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我们吃什么》
——视频说课高邮实验小学 杨春卉(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说教材分析教材体系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体系生命科学领域
Life Science? 生命活动的基本待征
及人体、健康的认识吃的学问在《科学知识》中规定: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事物和现象,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在《科学能力》中规定: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规定: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相应的课程标准条文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2、怎样搭配
食物3、食物的消化4、我们的食
物安全吗认识食物的主要
营养成分和作用检验食物中的
营养成分说明食物的多
样化的意义教材体系食物成分与功能维
生
素
矿
物
质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
肪
教学内容之本课概念图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设计了活泼、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为后面学习“怎样搭配食物”作好准备,为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过程
方法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能够按照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并会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关心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进健康意识。 重点、难点说教法探究指导教学法
合作探究
必要指导
说学法观察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①配套的食物卡片(分组)②土豆、萝卜、馒头、滴管、碘酒(分组)④一块肉片、一张纸(演示)⑤一份鸡蛋白、酒精灯、打火机、夹子
(演示)③淀粉或米饭、滴管、碘酒(演示)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框图我们吃什么三、★认识食物的主
要营养成分及作用四、检验食物
中的营养成分六、说明食物
多样化的意义一、交流人为什么
要吃食物二、自定标准给
食物分类五、★按营养成
分再给食物分类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美食欣赏2、交流:人为什么要吃食物?3、揭示课题二、分组实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三、认识食物中含有
的主要营养成分
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解读食物的营养标签 我是碳水化合物,藏在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中,可供给大家能量,支持你们的活动。我是蛋白质,藏在鱼、肉、蛋、奶、豆类食物中,是大家长身体的营养。我们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藏在蔬菜、水果类的食物中,是大家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我是脂肪,藏在油脂类的食物中,可供给大家能量,保持体温,但不能多吃。水也是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也是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解读食物的营养标签 四、用实验的方法检测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1、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2、检验食物中的油脂
(小组讨论+独立实验)3、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
(演示实验) 4、学会看食物营养成分表
(观察、分析、讨论)淀粉的辨别 在含有淀粉的食物名称下面的方框内打“√”。检验食物中的淀粉预测后的实验记录表温馨提示:1、操作员在要检验的食物上滴碘酒。2、全组成员仔细观察、比较、作出判断。4、材料员整理器材。 3、记录员做好记录。 5、组长准备实验汇报,其他组员坐正。 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检验食物中的脂肪(1)讨论:我们还可以用 检测食物中的脂肪。
(2)在含有脂肪的食物名称下面的方框内打“√”。学生实验结果展示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演示实验)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 五、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重新给食物分类人体所需的营养、食物名称、作用 六、拓展延伸,认识食物
多样化的意义 1、拿出课前分组统计的
最喜欢吃的食物统计表
2、全班交流、汇总统计数据3、分析汇总统计数据4、小结:食物多样化的意义《我们吃什么》统计表格
班级: 第 组
调查统计:在以下提供的十种食物中,你最喜欢吃哪种食物,
在你最爱吃的食物下面的圆圈内涂上黑色。全班最爱吃的食物统计表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挑食、偏食!视频欣赏:绿色食品歌我们吃什么
碳水化合物 (供给能量)
蛋白质 (长身体)
脂 肪 (保持体温)
维生素、矿物质 (保持健康)
水 (必不可少)板书设计:本课总体设计思想一、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坚持适时、适度地创造评价的机会,加强自评与互评,重视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二、加强体验式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亲手试验,让学生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深对食物的了解。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三、给学生一双“科学”的眼睛,培养科学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科学教学告诉人们,科学不再是简单的自然常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让学生学习“身边”熟悉的科学,理解就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地意识到科学的真实性,从而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 谢谢指导!《我们吃什么》说课稿
高邮实验小学 杨春卉
一、说教材
PPT(教材体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单元的第1课《我们吃什么》,《吃的学问》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里的“生命与物质”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PPT
这一课是在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合理营养及消化器官的组成与保健方面的知识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PPT(教学内容)
学习吃的学问首先从人为什么吃食物和吃什么开始,只有知道了人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营养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学生才可能关心自己的饮食状况。从研究吃什么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营养知识和建立相关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把食物与营养成分联系起来思考,本课以给食物分类为主线贯穿全课。
本课由以下四大块内容组成: 第一块是引导学生回忆大家平时常吃的食物和最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现丰富多彩、品种多样的食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吃过的食物有选择地带一些到课堂上来,使活动更直观、生动。 第二块是指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食物的种类很丰富,给食物分类的标准也很多,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类。分类的食物可以是学生自己带的,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食物图片。 第三块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帮助学生认识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和作用,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这块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呈现出来,这样会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一些。同时还要让学生从自己所带的食物中发现它们各含有哪些营养,学习按照营养的成分给自己所吃过的食物分类。这一次分类是对食物所含有营养的分析和巩固。 第四块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这样的次序编排与教材内容安排上有一些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已经了解营养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统计活动,再分析班级里学生的饮食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PPT(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设计了活泼、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为后面学习“怎样搭配食物”作好准备,为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PPT(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按照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PPT(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二、说教法PPT(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指导教学法。科学课以动手为主,《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实验探究为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新《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韦钰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学生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其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作预测,通过具体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得出结论。
PPT(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统计最爱吃的食物、课前搜集食品的营养标签、自认为含油脂的小食品。
教师准备:
分组材料——①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
②土豆,萝卜,馒头,滴管,碘酒。
示范材料——①碘酒,米饭;
②肉片,不透光的纸;
③一份蛋白,酒精灯,打火机,夹子。
2、课件,统计表,实验记录表
本节课要做两组分组实验,第一组,食物的分类实验,需要的器材有, ①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学生需要把准备的相关食物卡片按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地分类,并在组里交流是按什么标准分类,共分几类,分别是什么;然后再学生了解了各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后,再次用食物卡片分类。
第二组实验是检验食物中的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所需要准备的器材有②土豆,萝卜,馒头,滴管,碘酒。,学生通过把碘酒滴在准备的食物上,观察碘酒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对于本课所选择的各种材料,我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具有典型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食物的营养成分的科学概念。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合作探究能够获得充分的科学体验,尽可能地最大效率地获得来自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在对其加工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建构起自己认识发展水平之上的科学概念。
三、说学法
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情,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PPT(课件:配乐美食欣赏)通过轻松、诱人的美食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人为什么要吃食物”的看法,假如我们不吃东西会怎样?从而得出“人一定要吃食物”的结论,那么我们究竟该吃些什么呢?自然、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这样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引起学生对营养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的饮食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统计全班同学爱吃的三种食物做好了准备。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为了方便大家研究,老师特地准备了一些食物的图片。PPT
2、要求学生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打算怎样分类,想好后,再拿出材料按照小组商量好的标准给这些食物进行分类,要求每一横排表示一类。然后再让学生汇报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分类)。
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给食物分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能讲出理由的分类,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富有儿童情趣,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动之中。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教师不加以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教师及时鼓励可使学生更加自信。
(三)认识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首先通过谈话“刚才每小组都会按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了类,想不想继续研究这些食物呢?”PPT引导学生一起来听听营养宝宝们的介绍吧。(课件: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表)其次听了营养宝宝的介绍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复述:“你知道食物中含有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哪些?”并形成板书: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接着再通过追问“这些营养宝宝对人体分别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原先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同时了解按营养成分为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明确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关心和注意自己的饮食,为正确搭配食物、设计自己科学合理的饮食做好铺垫、打了基础,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
2、解读食物的营养标签
老师通过提问“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那么多,怎么知道食物中有这些营养成分呢?”引导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一些食品的营养标签,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解读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从而发现有了营养标签真方便,我们在选择食品时就可以通过它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
(四)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1、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1)通过设疑,(出示一碗米饭)“面对没有贴标签的食物,你们又怎样知道它的主要营养成分呢?怎么检测呢?”
PPT(视频演示实验)
通过先让学生看碘酒是什么颜色,然后观察将其滴在白色的米饭上后颜色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由老师说明“碘酒是淀粉的探测剂”,只要碘酒遇到含有淀粉的食物时都会变成蓝色。从而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淀粉的检测方法,为后面的自主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这里的演示也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操作作了一次很好的示范作用,一些操作要点(如一手拿着碘酒瓶一手轻捏胶头滴管,在瓶子外面排出空气;放进瓶子,吸取一点碘酒(棕褐色);再在要检验的食物上轻轻滴一两滴。)简明扼要地通过学生的观察传送到学生的脑中,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实验中动作更加规范,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效果是明显的。
(2)分组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PPT(出示实验器材)你觉得哪种食物中有淀粉呢?在小组里说一说。操作之前让学生做一个预测,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概念发展水平,又可以起到聚拢学生思维的效果,提高动手的效率。接下来就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证明自己的预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操作,实验之前我还列出了几条实验注意点。PPT
2、检验食物中的脂肪。
⑴分组讨论:我们已经学会可以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你有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吗?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PPT
⑵汇报方法,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将一块肉片在不透明的纸上用劲擦过(教师操作),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白纸,说说你们看到什么现象?(纸成半透明状,有油迹)就说明纸上有油脂了。
⑶你能用这个方法检测你带来的食物中有没有脂肪吗?
学生独立实验,填写记录。
⑷汇报交流。
3、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比如检测食物的蛋白质(演示)。PPT
4、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⑴当然也有的营养成分是我们用这些简单的方法不能检测的,我们可以借鉴营养学家用精密的仪器检测出来的结果。(课件出示:营养成分表),
⑵让学生仔细观察后交流:a、这些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最多的是?蛋白质呢?b、冬天得多吃哪种食物?为什么? C、这些食物中哪种营养最全面?d、是不是包含了所有的营养呢?
⑶老师现在想知道茄子的营养成分,这张表格中也没有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或告知可以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
(五)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重新给食物分类
1、今天我们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几大类?
2、请组长拿出纸板,请大家按食物的营养成分对这些食物的分类作一下调整?
3、汇报:你分成了哪几类?分别有哪些?
(六)拓展延伸,认识食物多样化的意义
1、今天我们研究了这些食物,课前我们组内做了一个统计,现在我们对全班做个统计,并作了整理。
2、分析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下节课老师会带领大家一起研究怎样合理搭配食物。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食物的认识,对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可获得哪些营养成分,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等等。从而也从根本上认识了偏食的危害,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明确不偏食方可保证身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性,从而也为下一课学习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本课后,我形成的板书是(板书呈现了本课的核心概念和教学重点)PPT
总述:本课设计思想
(一)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坚持适时、适度地创造评价的机会,加强自评与互评,重视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二)加强体验式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亲手试验,让学生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深对食物的了解。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三)给学生一双“科学”的眼睛,培养科学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科学教学理念告诉人们,科学不再是简单的自然常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让学生学习“身边”熟悉的科学,理解就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地意识到科学的真实性,从而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
在这节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科学世界”,让学生体会身边的科学现象、科学知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关注身边时时刻刻发生的“科学”点滴。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能够主动想到利用自己“科学的眼睛“观察世界,利用所学的知识改造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