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岸带的概念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
2、掌握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过程与方法
调查厦门本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海岸带的环境保护,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生活在海岸带的我们,也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复习:海岸带的定义。)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定义:
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思考:为什么全球大约一半的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
(承转)据我们的了解,海岸带如何进行开发?有哪些方式?(学生自学,发言介绍)
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阅读P47材料,了解滩涂养殖的问题)
(2)港口建设
①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②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
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
③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此外,港口选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④港口规划中,通常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
(思考P49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3)海洋旅游
①按照其空间范围,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
②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活动)“崇明东滩的开发”(P50)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调查厦门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陆地资源因过度开采而日益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资源。海洋是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变海洋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水资源利用
①海水直接利用
②海水淡化利用
(学生自学,注意:1、海水灌溉可能带来的问题;2、世界海水淡化厂的分布)
2.化学资源:
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
(活动P54)影响盐场分布的条件,了解我们南北方盐场的分布特点。
3.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2)渔业资源分布: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
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
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
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4.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三节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洋能的基本特点
了解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了解世界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海洋能资源对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的消耗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人们由此深刻地认识到,矿物燃料开始枯竭,开发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作为新能源,除了核能与太阳能外,海洋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洋里面有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呢?
1.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
(读图5.16,了解海洋能的构成。指出比例最大的两个目前尚无法利用。)
2.海洋能特点:
①总量大、密度小;
②可再生
③污染小,属清洁能源;
④时空分布不均
3.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1)潮汐能
阅读教材案例:法国朗斯潮汐电站。
思考:潮汐电站一天可以发几次电?
潮汐电站一般建在什么样的地方?
我国已建成的潮汐电站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2)波浪能
波浪能有哪些优点?
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哪些海区?为什么?(西风带)
阅读P61,了解波浪能发电的概况。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举例说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过程与方法
了解厦门填海造陆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洋空间将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学生阅读P62内容,完成思考题:为什么说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海洋空间开发有什么意义?)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
(承转)海洋空间开发有哪些方式呢?(学生回答)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海洋交通与通讯
世界主要航线有:①北大西洋航线:由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南北两线。南线沟通西欧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地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
②亚欧航线也称苏伊士运河航线:由亚洲各个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欧洲。波斯湾所产石油经这条航线,向东去日本,向西去欧洲各国,因此该航线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但受苏伊士运河航道限制,超过25万吨的特大船只仍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③南北美航线,也称巴拿马运河航线: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具有特殊的意义。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国的农矿产品也多由此转运输出。
④北太平洋航线: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
⑤非洲航线,也称好望角航线: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油轮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线。它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也利益攸关。除此以外,还有南大西洋航线、南太平洋航线等。
(2)围海填海造陆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围海、填海造陆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优点?
围海、填海造陆一般主要在什么样的地方进行?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