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短文二篇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短文二篇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3:42: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全,都)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鱼)
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
D.五色交辉(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C项“念”指的是想到,考虑的意思。“相与”意思是和....一起的意思。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曰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水中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去竹柏(bǎi)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A项“夕日欲颓”中的“颓”应读作“tuí”。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答案】C
【解析】A.寝qǐn;
B.遂suì;
D.柏bǎi;
故选C。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相与步/于中庭
C.盖竹柏影/也 D.怀民/亦未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A项应为:念/无与为乐者;B项应为:相与/步于中庭;C项应为:盖/竹柏影也。
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第一个“与”是参与的意思,这里指欣赏;第二个“与”是“和”的意思。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D
【解析】A.……的样子;
B.于是;
C.只是;
D.快要/欲望;
故选D。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 ,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故选B。
8.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郦道元《三峡》)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答案】B
【解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故B错误,选B。
9.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识。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运用修辞;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据此,答案为C。
1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C项句子有语病。“来自”与“前来”语意重复。删去“来自”即可。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21教育网
11.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 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记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A项中“相于”应为“相与”,“廷”应为“庭”;B项中“如”字后缺少“吾”字;D项中“清林”应为“青林”,“具备”应为“俱备”。故选C。【来源:21cnj*y.co*m】
12.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A ( http: / / www.21cnjy.com )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结合“欣然起行”中的“欣然”和“念无与为乐者”的“乐”字分析,主要表现出作者在遭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而不是“无比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1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上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分析。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故C项错误。
1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D项正确,其余各项修改为: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分析有误,作者自比“闲人”,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但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与“闲人”相对的“忙人”的鄙夷与讽刺。
16.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C项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子意思是: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可断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做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以及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项表述错误,“念无与为乐者”说的是作者对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答案】A
【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潭记》两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是作者被贬后所做,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故此题选A。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A.盖:原来;
B.与:一起;
C.但:只;
D.欲:将,将要/欲望;
故选D。
20.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www.21-cn-jy.com
C.朗读停顿划分有误,应改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答案】A
【解析】A.《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潭记》两篇文章均是作者被贬后所做,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2·1·c·n·j·y
故选A。
2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 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 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版权所有:21教育】
(《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1*cnjy*com
(《记承天寺夜游》)
2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 两岸连山
B.四时俱备 万事俱备
C.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山川之美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夫君子之行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以我酌油知之
25.下列对【乙】文中划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 http: / / www.21cnjy.com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27.把以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案】23.D
24.B
25.A
26.B
27.(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竞相跳跃。
(2)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解析】
【分析】
2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辨析词语的意思。
A.岸:都是“河岸”的意思;
B.俱:都是“全、都”的意思;
C.盖:都是“大概是”的意思;
D.与:参与,此处指欣赏、领悟/和,一起;
故选D。
24.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山川之美”的“的”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A.代词,他;
B.结构助词,的;
C.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D.代词,指这件事;
故选B。
25.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解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各是词语或短语,为了朗读的节奏感,这些词语或短语之间可以停顿。即: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故选A。
26.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B.“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说法错误。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苏轼和他的友谊相当笃厚;
故选B。
27.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2)重点词: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点睛】
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不见曦月(qī)
B.沿溯阻绝(shù)
C.晓雾将歇(jié)
D.夕日欲颓(tuí)
2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 (3)四时俱备 (4)夕日欲颓
30.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1.甲乙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景色的,有山有水。请说说山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28.D
29.(1)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3)四季 (4)坠落
30.(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31.山高
【解析】
【分析】
28.
A.曦(qī)——(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B.溯(shù)——(sù),逆流而上;
C.歇(jié)——(xiē),消散;
故选D。
2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溯:逆流而上。
(2)句意: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奔:飞奔的马。
(3)句意:四季常存。四时:四季。
(4)句意:夕阳快要落山。颓:坠落。
30.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2)重点词:欲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31.
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甲文中的山,“重岩叠 ( http: / / www.21cnjy.com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可见山之高。乙文中,“高峰入云”,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山的高。因此两文中写山,共同点都是“高”。
【点睛】
译文

①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③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④每到秋雨初晴、降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景色的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2.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_______、其弟 ______合称“三苏”。
33.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
(1)月色入户( ) (2)但少闲人 ( )
34.翻译文中画线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
3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强调了___________之情。
36.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平添了失意与感慨。
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
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与庆幸。
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
【答案】32. 苏洵 苏辙
33. 映入 缺少
34.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35. 反问 表达了洒脱和旷达之情
36.A
【解析】
【分析】
32.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3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月光照进门里来。入:映入。
(2)句意:只是少了闲人。但:只是。
34.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如,像;空明,清澈透明。句意为: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5.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每夜都有月亮,每处都有竹柏。这里运用了反问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的闲适、旷达、洒脱、随遇而安的心态。
36.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是有些失意的,并非“十分达观”;
C.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并没有感到“庆幸”;
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虽有失意,但也有旷达,并未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
故选A。
【点睛】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7.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A.晓雾将歇( )
B.夕日欲颓( )
C.四时俱备( )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9.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7. 消散 坠落 都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8.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9.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37.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
A.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B.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C.句意:四季都具备。俱:都。
D.句意: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38.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高峰,巍峨的山峰;清,明净、清澈。
39.
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和热爱之情。21cnjy.com
【点睛】
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21·cn·jy·com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欣然起行( )
(2)相与步于中庭( )
4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40. 高兴的样子 共同,一起
41.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2.包含了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闲适之情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40.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为:高兴地出门散步。欣然,高兴地样子。
(2)句意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起,。共同
41.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念,考虑,想到;遂,于是。
42.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蕴含着被贬的悲凉与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表达了与好友漫步庭中的闲适;虽然被贬,但仍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心胸。
三、对比阅读
比较【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1·世纪*教育网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有时见日 清流见底
B.欲: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日欲颓
C.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D.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4.把【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5.语段【甲】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山水之奇异,请找出一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6.上面两个语段同为描写山水,分析【甲】段与【乙】段描写山水的不同之处和两位作者借山水抒发情感的不同点。
【答案】43.A
44.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5.示例一:“千丈见底”,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平静的水面,因水的清澈,以至于在千丈深渊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以及水底的细石、游鱼,写出“异水”的清澈透明。
示例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如飞驰的骏马,表现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示例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负”“竞”“轩”“邈”“争”“指”等词语把原来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写出山势之“奇”
示例四:“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描绘了山间泉流、鸟鸣、蝉叫、猿啼的声响,合奏出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以声音衬托出山林之寂静。
46.①描写山水的不同:【甲】段写山时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座座山争着往上走的样子,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水突出了“水急”的特点;【乙】段描写了山之高、水之净。
②抒发情感:【甲】段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传达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段抒发了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解析】
【分析】
4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看到/看到;
B.充满欲望的/将要;
C.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和;
D.向上/在上面;
故选A。
4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甚,胜过,超过;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45.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找到具体语句分析修辞手法的妙用即可。
示例一:【甲】文第二段中的“水皆缥碧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丈见底”意思是: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即便是在千丈高地方都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细小的石头,展现水之清,水之静,水之异,展现的奇异之景令人印象深刻。
示例二:【甲】文第二段中的“急 ( http: / / www.21cnjy.com )湍甚箭,猛浪若奔”意思是: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水流的之迅猛超过离弦的箭,汹涌澎湃的浪花似飞奔的马,运用了夸张与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江水之疾,江水之澎湃,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展现了水的奇异。
示例三:【甲】文第三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意思是: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竞”“轩邈”赋予静止的山峰以人的情态,具有“争抢之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山峰一个比一个高峻(险陡),展现了山势的奇异。
示例四:【甲】文第三段中的“泉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的泠泠的响声,鸟儿相互和鸣发出的嘤嘤声,蝉鸣声,猿啼声,多种声音彼此应和,婉转动听,从听觉的角度,以声之不绝衬托山之寂静。
46.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山水的不同之处:
【甲】文第三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展现了山凭借地势向上延展的姿态,具有“争抢之姿”,展现了山之高陡,山千姿百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写在千丈高地方都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细小的石头,展现水之清,水之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的之迅猛超过离弦的箭,汹涌澎湃的浪花似飞奔的马,运用夸张与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江水之疾,江水之澎湃;
【乙】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直接展现山之高耸,水之清澈。
抒发情感的不同点:
根据【甲】段中的“鸢飞戾天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望山峰之雄奇,平息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思,望山谷之幽美,忘记了繁琐的事务,沉醉在自然之境中,流连忘返,表现了诗人鄙弃功名利禄,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政务,想远离官场,退隐山林的志趣;
根据【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可知,作者内心闲适自然,想与懂得欣赏山水间乐趣的知音共赏美景。
【点睛】
【甲】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7.文本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出处:21教育名师】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拉余同饮 味同嚼蜡
B.月色入户 门当户对
C.上下一白 一叶知秋
D.是日更定 是非曲直
(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水中藻荇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交错的姿态。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理解:作者因为在大雪接连下了多日,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的早晨,还能遇到和他一样来湖心亭看西湖雪景的同道中人而感到惊喜。www-2-1-cnjy-com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就和他们道别了。
理解:作者“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得不饮。
(3)白描是中国画的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而不加修饰与渲染烘托。同时,“白描”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就采用了白描的方法描绘景物。你觉得甲、乙两幅图画哪一幅更符合张岱在文中所展现的西湖雪景呢?请写下你的选择,并说说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请从《湖心亭看雪》或《记承天寺夜游》中任选一处作为例子并进行分析,补充文段中的空白,使整个材料的内容充实完整。
文章之精,也易。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就是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的是如行云流水,精巧而又不露斧凿之痕。这两篇短文都是作者的随手笔记,并不是他们的勠力之作。作者是成“景”在胸之后,将景和情融在一起,于笔端自然地流泻出来而为文的。景不生造,情不做作。正如:   。
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正因为如此,才现其自然之美,也见其功夫之深。
【答案】(1)B
(2)C
(3)图【甲】。图甲运用了白描的技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条简洁,不进行细节的刻画,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描写的空阔之景一致,所以选【甲】。
(4)示例一:《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天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绘了雪日西湖的寂寥与开阔,更显内心的孤独,作者笔下的景物正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示例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下庭院“如积水空明”,澄澈明亮,传递出苏轼与友人一起欣赏月下美景时的欣喜,正是作者豁达胸怀的体现。
【解析】
【分析】
(1)
A.一同/如同;
B.都指门;
C.全,都/数词,一;
D.这天/对,正确;
故选B。
(2)
A.有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理解为“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不正确;
B.有误。作者去赏雪的时间是“更定”时分,是夜晚,不是早上;
故选C。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采用了白描的方法描绘景物,勾勒住大雪后湖心亭的景色。观察两幅图画,第二幅画的较形象、逼真,细致绘出湖心亭景物及舟上人物,与文章所绘景物不符;第一幅则线条简洁,意境开阔,更符合“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所描写的空阔景色。所以选甲。
(4)
本题考查对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作答此题,要结合背景,理解景物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写于明朝灭亡后,但时间为“崇祯五年”,可感受到作者淡淡的故国之思;“湖中人鸟声俱绝”描写大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笔下的雪景是空阔的,是寂寥无声的,这其实正是作者内心孤独的写照。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贬黄州时。作者在月夜与好友一起游承天寺,看到美丽的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运用新颖的比喻,将“月色”比喻为“积水”,形象地写出庭院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赏月时的欣喜之情,传递的是作者虽被贬,但寄情美景的豁达情怀。
【点睛】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洒满庭院像积满的一般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②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东坡志林·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元宵节。②三鼓:三更天。③过:作者的儿子苏过。
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
(3)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__
(4)良月嘉夜_______________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自笑也。
50.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B.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C.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D.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51.请你摘录【乙】文中的词语帮江小北把《苏轼小品文二则》的读书札记补充完整吧。
苏轼小品文二则 《记承天寺夜游》 《书上元夜游》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黄州
同游人 张怀民
情感关键字眼 闲
【答案】48.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美好的
49.(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大概是笑自己吧。21*cnjy*com
50.C
51.己卯上元,儋州,老书生数人,笑。
【解析】
48.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
(4)良月嘉夜:这么好的月夜。嘉:美好的。
49.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以下重点词语。(1)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庭院里。如:好像。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原来。影:影子。(2)盖:大概。自笑:自己笑自己。
50.
句意为: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只见汉人和少数民族住在一起,杀猪的,卖酒的,市井里人熙熙攘攘。故断句为: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故选C。
51.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时间:根据原文“己卯上元”,归纳答案:己卯上元;
地点:根据原文“予在儋州”,归纳答案:儋州;
同游人:根据原文“有老书生数人来过”归纳答案:老书生数人;
情感关键字眼:根据原文“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归纳答案:笑。
【点睛】
译文: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1-c-n-j-y
乙:
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 ”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只见汉人和少数民族住在一起,杀猪的,卖酒的,市井里人熙熙攘攘,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鼾声响起,一觉醒来又睡去。(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全,都)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鱼)
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
D.五色交辉(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曰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水中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去竹柏(bǎi)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相与步/于中庭
C.盖竹柏影/也 D.怀民/亦未寝
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 ,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8.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郦道元《三峡》)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9.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11.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 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12.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21教育网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21cnjy.com
1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www.21-cn-jy.com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16.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做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2·1·c·n·j·y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以及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www-2-1-cnjy-com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20.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2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 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 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1·世纪*教育网
(《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1*cnjy*com
(《记承天寺夜游》)
2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 两岸连山
B.四时俱备 万事俱备
C.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山川之美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夫君子之行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以我酌油知之
25.下列对【乙】文中划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21*cnjy*com
27.把以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不见曦月(qī)
B.沿溯阻绝(shù)
C.晓雾将歇(jié)
D.夕日欲颓(tuí)
2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 (3)四时俱备 (4)夕日欲颓
30.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1.甲乙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景色的,有山有水。请说说山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2.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_______、其弟 ______合称“三苏”。
33.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
(1)月色入户( ) (2)但少闲人 ( )
34.翻译文中画线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
3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强调了___________之情。
36.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平添了失意与感慨。
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
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与庆幸。
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来源:21cnj*y.co*m】
37.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A.晓雾将歇( )
B.夕日欲颓( )
C.四时俱备( )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9.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处:21教育名师】
4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欣然起行( )
(2)相与步于中庭( )
4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1·cn·jy·com
三、对比阅读
比较【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版权所有:21教育】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有时见日 清流见底
B.欲: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日欲颓
C.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D.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4.把【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5.语段【甲】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山水之奇异,请找出一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6.上面两个语段同为描写山水,分析【甲】段与【乙】段描写山水的不同之处和两位作者借山水抒发情感的不同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7.文本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拉余同饮 味同嚼蜡
B.月色入户 门当户对
C.上下一白 一叶知秋
D.是日更定 是非曲直
(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水中藻荇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交错的姿态。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理解:作者因为在大雪接连下了多日,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的早晨,还能遇到和他一样来湖心亭看西湖雪景的同道中人而感到惊喜。2-1-c-n-j-y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就和他们道别了。
理解:作者“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得不饮。
(3)白描是中国画的技法,指单用墨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加修饰与渲染烘托。同时,“白描”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就采用了白描的方法描绘景物。你觉得甲、乙两幅图画哪一幅更符合张岱在文中所展现的西湖雪景呢?请写下你的选择,并说说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请从《湖心亭看雪》或《记承天寺夜游》中任选一处作为例子并进行分析,补充文段中的空白,使整个材料的内容充实完整。
文章之精,也易。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了。难的是如行云流水,精巧而又不露斧凿之痕。这两篇短文都是作者的随手笔记,并不是他们的勠力之作。作者是成“景”在胸之后,将景和情融在一起,于笔端自然地流泻出来而为文的。景不生造,情不做作。正如:   。
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正因为如此,才现其自然之美,也见其功夫之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②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东坡志林·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元宵节。②三鼓:三更天。③过:作者的儿子苏过。
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
(3)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__
(4)良月嘉夜_______________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自笑也。
50.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B.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C.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D.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51.请你摘录【乙】文中的词语帮江小北把《苏轼小品文二则》的读书札记补充完整吧。
苏轼小品文二则 《记承天寺夜游》 《书上元夜游》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黄州
同游人 张怀民
情感关键字眼 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