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21: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通过对古代诗文的欣赏,体会古人身上的品格与志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本课之前学习了《孟子》三章、《愚公移山》,本课节选自《史记》,是一篇自读文章,语言上简洁质朴、文直事核。讲述汉文帝到三个地方慰问军士的事,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展现了周亚夫面对天子依然恪守军礼的真将军风范,突出了细柳军的军纪严明,也表现出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有好奇心、求知欲。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懂得一些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初步具备文言文阅读学习基础能力,但是他们文言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在理解文章深层意蕴层面,仍需教师指导。 【教学目标】 1.积累“军”等文言字词,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生字词,表演朗读与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体会文章对比、衬托的写法。 3.感悟周亚夫严格治军,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章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悟周亚夫严格治军,忠于职守的精神。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分好小组,确定主要人物的饰演者,积极带动学生制作简单的道具,结合课文写剧本,利用课余上演并介绍创作表演的思路,明确人物形象要点。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诗歌导入 教师出示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从王维的还归细柳营到李贺的营门细柳开,从李白的前军细柳北到老舍的羞看细柳营,从古至今,多少诗人都心念细柳营?千百年来,人们都被这位将军所折服。而这都源于在司马迁的之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这位周将军到底是怎样的人?” 补充常识 在学习课文之前,说明本课节选自《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接着请学生介绍作者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重要创作《史记》的体制与地位。对学生的讲述做出点评,并且进一步补充周亚夫的生平资料。 (三)感知过程 概括层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并概括文章大意。不理解的词语先画出来,之后再由小组讨论疑难问题。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点明背景:匈奴大入边。第二段:周亚夫严格治军。第三段:文帝赞叹周亚夫“真将军”。 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句子翻译。小组分工合作,尝试翻译全文。接着PPT上逐次展示5个课文原句检验学习效果。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问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3.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4.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四)深入研读 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题目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要写霸上、棘门军? (2)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 (3)周亚夫“真将军”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显示删减版,师生讨论原文与删减版相比有什么效果,引出文章对比衬托的写法。 (删减版:“文命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成礼而去。) 其次,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相关句子,师生共同总结汉文帝劳军的情形,列出表格。即从进城形势、军士表现、文帝的不同评价,以及与群臣不同反应之间比较。 在梳理表格的过程中,从分析人物对话细节,辨析关键动作“拜”与“揖",分析句式等方面带领学生细读文本,从而让学生更好体会对比衬托的手法。 最后,指导朗读“嗟乎,此真将军矣!” 表演课本剧 按课前分配的任务进行,结合前面所讲内容,体会说话者的语气,揣摩剧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分角色朗读不同人物的语言、注意动作的变化。 语气指导: 先驱曰:“天子且至!”(语气傲慢)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冷若冰霜、不为所动)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虽贵为皇帝,语言上却放低姿态、语气平和)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不畏天子,严守规矩)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声音响亮、有礼有节、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深明大义、宽以待人)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明辨是非,有帝王之气) 动作指导 “直驰”:快马奔驰,浩浩荡荡; “骑送迎”:霸上棘门一味讨好皇帝,全然忽视军中安危; “劈甲”:身披铠甲,岿然不动; “锐兵刃”:刀出鞘,随时迎战; “彀弓弩,持满”:指导学生将弓拉满; 两次“不得入”:指导学生持刀拦截,不留情面; “按辔徐行”:皇帝部队注意按住缰绳,控制住车马,缓慢前进; “揖”: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身体微向前倾,表情严肃; “拜”:下跪磕头;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 “群臣皆惊”:大臣面露惧色,或小声议论、或相互使眼色、观察皇帝反应; “称善者久之”:天子笑着捋胡须,不住地点头。 情节指导 按照文中故事的情节推进,随汉武帝的视角,先后到霸上、棘门和细柳,根据文中的基调,展开联想,适当补充霸上、棘门军纪涣散的情形:如皇帝来劳军之前,将士打瞌睡、玩牌,皇帝来时慌忙穿上铠甲做戏等。 在不同的地点,播放相应的军营图片作为背景,并播放相关音乐来营造天子劳军的气氛。 总结评价 教师结合文本总结表演的优点及不足,学生推举最佳演员奖、最佳建议奖、最佳团队奖若干,以此激励学生。 (五)小结作业 回顾文中对比衬托的写法,布置作业:运用本课所学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位自己身边的人物,注意突出人物的某一特点。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
霸上
)司马迁 (
军纪涣散
) (
对比
衬托
) (
棘门
) (
真将军
) (
汉文帝
) (
细柳
) (
军纪严明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文章的重点即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表演课本剧、填写相关表格、细究文本内容等方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对比与衬托,从而感受人物形象。不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表演能力或者容易笑场,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具体的指导。 附:表格 霸上和棘门细柳营 进城形势 直驰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将士表现 将以下骑送迎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 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掳也嗟乎,此真将军矣! 可得而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