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天的清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争相借景抒怀——寄情山水则生绵绵情思,抬头望月则发无限感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短文,借山水、明月感受两位古人心灵的律动。
11 短 文 二 篇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重点)
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素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小品
新知认知
文题解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信
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答复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书
文学常识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隐居句曲山。是个才略过人的人。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世人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
(452-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归隐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谢征本邀请陶弘景入朝为官,而陶弘景在回信中描山绘水,是表明自己对自然美的喜好、痴迷,婉拒谢征的好意,并以此信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封书信,主要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uè
tuí
yù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指人间
潜游在水中的鱼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欣赏
解释重点词语
初读课文
不再
这
奇丽景色
奇丽景色
争相
译一译: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啊!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内容品读。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之高
水之净
从静景转入动景
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它们组织起来的?
不是杂乱无章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晨
昏
仰视、俯看
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静景
动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
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一句?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合作探究
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巍峨的山峰耸入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二者相映成趣,情趣盎然。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静相衬之美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1、先仰视“高峰如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2、写早晚之景
三、 总写,抒发感情。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昏晨变化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
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语言美。
①用词方面:
②句式方面:
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本课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写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随堂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②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3.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从而曲折地表达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三峡》一文中,作者分别用几个四字句描写了山、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作业布置
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答
谢
中
书
书
总领全文
描绘景色
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高水净
石绚林青
猿鸣鳞竞
沉醉山水
归隐林泉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法学法: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语言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背诵课文。
2.领会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把握课文大意。
2.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预习交流
1.文题解读。
明确:答:答复;谢中书: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2.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3.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归隐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谢征本邀请陶弘景入朝为官,而陶弘景在回信中描山绘水,是表明自己对自然美的喜好、痴迷,婉拒谢征的好意,并以此信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封书信,主要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三、朗读课文
(一)一读——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明确:颓:tuí;与:yù;跃:yuè
(二)二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疏通文意
1.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①〔交辉〕 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2.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理清课文结构。
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昏之景)
总写: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内容品读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2.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提示:可以从多种角度、时间跨度、景物状态、感官方面来回答……)
明确:高峰;清流;石、竹、林(色彩丰富);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生命律动)
3.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写景?
明确:先仰视,后俯视。以高低不同角度变换写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先远景,后近景。以不同景物空间变换写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先静景,后动景。以不同时间、感官变换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明确: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
6.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合作探究
思考: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②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④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结构美。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语言美。
①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②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七、本课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写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八、随堂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②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3.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从而曲折地表达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三峡》一文中,作者分别用几个四字句描写了山、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九、布置作业
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短文二篇》导学案
(一)《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背诵课文。
2.领会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把握课文大意。
2.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学法指导:
阅读“新知认知”了解背景及文体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抄写课文,划分节奏(单竖线),划分层次(双竖线),再笔译全文。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 )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②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3.解释加点词。
(1)答谢中书书(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4.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中导读】
一、文题解读
明确:
二、朗读课文
(一)一读——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颓:______;与:_____
(二)二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文中标注节奏)
三、疏通文意
1.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解释以下加粗字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①〔交辉〕 ______________ 〔四时〕_______
②〔歇〕_______
③〔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颓,_______。
④〔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与(y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3.理清课文结构。(文中划分批注)
总写:_________;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___________
四、内容品读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
2.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提示:可以从多种角度、时间跨度、景物状态、感官方面来回答……)
明确:
3.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写景?
明确:先仰视,后俯视。以高低不同角度变换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远景,后近景。以不同景物空间变换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静景,后动景。以不同时间、感官变换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明确:
6.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
五、合作探究
思考: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②色彩配合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④动静相衬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领全文,以“_____”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_______呼应,_______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语言美。
①用词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式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②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3.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从而曲折地表达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一文中,作者分别用几个四字句描写了山、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布置作业
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背诵并默写课文。
【课后导练】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简答。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4.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之美。
(4)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短文二篇》导学案
(一)《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背诵课文。
2.领会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把握课文大意。
2.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学法指导:
阅读“新知认知”了解背景及文体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抄写课文,划分节奏(单竖线),划分层次(双竖线),再笔译全文。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 )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②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3.解释加点词。
(1)答谢中书书(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4.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中导读】
一、文题解读
明确:答:答复;谢中书: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书:信。
二、朗读课文
(一)一读——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颓:tuí;与:yù
(二)二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疏通文意
1.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解释以下加粗字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①〔交辉〕 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2.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理清课文结构。
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昏之景)
总写: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内容品读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2.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提示:可以从多种角度、时间跨度、景物状态、感官方面来回答……)
明确:高峰;清流;石、竹、林(色彩丰富);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生命律动)
3.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写景?
明确:先仰视,后俯视。以高低不同角度变换写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先远景,后近景。以不同景物空间变换写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先静景,后动景。以不同时间、感官变换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明确: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
6.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合作探究
思考:本文实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②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④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语言美。
①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②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②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3.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从而曲折地表达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三峡》一文中,作者分别用几个四字句描写了山、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七、布置作业
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背诵并默写课文。
【课后导练】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_回谢中书的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简答。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总分总
4.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 之美。
(4)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欲界之仙都___。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揭示主旨。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