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阅读材料 生活离不开圆》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阅读材料 生活离不开圆》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21: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离不开圆》教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生活离不开圆》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3章《圆的基本性质》中的阅读材料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圆的意义,理解同圆中的半径处处相等,即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计算在周长相等的封闭曲线中,圆围成的面积最大;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圆的过程,体会引入圆的必要性;经历解决实际问题引出圆的过程,体验圆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收集、整理有关圆的信息,初步懂得如何搜集与整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同伴学习交流,初步知道如何倾听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计算在周长相等的封闭曲线中,圆围成的面积最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他们对圆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远远地多于书本的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课改背景下学科形象的塑造。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在“设疑”—“析疑”—“解疑”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长新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方法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时要求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体验性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提问: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组成部分包括圆形。2.播放幻灯片,欣赏生活中的圆。3.毕达哥拉斯: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举例说明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2.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3.引用毕达哥拉斯对圆的评价,学生可以感受到圆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探索发现 (一)自主学习(二)情景思考1、旧羊圈长70米,宽30米,父亲的羊越来越多,想拆旧羊圈扩大面积,可是没有多余的篱笆,怎么办呢?儿子来了,不慌不忙地说:“爸,你看,面积2100平方米。如果改成50米长的正方形,不用添篱笆羊圈面积就有____平方米。”你还能把它改的更大吗?请说出你的方案来?学以致用问题1:我们水管为什么设计成截面是圆形的?为什么不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问题2:为什么窨井盖大部分是圆的? (一)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二)小组合作1.活动:若你手中有1米长的绳子,围成下列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2.思考: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1.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和资料的检索、归类,分析、综合等能力;2.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的精神。学生在上台介绍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激发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周长相等的封闭曲线中,圆围成的面积最大。3.学以致用,从生活中得到原理,再应用于生活实例中。
探索讨论 1.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做成方的可以吗 2.几何画板演示动画3.学以致用 如图所示,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一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1.学生仔细观察:2.学生设计方案,思考回答 1.从中了解:根据圆的几何性质: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车子行驶起来比较平稳,不会有上下颠簸的感觉,很舒服。2.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 收集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并思考它所应用的原理和知识!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搜集生活中的资料,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了圆的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品尝到了自主学习的甜蜜及成功的体验。深刻认识了学习圆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在周长相等的封闭曲线中,圆围成的面积最大。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会了自主合作学习。养成多收集、多积累,多运用的习惯。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与表达水平的提高。各小组成员汇报行动的收获,进行个人评价,各组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为以后实践活动积极丰富经验。
生活离不开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