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反证法
教学目标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设计有代表性有梯度的例题,让学生经历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体会反证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中的一些简单命题;
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的内容设计在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最后一节,在这个章节之前,几何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知识、平行线、三角形、特殊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代数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数与式、方程、不等式、数据分析及一次函数,从知识储备的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阶段大部分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的生理发展角度来看,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对于实际问题的背景也有一些实际生活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反证法的意义和步骤
难点 证明三线平行定理教学过程
复习旧识,引出新知
辩一辩
小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
小凡:三角形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师:判断小珍和小凡两个人的说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生:小珍的说法是对的,小凡的说法是错的,因为如果小凡的说法正确,那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就会小于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所以小凡的说法错误,而小珍和小凡的两种说法正好是相反的,所以小珍的说法正确。
设计意图:借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内角问题,设置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让学生做出判断.①让学生初步感觉到结论的正反两种不同形式,为反证法的引入做铺垫 ;②在验证小凡的说法是错误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体会从结论出发,经过推理,导致矛盾的过程,为后续反证法的证明步骤打下基础.
证一证
求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
师:同学们能想到怎么证明这个命题了吗?请简单陈述一下.
生:先证明这个命题的反面是错误的,就可以得到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了.
师:这个命题的反面是什么?
生:三角形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师:所以我们要先提出假设,假设“三角形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小于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产生矛盾,所以我们的假设不成立,即原命题正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 .
定义: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设计意图:从辩一辩中两个相反的结论到证一证,过度自然,直接引出反证法的定义及证明过程.
例题演练
试一试
①.写出下列各结论的反面:
(1)a=b
(2)a//b
(3)x是负数
(4)a>b
( 5 ) ∠A是锐角
(6)至少有一个
设计意图:用反证法证明的第一步就是反设,先让学生感受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练习,入手快,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是直角”时,应如何假设?
③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ABC中,若∠C是直角,那么∠B一定是锐角”时,应如何假设?
设计意图:反设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反证法的后续步骤,因此,要让学生先弄清楚所证命题的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各是什么,再找出结论的相反情况,要求做到不重不漏.
④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形式.
原词语 否定词 原词语 否定词
等于 有理数
是 至少有一个
存在 至多有一个
大于 至少有n个
小于 至多有n个
设计意图:因为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所以反设要十分准确,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结论的反面是多种情况或比较隐晦时,就不太容易做出反设,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有必要.对部分学生来说,“至少”、“至多”的否定形式是难点,针对这个情况,我设计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攻破这一难点,解决学生的困惑.
思考提升
练一练
①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求证:四边形ABCD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设计意图:本题是以四边形为背景设计的,是本堂课引入部分三角形内角和的一个延续,所以对学生来说,入手不难.在上面反设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提出假设,继而从假设出发,进行推理,导出矛盾,推得结论.基于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例题,在学生思考并在学案中完成证明的基础上,老师会写出详细的板书,以便于规范学生用反证法完成证明的书写格式,强化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基本步骤.
方法迁移: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已知:如图有a、b、c三条直线,且a//b,a//c,求证:b//c
设计意图:本题以平行线知识为背景,证明平行线的传递性,让学生知道这样的问题是不能直接证明的,这就要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了.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有些数学问题从正面入手较繁较难,或出现逻辑上的困境,这时就要运用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用反证法解决问题,同时巩固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基本步骤.
挑战自我:
③求证:点A(m-1,m-3)不可能是第二象限内的点.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中完成证明,叫一个学生上台结合投影完成解说.
设计意图:本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考察了坐标平面内对应象限上的点的坐标特点.与以上两个例题不同,这是一个代数题,难度不大,按照反证法的解题步骤,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让学生感受到反证法不仅能解决几何问题,代数问题同样可以,进一步说明反证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总结回顾
反证法是一种简明实用的数学解题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会运用反证法,可以让我们提高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辨别能力以及养成严谨治学的习惯,只有了解这些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加强训练才能熟练运用.
①用反证法证明的基本步骤:假设、归谬、结论.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假设”是基础,“归谬”是关键,“结论”是目的;
②什么情况下使用反证法:⑴结论为否定形式的命题;⑵结论为以“至少”、“至多”、“全部”、“无一”等形式出现的命题;⑶关于存在性的命题等(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其他形式的命题,所以课堂小结时不一一列举);
③简单介绍反证法的历史起源及重要性.
教学反思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准确的定位,课堂上,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践行核心素养统领下的数学教学.
注重创设情境.教材是以“路边苦李”这个故事为情境引入课题的,我认为“路边苦李”的故事有悖于现在的人文教育,所以本节课我以三角形内角为背景,通过辩一辩引入课题,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应用.本节课始终围绕情境—问题—解决的思路,步步深入的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课堂气氛和谐、生动、自然,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有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
融入数学文化.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应该传授数学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生和发展,让数学文化的魅力渗入课堂、溶入教学,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