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白杨礼赞
茅盾
介绍作者
茅盾, 文学家。原名沈德鸿,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集《白杨礼赞》等。有《茅盾全集》。
解题
礼赞是什么意思
大声地读课文
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
作者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默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句子和段落。
第1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 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 … … 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齐读以上内容
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
这些句子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直接不明了作者赞美白杨的原因,这个词语是?
不平凡
文本探究 品读白杨
从课文中找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并简要分析。
文本探究 品读白杨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干 枝丫 叶子 皮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文本探究 品读白杨
白杨树的普通与不平凡是否矛盾,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 理解象征
作者在文中赞美的仅仅是白杨树吗?请用原文回答。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就不会只觉得它只是树。
你就会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就会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会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拓展延伸 理解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拓展延伸 理解象征
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那种精神和意志” “哨兵”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
拓展延伸 理解象征
茅盾《风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