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概述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3.能独立欣赏山水小品文,理解词句,领悟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上游。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人们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
富春江是钱塘江从桐庐至萧山县闻堰段的别称,七里泷也包括在内。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或奇峰插云,或岩石峥嵘;江水清洁澄绿,云影岚光,上下一色,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誉称。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皆已亡佚。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
2.背景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3.“骈体文”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开头的“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4.读准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注意语气、语调。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轻快)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舒缓)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惊叹)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慨叹、平缓、轻慢)
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惊叹)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轻松、欢快)
2.听读、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一)三步曲
1.独立思考。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3.质疑答疑。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二)逐段抽检
●第一段
1.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意向东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2.思考:
(1)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
明确: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第1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明确: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作者行舟的路线
(4)在第1节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①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②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5)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第二段
1.译文: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思考: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明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急湍甚箭→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第三段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思考:
(1)作者是如何来写“奇山”的?
直接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拟人)
山中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对偶)
(2)在这部分中,有通假字吗?找一找。
明确:①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②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3)在这部分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
①负势竞上→名用作动词,向上。
②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③争高直指→形容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
④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⑤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上,在上
(4)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
①互相轩邈(省略主语“其”,指树)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之)鸢者,望峰息心”。
五、结构梳理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
明确:①富春江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描写异水;③描写奇山。由总到分的关系。
2.结构梳理。(PPT)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吴均 南朝 叔庠 吴均体
2.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江水清澈(静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新课导入
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上游。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人们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
富春江是钱塘江从桐庐至萧山县闻堰段的别称,七里泷也包括在内。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或奇峰插云,或岩石峥嵘;江水清洁澄绿,云影岚光,上下一色,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誉称。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概述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3.能独立欣赏山水小品文,理解词句,领悟情感。
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简淡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
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
皆不可考。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
《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骈 文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也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也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文学常识
读准字音
缥( )碧 急湍( )
窥( )谷 轩( )邈(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上蔽
嘤( )嘤成韵 千转( )不穷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kē
jīng lún
yuān
lì
kuī
tuān
zhuàn
朗读指导
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感情。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轻快)
(舒缓)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轻松、欢快)
(惊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课文朗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疏通课文
疏通文意三步曲
1.独立思考
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3.质疑答疑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绝好的,独一无二的。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意向东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1.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
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第1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作者行舟的路线
4.在第1节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①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②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浅青色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超过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译文: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江水清澈(静态)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猛浪若奔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急湍甚箭
省略句,“甚(于)箭”
省略了“于”。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冲击撞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水声清越
互相和鸣
停止,消失
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美丽
“转”通“啭”,鸟鸣声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争着
凭借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译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至,到达
平息名利之心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反”同“返”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好像,如同
互相掩映
树木的枝干
看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作者是如何来写“奇山”的?
直接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中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
听觉
(对偶)
视觉(拟人)
3.在这部分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①负势竞上
②互相轩邈
③争高直指
形容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2.在这部分中,有通假字吗?找一找。
①蝉则千转不穷
②窥谷忘反
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同“返”,返回。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④望峰息心
⑤横柯上蔽
名词作状语,上,在上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之)鸢者,望峰息心”。
4.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①互相轩邈
省略主语“其”,指树
5.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
①富春江的景色:
②描写异水
③描写奇山
总
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
厌倦仕途寄情山水
奇山
异水
千丈见底——水清
急湍甚箭——水急
高山寒树——树奇
负势轩邈——山势
泉流鸟鸣——音韵
横柯疏条——林密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结构梳理
随堂练习
1.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吴均 南朝 叔庠 吴均体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D
4.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法指导:
1.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然后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回顾平时所学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如五官中的感觉,动静结合,正面和侧面,修辞手法等)尝试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朝,盛行于隋唐时的一种文体,以四、六句为主,注重藻饰、讲求平仄,韵律和谐,词句整齐,惯用对仗与声律,通常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吴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撰《齐春秋》,武帝以其不实,焚其稿,免其职,于是他遁隐山林,避世归山水。
二、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先口译,后笔译全文。
2.反复诵读,直至初步会背诵。
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 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 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4.就本文众多的“美点”,选择一个欣赏,准备课上发言。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3.解释加点的字。
(1)一百许里:__________ (2)从流飘荡:___________
(3)横柯上蔽:__________ (4)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的词句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填空),文章重点是从 和 两个方面对这一带景色特点作介绍。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结构特点是: 。
(2)找出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动态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的句子:
(4)作者因景生情,因情明志,发出了怎样的感悟:
(5) 本文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6.(选做题)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山和水的奇异?并说说作者描写山水之景时用到哪些方法?
教师指导——景物描写方法可以从虚实相生,形声兼备,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声显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角度描写等方面考虑)
水“异”:
山“奇”:
写景的手法有: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疏通文意
(一)三步曲
1.独立思考。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3.质疑答疑。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二)逐段抽检
●第一段
1.译文:
2.思考:
(1)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
明确: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明确:
(3)第1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明确: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1节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①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
②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第二段
1.译文:
2.思考: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明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急湍甚箭→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第三段
译文:
2.思考:
(1)作者是如何来写“奇山”的?
____________: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拟人)
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对偶)
(2)在这部分中,有通假字吗?找一找。
明确:①蝉则千转不穷→同“______”,鸟鸣,文中指蝉鸣。
②窥谷忘反→同“_______”,返回。
(3)在这部分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
①负势竞上→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
②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邈,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③争高直指→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
①互相轩邈(省略主语“其”,指树)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之)鸢者,望峰息心”。
二、结构梳理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
明确:
2.结构梳理。(PPT)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2.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法指导:
1.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然后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回顾平时所学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如五官中的感觉,动静结合,正面和侧面,修辞手法等)尝试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朝,盛行于隋唐时的一种文体,以四、六句为主,注重藻饰、讲求平仄,韵律和谐,词句整齐,惯用对仗与声律,通常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吴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撰《齐春秋》,武帝以其不实,焚其稿,免其职,于是他遁隐山林,避世归山水。
二、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先口译,后笔译全文。
2.反复诵读,直至初步会背诵。
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 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 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体文。
4.就本文众多的“美点”,选择一个欣赏,准备课上发言。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吴均 南朝 叔庠 吴均体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3.解释加点的字。
(1)一百许里:__________ (2)从流飘荡:___________
(3)横柯上蔽:__________ (4)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
答案:(1)左右,不定数。(2)跟随。(3)树枝。(4)如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用原文的词句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填空),文章重点是从 和 两个方面对这一带景色特点作介绍。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结构特点是: 。
(2)找出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动态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的句子:
(4)作者因景生情,因情明志,发出了怎样的感悟:
(5) 本文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6.(选做题)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山和水的奇异?并说说作者描写山水之景时用到哪些方法?
教师指导——景物描写方法可以从虚实相生,形声兼备,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声显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角度描写等方面考虑)
水“异”:
山“奇”:
写景的手法有: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疏通文意
(一)三步曲
1.独立思考。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3.质疑答疑。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二)逐段抽检
●第一段
1.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意向东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2.思考:
(1)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
明确: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第1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明确: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作者行舟的路线
(4)在第1节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①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②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5)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第二段
1.译文: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思考: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明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急湍甚箭→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第三段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思考:
(1)作者是如何来写“奇山”的?
直接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拟人)
山中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对偶)
(2)在这部分中,有通假字吗?找一找。
明确:①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②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3)在这部分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明确:
①负势竞上→名用作动词,向上。
②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③争高直指→形容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
④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⑤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上,在上
(4)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
①互相轩邈(省略主语“其”,指树)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之)鸢者,望峰息心”。
二、结构梳理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
明确:①富春江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描写异水;③描写奇山。由总到分的关系。
2.结构梳理。(PPT)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吴均 南朝 叔庠 吴均体
2.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江水清澈(静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