能让大家看见产生声音时的现象。)
2、请组长带领组员讨论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3、请设计好的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其他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注意听,帮助汇报的小组纠正错误的地方。
4、请每个小组根据刚才的交流完善你们自己的实验设计。
5、选取材料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你们小组的需要来选取材料,依照你们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好研究记录单上相应的部分。
6、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7、刚才实验时,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请每组派两位代表一个介绍,一个演示。
(提示:物体快速地来回反复地动叫振动。)
8、提问:你们看到物体振动了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我们能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说出物体的振动可以通过在鼓上放纸屑、米粒、黄豆等,可以将敲击过的钹和音叉等放入水中)
(1)演示实验:鼓振动发声。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敲打水杯,水面起波纹;说话时用手摸喉咙,喉咙在振动;吹纸条时,嘴唇有点麻……)
B、反面验证
1、? 讨论:你能让一个物体发声,但不振动吗?
(想办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观察发生的现象。)
2、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实验验证。
4、汇报实验结果: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五、得出结论
1、提问:根据刚才正反两方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生活中还有一些声音,我们来听一听。你有什么感受?
六、总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给本节课表现最出色的学生颁发最佳小星星奖。
七、思考延伸
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可以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知道它在哪儿吗?(耳朵里的鼓膜)
那么,声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继续研究这一有趣的问题。

1、板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振动产生声音
2、研究报告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报告
__年__月__日
1
研究的问题
2
我的预测
3
研 究 步 骤
方  法
现象或结果




尺 子
橡皮筋
三角铁
4
实验验证
观察发声的物体
观察物体的振动
5
我的发现
                四年级__班     第__组
课件27张PPT。《声音的产生》高邮实验小学 沈秀芳小学科学视频说课说教材分析教材体系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体系生命科学领域
Life Science? 用不同的方法让
物体发出声音声音的产生第四单元第一课教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主题,引导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 音调 音色),乐音与噪音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教


标 知识与技能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
过程与方法
1、使物体发出声音。
2、观察发声的物体 。
3 、观察音叉的振动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
2、培养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和态度 。教


容 本课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第二:想办法制造声音。

第三: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教



点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认为本课
重点是认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难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联系。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雷声,欢声,笑语,鸟叫,虫鸣,机器的轰鸣声,优美的音乐… …这是一个奇妙的王国,我们虽然看不见也摸不到,然而每一种声音我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关于声音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乐器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有的声音刺我的耳朵? … …教


法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指导教学法。科学课以动手为主,《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实验探究为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新《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韦钰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学生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其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作预测,通过具体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得出结论。



备本节课要做三组分组实验:
第一组用不同的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需要准备的器材有:塑料瓶、尺子、橡皮筋、三角铁、锣、鼓、音叉、烧杯(内有水)、纸条、米粒、黄豆、泡沫小球等。
第二组借助于其他物体将物体的振动可视化,需要的器材有:橡皮筋、直尺、塑料瓶子和记录纸。
第三组反证法实验,终止振动,声音会停止吗?需要的器材有:音钹、记录纸。
教师准备:塑料瓶、尺子、橡皮筋、三角铁、锣、鼓、音叉、烧杯(内有水)、纸条、米粒、黄豆、泡沫小球等。
学生准备:自带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报告
__年__月__日                      四年级__班     姓名____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齐唱《拍手歌》二、制造声音,提出假设 1、??? 制造声音。各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出什么样的声音? 设



意图: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教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设



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物体发声时,物体都在动,在来回地动。科学上,把这种来回不断的动称为“振动”。建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假设。 三、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
么产生的活动一:讨论预测活动二:设计实验活动三:实验验证活动三:整理分析活动五:探讨解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报告
__年__月__日                      四年级__班     姓名____
讨论:你能让一个物体发声,
但不振动吗 ? 四、有危害的声音? 设



注意环境的维护和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板书设计: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分析统计
得出结论 振动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