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15: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完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màn fěi sàn qiān
B.wàn fēi sǎn jiàn
C.màn fěi sàn jiàn
D.màn fēi sǎn jiàn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自足,一旦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只要我们出行时戴好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
C.为营造浓厚的“壮族三月三”节日氛围,我市举办了一系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D.女足健儿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5.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A.中国当时处于清朝末期,国力衰弱,中国人就是到日本去留学,也没有多大的能力。
B.“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我”想安静休息一会,这种吵闹让我无法忍受。
C.日本人拍掌欢呼与中国人闲看枪毙犯人的喝彩,都是愚昧麻木的表现。
D.我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
二、综合性学习
6.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了“鲁迅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照上联拟写下联。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则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②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⑨……
⑩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
8.阅读选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9.“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种不安和感激。”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10.课文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1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了什么?这一声指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1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什么呢?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精神?
15.“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是指那些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外貌、动作描写,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也表现了这“两元钱”对瞎婆婆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B.第③段中加点词“颤抖”“夺眶而出”写出了“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不能自已的表情。
C.选文略写父老乡亲送钱,详写瞎眼婆婆送钱,这样写能更好地表现她的善良和深情厚谊,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D.选文采用插叙的记叙顺序,围绕“帮我筹学费”的事件展开叙述。
17.作者写老婆婆双目失明的不幸遭遇和捡地瓜度日的生活艰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选文中这笔“用不贬值的财富”的理解。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 (1)示例:①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2)示例: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3)示例: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7.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了解女人裹脚
8.A句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品质。B句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荷)的科学态度。
9.“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藤野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
10.示例: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1.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弃医从文。
12.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悲愤的感情。
13.说明拯救民族迫在眉睫;这一声指“万岁”,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14.那时那地指看电影事件;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指弃医从文;表现了鲁迅的爱国精神。
15.要被枪毙的中国人和在看电影的我。
16.D
17.示例:作者写老婆婆的不幸遭遇和生活艰辛,是为了下文一元钱的故事作铺垫,衬托这一元钱的来之不易,突出贫穷艰辛的老人心灵的真诚、慈善,也传达出“我”的感激之情。
18.示例:文中的“用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是瞎婆婆给的“两元钱”(一元钱),实际上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才是永恒的财富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它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比拟的。(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