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8 10:18: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形中,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含有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
解:∵含有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只有B选项有一个内角是60°,则B选项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含有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在中,,则AB的值是( )
A.12 B.8 C.6 D.3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出AB的值.
【详解】
解:∵,
∴是等腰三角形,
∵,
∴等腰是等边三角形,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3.已知分式有意义且值为零(a,b,c均为正实数),若以a,b,c的值为三条线段的长构造三角形,则此三角形一定为(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A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的值为0得出a-c≠0且a(b-c)+b(c-b)=0,再求出即可.
【详解】
解:∵分式有意义,
∴,
∴,
∵值为零,
∴,
∴,
解得:a=b或b=c,
∴三角形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能求出a、b、c的关系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BE=CF,则△DEF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可知DE=DF=EF,所以为等边三角形.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AD=BE=CF,
∴AB-AD=AC-CF=BC-BE,
∴BD=AF=CE,
在和中,
∴(SAS),
同理,
则,
∴DE=DF=EF,
∴为等边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
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若,,则的周长为( )
A.5 B.10 C.15 D.20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确定是等边三角形,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等边三角形边长,根据周长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AED=∠C=60°,
是等边三角形,

,,

的周长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周长,涉及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A.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B.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C.有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 D.有两个角等于的三角形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即可解答.
【详解】
解:A、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故此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有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那么第三个角也是60°,故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7.如图,在中,AB=AC,∠A=20°,点D为AC边上的一点,∠DBC=50°,点E为AB上一点,∠ECB=20°,则∠BDE的度数为( )
A.10° B.15° C.20° D.25°
【答案】A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可得BC=DC,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得EC=BC,可求出,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解:∵,
∴∠
在△中,∠
∵∠,
∴∠

∴,
∴,
∴BC=DC

∴∠
∴,
∴EC=BC,
∴EC=DC


∴是等边三角形,
∴∠EDC=60°,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如图,△ABC中,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点M、N运动( )s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A.4 B.6 C.8 D.不能确定
【答案】A
【分析】设点,运动秒时,得到等边三角形,表示出,的长,根据 ,只要,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详解】
解:设点,运动秒时,得到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则,,
∵,
∴,
∵是等边三角形,
∴,
即,
解得,
∴点,运动秒时,得到等边三角形.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根据题意分析出时得到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和,再分别以点,为圆心画弧,两弧交于点,连结并延长交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是的平分线 ;②=;③是等腰三角形 ;④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的长度.
A. B. C. D.
【答案】D
【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可判断AD平分∠BAC,则可对①进行判断;再计算出∠BAD=∠CAD=∠BAC=30°,则可对②③进行判断;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
解:∵∠C=90°,∠B=30°,
∴∠BAC=60°,
由作法得AD平分∠BAC,所以①正确;
∴∠BAD=∠CAD=∠BAC=30°,
∴∠ADC=90°-∠CAD=60°,所以②正确;
∠BAD=∠B,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③正确;
∵AD为角平分线,
∴点D到AC的距离等于点D到AB的距离,
而点D到直线AC的距离等于CD的长度,
∴点D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度,所以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角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0.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下列结论:①△BDF,△ADE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等于AB+AC;④BF=CF;⑤若∠A=80°,则∠BFC=130°,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详解】
∵∠B、∠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
∴∠DBF=∠CBF,∠ECF=∠BCF,
设∠DBF=∠CBF=α,∠ECF=∠BCF=β,
∵,
∴∠DFB=∠CBF=α,∠EFC=∠BCF=β,
∴∠DBF=∠DFB,∠EFC=∠ECF,
∴DB=DF,EF=EC,
∴△BDF与△CEF为等腰三角形,
∴DE=DF+EF=BD+CE,
△ADE的周长为AD+AE+DE=AD+AE+BD+CE=AB+AC,
∵只有当△ABC是等腰三角形时,△ADE是等腰三角形,且BF=CF,
∴②③正确,①④不正确,
∵∠A=80°,
∴∠FBC+∠FCB==50°,
∴∠BFC=180°-50°=130°,故⑤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已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且满足2a2+b2+c2-2a(b+c)=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
【答案】等边
【分析】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化简,可求a=b=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详解】
解:∵2a2+b2+c2-2a(b+c)=0,
∴(a2-2ab+b2)+(a2-2ac+c2)=0,
∴(a-b)2+(a-c)2=0,
∴a-b=0且a-c=0,
∴a=b=c,
∴△ABC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边.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12.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E是边AB上一点,DE∥BC,如果DE=5,那么BE=_____.
【答案】5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D=∠C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DB=∠DBC,由等量代换得到∠EDB=∠EB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DE=BE,即可得到BE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画出如下图形: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ABD=∠CBD,
∵DE∥BC,
∴∠BDE=∠CBD,
∴∠ABD=∠CBD,
∴△BDE为等腰三角形,
∴BE=DE=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证得∠EDB=∠EBD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ABC中,∠A=36°,AB=AC,BD平分∠ABC,若△ABD的周长比△BCD的周长多1厘米,则BD=_____.
【答案】1厘米
【分析】先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线段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求出BD值即可.
【详解】
解:∵∠A=36°,AB=AC,
∴∠ABC=∠ABC=72°,
又∵BD平分∠ABC,
∴∠ABD=∠DBC=36°,
∴△ABD是等腰三角形,
∴AD=BD,
∵∠BDC=180°-72°-36°=72°,
∴△BCD是等腰三角形,
∴BD=BC,
∵△ABD的周长比△BCD的周长多1厘米,
∴AB+AD+BD-BC-BD-CD=AB-DC=1(厘米),
∴AB-DC=AD-DC=AD=BD=1(厘米),
故答案为:1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要牢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以及三线合一,这都是中考必考内容.
14.如图,点C、D在线段AB的同侧,,,,M是AB的中点,,则CD长的最大值是______.
【答案】25
【解析】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点B关于DM的对称点,证明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点B关于DM的对称点,
∵,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CD的最大值为25.
故答案是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了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1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D是的中点,点E在的延长线上,点F在上,,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7.5
【分析】取AB的中点G,连接DG,则可得△AGD是等边三角形,易证明△GDF≌△CDE,从而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取AB的中点G,连接DG,如图.

∵D是AC的中点,
∴AD=CD=2.5,
∵△ABC是等边三角形,AB=5,
∴∠A=∠B=∠ACB=60°,,
∴AG=AD=2.5,
∴△AGD是等边三角形,
∴AD=DG=CD,∠AGD =∠ADG=60°,
∴∠DGF=∠DCE=∠GDC=120°,
∵∠EDF=120°,
∴∠GDF+∠FDC=∠FDC+∠CDE,
∴∠GDF=∠CDE,
在△GDF与△CDE中
,
∴△GDF≌△CDE.
∴FG=CE,
∴BF+CE=BF+FG=BG=2.5,
∴BE+BF=BC+CE+BF=5+2.5=7.5
故答案为:7.5.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难点与关键.
16.如图,直线a,b交于点O,∠α=40°,点A是直线a上的一个定点,点B在直线b上运动,且始终位于直线a的上方,若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OAB=_________°.
【答案】40或70或100
【分析】根据△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②当OA=AB时,③当OA=OB时,分别求得符合的点B,即可得解.
【详解】
解:要使△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OB1=AB1时,∠OAB=∠α=40°;
②当OA=AB2时,∠OAB=180°-2×40°=100°;
③当OA=OB3时,∠OAB=∠OBA=(180°-40°)=70°;
故答案为:40或70或1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在中,点D、E分别、上的点,与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②;③.利用其中两个条件可以证明是等腰三角形,这两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③或②③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当、时
在和中

∴,
∵,

在和中

∴是等腰三角形,即①③可以证明是等腰三角形;
当、时
在和中

∴,,
∵,

在和中

∴是等腰三角形,即②③可以证明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③或②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8.在△ABC中,,点P和点O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连结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若分割成的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ABC的度数可以是_________.
【答案】80°或100°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解:∵,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ABP是等边三角形,
∴∠APB=∠ABP=60°,
∴∠BPC=120°,
令∠CBP=x°,
①当QB=QP,CP=CQ时,∠CBP=∠BPQ=x°,
∴∠CQP=∠CPQ=2x°
∵∠BPQ+∠CPQ=∠BPC
∴2x+x=120°
解得x=40°
∴∠ABC=∠ABP+∠CBP=60°+40°=100°
②当QB=QP,QP=QC时,∠CBP=∠BPQ=x°
∴∠CQP=∠BPQ+∠CBP=2x°
∴∠QPC=90°- x°
∵∠BPQ+∠CPQ=90°- x+ x=90°=∠BPC
又∠BPC=120°
∴不符合题意,舍去
③当QB=QP,PC=PQ时,∠CBP=∠BPQ=x°,
∴∠CQP=∠C=2x°
∴∠CPQ=180°-4x
∵∠BPQ+∠CPQ=∠BPC
∴x+180°-4x=120°
解得x=20°
∴∠ABC=∠ABP+∠CBP=60°+20°=80°
④当BP=BQ,PQ=PC时,∠BPQ=90°-x
∴∠CQP=∠BPQ+∠CBP=90°+x
又∠CQP=∠C=90°+x
∴∠CPQ=180°-2(90°+x)=-x,不符合题意,舍去
⑤当BP=BQ,QP=QC时,∠BPQ=90°-x
∴∠CQP=∠BPQ+∠CBP=90°+x
∴∠QPC=45°-x
∵∠BPQ+∠CPQ=∠BPC
∴90°-x+45°-x=120°
解得x=20°
∴∠ABC=∠ABP+∠CBP=60°+20°=80°
⑥当BQ=BP,CP=CQ时,∠BPQ=90°-x
∴∠CQP=∠BPQ+∠CBP=90°+x
∵∠BPC=∠BPQ+∠CPQ=90°-x+90°+x=180°
C,P,B三点共线,不符合题意,舍去
⑦当PB=PQ,CP=CQ时,∠BPQ=180°-2x
∴∠CQP=∠BPQ+∠CBP=180°-x
∴∠QPC=180°- x
∵∠BPQ+∠CPQ=180°-2x+180°- x=∠BPC
又∠BPC=120°
∴180°-2x+180°- x=120°
解得x=80°
∵∠A+∠ABC=60°+60°+80°=200°>180°,
∴不成立,舍去
⑧当PB=PQ,PC=PQ时,∠BPQ=180°-2x
∴∠CQP=∠BPQ+∠CBP=180°-x
∴∠QPC= 2x-180°
∵∠BPQ+∠CPQ=180°-2x+ 2x-180°=0°=∠BPC
又∠BPC=120°
∴不符合题意,舍去
⑨当PB=PQ,QC=QP时,∠BPQ=180°-2x
∴∠CQP=∠BPQ+∠CBP=180°-x
∴∠QPC=x
∵∠BPQ+∠CPQ=180°-2x+x=120°
解得x=40°
∴∠ABC=∠ABP+∠CBP=60°+40°=100°
综上可知,∠ABC的度数可以是80°或100°
故答案为:80°或1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并分别平分∠ABC、∠DCB,且.求证:.
【答案】见详解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角对等边求出∠ABD=∠ACD,OB=OC,然后证明△ABO≌△DCO即可.
【详解】
证明:∵对角线AC、BD分别平分∠ABC、∠DCB,
∴∠ABD=∠DBC,∠ACD=∠ACB,
∵,
∴OB=OC,∠ABD=∠ACD,
在△ABO和△DCO中,,
∴△ABO≌△DCO(AS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角对等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60°时,求∠EDF的度数;
【答案】(1)见详解 (2)∠EDF=60°.
【分析】(1)根据AB=AC可得∠B=∠C,即可求证△BDE≌△CEF,即可解题;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F=∠BDE,于是得到∠DEF=∠B,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
解:∵AB=AC,
∴∠B=∠C,
在△BDE和△CEF中,

∴△BDE≌△CEF(SAS),
∴DE=EF,
∴△DEF是等腰三角形;
(2)
解:∵∠DEC=∠B+∠BDE,
即∠DEF+∠CEF=∠B+∠BDE,
∵△BDE≌△CEF,
∴∠CEF=∠BDE,
∴∠DEF=∠B,
又∵在△ABC中,AB=AC,∠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EDF=6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已知,如图,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接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求证:
(1)AEFCDE;
(2)ABC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
【分析】(1)关键是证出CE=AF,可由AE=AB,AC=BF,两两相加可得.再结合已知条件可证出AEFCDE.
(2)有(1)中的全等关系,可得出∠AFE=∠CED,再结合△DEF是等边三角形,可知∠DEF=60°,从而得出∠BAC=60°,同理可得∠ACB=60°,那么∠ABC=60°.因而ABC是等边三角形.
【详解】
(1)
证明:∵BF=AC,AB=AE(已知),
∴FA=EC,
∵△DEF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EF=DE(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又∵AE=CD(已知),
∴AEFCDE(SSS).
(2)
证明:由AEFCDE,得∠FEA=∠EDC,
∵∠BCA=∠EDC+∠DEC=∠FEA+∠DEC=∠DEF(等量代换),
DEF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DEF=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BCA=60°(等量代换),
由AEFCDE,得∠EFA=∠DEC,
∵∠DEC+∠FEC=60°,
∴∠EFA+∠FEC=60°,
又∠BAC是AEF的外角,
∴∠BAC=∠EFA+∠FEC=60°,
∴ABC中,AB=BC(等角对等边).
∴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22.如图,点E是等边△ABC外一点,点D是BC边上一点,AD=BE,∠CAD=∠CBE,连接ED,EC.
(1)试说明△ADC与△BEC全等的理由;
(2)试判断△D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详解 (2)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详解
【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ACB=60°,由SAS证明△ADC≌△BEC即可;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D=∠BCE=60°,DC=EC,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B=60°,
在△ADC和△BEC中,

∴△ADC≌△BEC(SAS);
(2)
△DC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ADC≌△BEC,
∴∠ACD=∠BCE=60°,DC=EC,
即△DCE是等腰三角形,
∴△DCE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已知,作的平分线OC,将直角尺DEMN如图所示摆放,使EM边与OB边重合,顶点D落在OA边上,DN边与OC交于点P.
(1)猜想是 三角形;
(2)请将猜想到的结论进行证明.
【答案】(1)等腰 (2)见详解
【分析】(1)通过观察三角形三边长度和形状进行猜想;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明.
【详解】
(1)
解:猜想△DOP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腰.
(2)
证明:∵OC平分∠AOB,
∴∠DOP=∠BOP,
∵DN∥EM,
∴∠DPO=∠BOP,
∴∠DOP=∠DPO,
∴OD=PD,即△DOP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
24.如图,中,,.
(1)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交于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详解 (2)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详解
【分析】(1)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B、AC于两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交于一点,过点B和这点作射线交AC与点P即可;
(2)由∠A=36°,求出∠ABC=72°,进而求出∠PBC,从而求出∠BPC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
(1)
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2)
解: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B=AC,
∴∠ABC=∠C,
∵∠A=36°,
∴∠ABC=∠ACB=(180°﹣36°)÷2=72°,
∵BP平分∠ABC,
∴∠ABP=∠PBC=36°,
∴∠BPC=180°-∠ACB-∠PBC=72°,
∴∠BCP=∠BPC=72°,
∴BP=BC,
∴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画图和求出∠BPC的度数.
25.阅读材料:若,求m、n的值.
解:∵,

∴,而,,
∴且,
∴n=4,m=4.
根据你的观察,探究下面的问题:
(1),则a=______;b=______.
(2)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0,关于此三角形的形状的以下命题:①它是等边三角形;②它属于等腰三角形:③它属于锐角三角形;④它不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
(3)已知△ABC的三边长a、b、c都是正整数,且,求△ABC的周长.
【答案】(1)2,0 (2)①②③④ (3)7
【分析】(1)已知等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后,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与b的值即可;(2)已知等式变形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进行判断即可.(3)已知等式变形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进而确定出三角形周长.
【详解】
(1)
已知等式整理得:
解得:a=2,b=0;
故答案为2;0;
(2)

①它是等边三角形;②它属于等腰三角形:③它属于锐角三角形;④它不是直角三角形,都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3)



则a-1=0,b-3=0,解得:a=1,b=3,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1、3、3,
则△ABC的周长为1+3+3=7.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运用,非负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断,关键是将已知等式利用配方法变形,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
26.已知:如图,在中,,,,垂足分别为D、E,与交于点O.
发现:与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索: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拓展:连接并延长,交于点F,请你直接写出一条关于的结论.
【答案】发现:BD=CE,理由见详解;
探索:△BO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详解;
拓展:AF⊥BC,理由见详解(或者AF平分∠BAC,证明过程同AF⊥BC的证明过程)
【分析】(1)利用AAS定理证明,即可得BD=CE;
(2)结合“发现”中已经证得,可知∠DBC=∠ECB,即有有OC=OB,即△BOC是等腰三角形;
(3)在“探索”中已经证得BO=CO,即根据AB=AC,AO=AO,得,则有∠EAO=∠DAO,再结合AB=AC,AF=AF,得,即有∠AFB=∠AFC=90°,即可得AF⊥BC.
【详解】
发现:BD=CE,理由如下:
∵AB=AC,
∴∠ABC=∠ACB,
又∵BD⊥AC,CE⊥AB,
∴∠CEB=∠BDC=90°,
又有BC=CB,
∴,
∴BD=CE,
得证;
探索:△BO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在“发现”中已经证得,
∴∠DBC=∠ECB,
∴有OC=OB,即△BOC是等腰三角形,
得证;
拓展:AF⊥BC,
理由如下:
如图:
在“探索”中已经证得BO=CO,
又∵AB=AC,AO=AO,
∴,
∴∠EAO=∠DAO,
∴AF平分∠BAC,
又∵AB=AC,AF=AF,
∴,
∴∠AFB=∠AFC=90°,
∴AF⊥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在中,,,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在线段AB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始终经过点C,并且与CB的夹角,斜边PN交AC于点.
(1)当时,求的度数:
(2)在点P的滑动过程中,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若可以,求出夹角的大小.
【答案】(1)∠AND=45° (2)当α=45°或α=90°或α=0°时,△PCD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B=,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CPA=∠PCB+∠B=45°,然后求出∠DPA=∠CPA-∠CPD=45°-30°=15,再利用外角性质求解决可;
(2)△PCD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由题意知∠PCA=120°-α,∠CPD=30°.分三种情况①若PC=PD,则∠PCD=∠PDC.②若PD=CD,则∠PCD=∠CPD=30°,③若PC=CD,则∠CDP=∠CPD=30°即可求解.
【详解】
(1)
解:在中,∵,
∴∠A=∠B=,
∵,∠CPA为△CPB的外角,
∴∠CPA=∠PCB+∠B=45°,
∵∠CPD=30°,
∴∠DPA=∠CPA-∠CPD=45°-30°=15,
∴∠AND=∠A+∠DPA=30°+15°=45°,
(2)
解:△PCD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
由题意知∠PCA=120°-α,∠CPD=30°.
①若PC=PD,则∠PCD=∠PDC.
∴∠PCD=(180°-∠MPN)=(180°-30°)=75°,
即120°-α=75°,
解得α=45°.
②若PD=CD,则∠PCD=∠CPD=30°,
即120°-α=30°,
解得α=90°;
③若PC=CD,则∠CDP=∠CPD=30°.
∴∠PCD=180°-2×30°=120°,
即120°-α=120°,
解得α=0°,
此时点P与点B重合,点D和点A重合.
综合上述,当α=45°或α=90°或α=0°时,△PCD是等腰三角形,
即α的大小是45°或90°或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的应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形中,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2.在中,,则AB的值是( )
A.12 B.8 C.6 D.3
3.已知分式有意义且值为零(a,b,c均为正实数),若以a,b,c的值为三条线段的长构造三角形,则此三角形一定为(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BE=CF,则△DEF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若,,则的周长为( )
A.5 B.10 C.15 D.20
6.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A.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B.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C.有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 D.有两个角等于的三角形
7.如图,在中,AB=AC,∠A=20°,点D为AC边上的一点,∠DBC=50°,点E为AB上一点,∠ECB=20°,则∠BDE的度数为( )
A.10° B.15° C.20° D.25°
8.如图,△ABC中,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点M、N运动( )s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A.4 B.6 C.8 D.不能确定
9.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和,再分别以点,为圆心画弧,两弧交于点,连结并延长交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是的平分线 ;②=;③是等腰三角形 ;④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的长度.
A. B. C. D.
10.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下列结论:①△BDF,△ADE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等于AB+AC;④BF=CF;⑤若∠A=80°,则∠BFC=130°,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填空题
11.已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且满足2a2+b2+c2-2a(b+c)=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
12.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E是边AB上一点,DE∥BC,如果DE=5,那么BE=_____.
13.如图,△ABC中,∠A=36°,AB=AC,BD平分∠ABC,若△ABD的周长比△BCD的周长多1厘米,则BD=_____.
14.如图,点C、D在线段AB的同侧,,,,M是AB的中点,,则CD长的最大值是______.
1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D是的中点,点E在的延长线上,点F在上,,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
16.如图,直线a,b交于点O,∠α=40°,点A是直线a上的一个定点,点B在直线b上运动,且始终位于直线a的上方,若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OAB=_________°.
17.如图,在中,点D、E分别、上的点,与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②;③.利用其中两个条件可以证明是等腰三角形,这两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
18.在△ABC中,,点P和点O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连结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若分割成的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ABC的度数可以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并分别平分∠ABC、∠DCB,且.求证:.
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60°时,求∠EDF的度数;
21.已知,如图,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接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求证:
(1)AEFCDE;
(2)ABC为等边三角形.
22.如图,点E是等边△ABC外一点,点D是BC边上一点,AD=BE,∠CAD=∠CBE,连接ED,EC.
(1)试说明△ADC与△BEC全等的理由;
(2)试判断△D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如图,已知,作的平分线OC,将直角尺DEMN如图所示摆放,使EM边与OB边重合,顶点D落在OA边上,DN边与OC交于点P.
(1)猜想是 三角形;
(2)请将猜想到的结论进行证明.
24.如图,中,,.
(1)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交于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5.阅读材料:若,求m、n的值.
解:∵,

∴,而,,
∴且,
∴n=4,m=4.
根据你的观察,探究下面的问题:
(1),则a=______;b=______.
(2)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0,关于此三角形的形状的以下命题:①它是等边三角形;②它属于等腰三角形:③它属于锐角三角形;④它不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
(3)已知△ABC的三边长a、b、c都是正整数,且,求△ABC的周长.
26.已知:如图,在中,,,,垂足分别为D、E,与交于点O.
发现:与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索: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拓展:连接并延长,交于点F,请你直接写出一条关于的结论.
27.在中,,,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在线段AB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始终经过点C,并且与CB的夹角,斜边PN交AC于点.
(1)当时,求的度数:
(2)在点P的滑动过程中,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若可以,求出夹角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