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愚公移山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魁父(kuí) 阻塞(sè)
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jī běn)
C.始龀(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
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B.荷担(hè) 箕畚(qí)
C.朔东(shuò) 雍南(yōng)
D.河曲(qū) 魁父(kuí)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豫南(yù)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垣曲(yuán) 叩石(kòu) 孀妻弱子(shuāng)
C.穷匮(kuì) 始龀(chǐ) 箕畚(běn) 一厝朔东(cuò)
D.陇断(lǒng) 智叟(sǒu) 荷担(hè) 出入之迂(yū)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迂回(yū) 箕畚(běn) 雍南(yōng) 荷担(hè)
B.一厝(cuò) 太行(xíng) 陇断(lǒng) 万仞(rèn)
C.始龀(chèn) 智叟(sǒu) 惩罚(chéng) 阻塞(sè)
D.冀州(jì) 愚公(yú) 豫南(yù) 匮乏(kuì)
5.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焉置土石 始龀 无穷匮也
A.chě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ùi完21教育网
B.chéng苦于 yān什么 chèng换牙 kuì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chéng苦于 yān怎么 chèn换牙 kuì穷尽21·世纪*教育网
D.ché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uì穷尽【出处:21教育名师】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始龀(chèn) 焦渴(kě) 箕畚(běn) 匆匆忙忙(cōng)
B.新鲜(xián) 清澈(chè) 万仞(rèn) 喜出望外(wàng)
C.荷担(hè) 膝盖(qī) 穷匮(kuì) 端端正正(duān)
D.孀妻(shuāng) 河畔(pàn) 迄今 (qì) 煽风点火(shàn)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抒情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文章真实地展示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洛阳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8.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
9.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不应以此结尾。
D.愚公跟智叟的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www-2-1-cnjy-com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始一反焉
C.惩山北之塞 D.无陇断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1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4.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5.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而山不加增 博闻而强识
C.以残年余力 以顺为正者
D.虽我之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将“举行”改为“举办”)21cnjy.com
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来源:21cnj*y.co*m】
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删去“多地”)21*cnjy*com
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删去“分布”)
19.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运用这种句式的目的是表现愚公( )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21.下面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22.下列关于《愚公移山》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课内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
B.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被起用。
D.委而去之 委:放弃。
24.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25.翻译。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6.“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1-c-n-j-y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C.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2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行天下之大道
B.其如土石何 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一部著名的智慧之书。
B.愚公的妻子反对移山,是因为她觉得愚公年老体衰,不可能把山移走。
C.“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这种加以颠倒的人物命名在对比中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流露出对愚公改造自然气魄的颂扬。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1·cn·jy·com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21*cnjy*com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寒暑易节 易:更替
C.虽我之死 虽:虽然 D.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始一反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汝心之固 丈夫之之冠也
C.面山而居 成礼而去
D.其如土石何 其间千二百里
3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列子》,《列子》一书中有大量的寓言,本文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D.作者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智叟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支持移山。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尝有它舍鸡谬①入园中,姑②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③,使食有它肉。”姑竟④弃之。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谬:错误;②姑:婆婆;古时女子称丈夫之母亲为“姑”。③自伤居贫:伤心自己生活贫穷。④竟:最终,终于。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又甚矣,汝之不惠 惠: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
(3)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 尝:
(4)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惭:
3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汝之不惠 姑竟弃之
B.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笑而止之 盗杀而食之
D.其如土石何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
38.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羊 子 尝 行 路 得 遗 金 一 饼 还 以 与 妻
3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40.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按要求填空。
【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________表现手法,【乙】文突出表现了乐羊子妻的___________形象。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1·c·n·j·y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媚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版权所有:21教育】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跌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叩石垦壤
4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 于厅事之东北角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43.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44.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公 从 之
45.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愚公移山》一文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导图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6.两文中,愚公的妻子和鲁公的妻子都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请结合下面句子,分析二位妻子关于事件态度的相同之处。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
47.愚公移山,感动天帝;鲁公建园,最终搁浅。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 http: / / www.21cnjy.com )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无地置土
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50.甲文中写大山的险峻、智叟的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51.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愚公和鲁公的性格截然不同。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愚公移山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魁父(kuí) 阻塞(sè)
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jī běn)
C.始龀(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
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始龀”中“龀”应读作“chèn”。www-2-1-cnjy-com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B.荷担(hè) 箕畚(qí)
C.朔东(shuò) 雍南(yōng)
D.河曲(qū) 魁父(ku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判断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B项“箕畚”应读“jī”。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豫南(yù)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垣曲(yuán) 叩石(kòu) 孀妻弱子(shuāng)
C.穷匮(kuì) 始龀(chǐ) 箕畚(běn) 一厝朔东(cuò)
D.陇断(lǒng) 智叟(sǒu) 荷担(hè) 出入之迂(yū)
【答案】C
【解析】C.始龀(chǐ)——(chèn);
故选C。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迂回(yū) 箕畚(běn) 雍南(yōng) 荷担(hè)
B.一厝(cuò) 太行(xíng) 陇断(lǒng) 万仞(rèn)
C.始龀(chèn) 智叟(sǒu) 惩罚(chéng) 阻塞(sè)
D.冀州(jì) 愚公(yú) 豫南(yù) 匮乏(kuì)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项的注音有误,应为太行(háng)。
5.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焉置土石 始龀 无穷匮也
A.chě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ùi完
B.chéng苦于 yān什么 chèng换牙 kuì完
C.chéng苦于 yān怎么 chèn换牙 kuì穷尽
D.ché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uì穷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D.注意“焉”在这里是疑问语气词,哪里的意思。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始龀(chèn) 焦渴(kě) 箕畚(běn) 匆匆忙忙(cōng)
B.新鲜(xián) 清澈(chè) 万仞(rèn) 喜出望外(wàng)
C.荷担(hè) 膝盖(qī) 穷匮(kuì) 端端正正(duān)
D.孀妻(shuāng) 河畔(pàn) 迄今 (qì) 煽风点火(shàn)
【答案】A
【解析】B.新鲜(xiān);
C.膝盖(xī);
D.煽风点火(shān);
故选A。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抒情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文章真实地展示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洛阳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答案】B
【解析】A.“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有误;应为“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不是抒情散文,而是一篇随笔;
D.“北宋王都洛阳”有误;应为“北宋王都开封(汴京)”;
故选B。
8.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和C项中的“而”表转折,可以翻译成“却”;A项中的“而”表示修饰;B项和D项中的“而”表示承接。故选C。
9.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不应以此结尾。
D.愚公跟智叟的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C
【解析】C.本文结尾主要反映了当时人们“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改造大自然的雄伟气魄。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始一反焉
C.惩山北之塞 D.无陇断焉
【答案】C
【解析】A.“惠”同“慧”,聪明;
B.“反”同“返”,往返;
D.“陇”同“垄”,田埂;
故选C。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项“其”是语气词,其它三项“其”都是代词。
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A项“反”通“返”,B项“惠”通“慧”,C项没有通假字,D项“厝”通“措”。【版权所有:21教育】
1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D项应划分为: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4.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能力。首先仔细阅读题干,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辨析作答。例句“何苦而不平”和B项“何陋之有?”都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表示反问,其它三项都是一般的疑问句。21教育网
15.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答案】D
【解析】A.句意是: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正确的停顿: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句意是: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正确的停顿: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句意是:河湾上的智叟讥笑着阻止他干这件事,说。正确的停顿: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句意是: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正确的停顿: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故选D。
1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应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项应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项应为“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故选A。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而山不加增 博闻而强识
C.以残年余力 以顺为正者
D.虽我之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D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两个“于”分别为“向”“到”的意思;B项中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关系和并列关系;C项中两个“以”分别为“凭借”“把”的意思;D项中两个“之”都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1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将“举行”改为“举办”)
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
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删去“多地”)
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删去“分布”)
【答案】C
【解析】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C项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此题属于主语残缺。删去“在、中”或“使”即可。
19.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A.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运用这种句式的目的是表现愚公( )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句子的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此句运用的是顶针的修辞,表现了愚公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的远大抱负。
21.下面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B.此句的“虽”是即使的意思。故此句翻译为:即使我死了。2·1·c·n·j·y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22.下列关于《愚公移山》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www.21-cn-jy.com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意在突出愚公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课内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
B.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被起用。
D.委而去之 委:放弃。
24.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25.翻译。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6.“中国人民自古就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答案】23.A
24.愚公不“愚”。(1)愚公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25.(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2)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21*cnjy*com
26.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解析】
2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吾与汝毕力平险”的意思是: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峻的大山。不是“险峻”。故选A。
24.
主观性试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的言行分析作答。从“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从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成功。通过这些内容说明愚公不“愚”。
25.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居(居住)、广(宽广)、正位(正确的位置)、行(走)、大道(宽广的道路)”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以(凭借)、曾(连……都……)、损(削减)、如……何(把……怎么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6.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做的事件分析作答。从文章叙写的“聚室而谋”“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敢想敢干,讲民主、讲协作,有坚忍不拔、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同时还能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来看待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愚公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点睛】
参考译文: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1-c-n-j-y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C.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2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行天下之大道
B.其如土石何 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一部著名的智慧之书。
B.愚公的妻子反对移山,是因为她觉得愚公年老体衰,不可能把山移走。
C.“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这种加以颠倒的人物命名在对比中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流露出对愚公改造自然气魄的颂扬。
【答案】27.A
28.D
29.B
【解析】
2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21*cnjy*com
A.“惩山北之塞”的意思是: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惩:苦于,不是“惩罚”。
故选A。
28.
考查对文言文意义和用法。
A.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用在“如……何前,加强语气”/代词,他们;
C.表修饰,可不译/表并列,可不译;
D.都是“凭借”的意思;
故选D。
29.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愚公提出移山,其妻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疑问是在“杂然相许”的情况下,提出疑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显然,妻子不是反对移山,而是出于对愚公移山之事的关心。所以“愚公的妻子反对移山”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21cnj*y.co*m】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答案】30.C
3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2.B
【解析】
30.
考查一词多义。
A.止:阻止/只,仅;
B.固:顽固/巩固;
C.闻:均翻译为“听说”;
D.诚:诚心/确实;
故选C。
31.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该句中应注意重点词语:易,交换;节,季节;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出处:21教育名师】
3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该项中“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并且阻止愚公”表述错误,由文中第二段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的内容可知,其妻只是对移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没有阻止和嘲笑的意思;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寒暑易节 易:更替
C.虽我之死 虽:虽然 D.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始一反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汝心之固 丈夫之之冠也
C.面山而居 成礼而去
D.其如土石何 其间千二百里
3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列子》,《列子》一书中有大量的寓言,本文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D.作者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智叟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支持移山。
【答案】33.C
34.B
35.D
【解析】
3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是:年龄将近九十岁了。且:副词,将近;
B.句意是: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更替,交换。;
C.句意是:即使我死了。虽:即使;
D.句意是:你真的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故选C。
34.
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
A.语气助词/介词,怎么,哪里;
B.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连词,起修饰作用/连词,表顺承;
D.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这;
故选B。
3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由文中“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曰:‘甚矣,汝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等内容可知,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笑而止之”是嘲笑,是轻蔑。“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选项“智叟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支持移山”表述有误;21cnjy.com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尝有它舍鸡谬①入园中,姑②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③,使食有它肉。”姑竟④弃之。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谬:错误;②姑:婆婆;古时女子称丈夫之母亲为“姑”。③自伤居贫:伤心自己生活贫穷。④竟:最终,终于。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又甚矣,汝之不惠 惠: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
(3)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 尝:
(4)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惭:
3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汝之不惠 姑竟弃之
B.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笑而止之 盗杀而食之
D.其如土石何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
38.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羊 子 尝 行 路 得 遗 金 一 饼 还 以 与 妻
3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40.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按要求填空。
【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________表现手法,【乙】文突出表现了乐羊子妻的___________形象。
【答案】36.(1)惠:同“慧”,聪明。(2)虽:即使。(3)尝:曾经。(4)惭:惭愧(感到惭愧)。
37.C
38.羊 子 尝 行 路 / 得 遗 金 一 饼 / 还 以 与 妻
39.(1)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2)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40. 语言描写(或对比,或侧面描写) 品德高洁、气节非凡(或不贪不占,德行高洁)
【解析】
3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你简直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2)句意为: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虽:即使。
(3)句意为:曾有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尝:曾经。
(4)句意为: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惭:惭愧(感到惭愧)。
37.
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指鸡;
B.以:用,凭,介词/来,连词;
C.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D.其:表示加强反问语气,助词/自己的,代词;
故选C。
38.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根据句意“羊子曾在路上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可知,句子中羊子的动作有三段:行路、得金、还,三个动作间构成并列成分,需要停顿,故断句为: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39.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固:顽固。彻:改变。不若:比不上。
(2)妾:我。闻:听说。况:况且。遗:遗失的物品。以:来。其:自己的。
40.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空:结合甲文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愚公长息曰”和乙文的“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可以看出,两文都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结合甲文的“河曲智叟笑而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和乙文的“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姑盗杀而食之”“姑竟弃之”可以看出,河曲智叟和羊子及姑的行为都发生了改变,两文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甲文中,通过“智叟亡以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反应,衬托了愚公的“智”;乙文通过“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和“姑竟弃之”这两个人的做法,描写乐羊子妻的高尚品德影响到了这两个人,侧面表现了她不贪不占,德行高洁。因此两文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二空:乙文中,通过“妾闻志士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和“妻对鸡不餐而泣”可以看出,乐羊子妻面对拾来的或强取来的别人的东西不为所动,不贪不占,显示了她高洁的品德。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河曲的智叟嘲笑他,然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止愚公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不可改变,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原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曾有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她的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乐羊子妻对着那盘鸡不吃,却流泪。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让自家吃的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最终把鸡丢弃不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媚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跌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叩石垦壤
4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 于厅事之东北角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43.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44.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公 从 之
45.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愚公移山》一文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导图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6.两文中,愚公的妻子和鲁公的妻子都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请结合下面句子,分析二位妻子关于事件态度的相同之处。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
47.愚公移山,感动天帝;鲁公建园,最终搁浅。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41.D
42.A
43.园子建成必定会增添仆妇,下人住的房子不够,这非常值得考虑。
44.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
45.(1)对比;(2)大智若愚;有远大抱负;对移山有坚强的信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3)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21·cn·jy·com
46.二位妻子分别对搬山、造园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47.愚公坚持不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鲁公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修园,意志不坚定。
【解析】
41.
本题考查通假字。
A.句意: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B.句意:你真的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C.句意: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亡:同“无”,没有;
D.句意:凿石头,挖土。句中没有通假字;
故选D。
4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和用法进行分析辨析。
A.都为“结构助词”,都译为“的”;
B.副词,将近/连词,况且;
C.动词,担心/使动用法,使……受苦;
D.语气助词,表示反问/代词,他;
故选A。
43.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必,一定;足,足够;甚,很,非常;虑,考虑。
44.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句意为:(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焉”为“曰(说)”的内容,“曰”后停顿;“筑径通之/设栏护之”是所提建议,句式一致,中间停顿;“公从之”为“公”听后之所做;
据此分析停顿节奏为: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
4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甲】文“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有远大的抱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以看出愚公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对移山有坚强的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而智叟认为“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可知他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据此分析,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出愚公有远大理想,不畏困难,有坚强的意志的形象。最终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二子背走了两座山,实现了愚公的宏伟抱负。据此我们可从“做事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要坚持不懈”等方面来谈寓意即可。
46.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甲】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写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计划,提出了合理化的疑问,想知道如何处置在移山过程产生的土石,表现了自己的疑惑和对愚公的关心;
【乙】文中“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写鲁公的妻子担心“垒山”会让女儿跌倒;
据此分析可知,二位妻子分别对丈夫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4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甲】文中“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有远大的抱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信念坚定,坚持不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乙】文中“公遂止”“公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又欲行”“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可以看出鲁公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修园,没有自己的主见,思想容易动摇,意志不坚定。
【点睛】
【甲】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南,到达汉阴,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参考译文:
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儿女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不够,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无地置土
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50.甲文中写大山的险峻、智叟的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51.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愚公和鲁公的性格截然不同。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48.(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3)安放、放置。
49.(1)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50.写大山的险峻从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困难之大和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写智叟的阻止反衬出愚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51.示例: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畏艰难”等;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等。(意到即可)
【解析】
48.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
①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②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亡:没有。
③没有地方放土。置:安放、放置。
49.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以,凭借。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连……都……”。毛,草木。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②或,有人。欲,想要。
50.
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辨析及作用。侧面描写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文中“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高万仞”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侧面突出愚公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品质也就越突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智叟的阻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示愚公与智叟对于移山的不同态度,智叟认为“甚矣,汝之不惠”,愚公认为“何苦而不平”,用智叟目光短浅,侧面衬托愚公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坚持不懈以及造福子孙的长远目光。
51.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要在了解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对愚公和鲁公言谈举止的描写和具体所做事来分析其性格特点作答即可。
从甲文中的“吾与汝毕力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意志坚定、敢想敢干、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人。
乙文中的鲁公想挖一个池子,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便停下来;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便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妻子担心绊倒孩子,鲁公便又停下来了;又听人说可以设个栅栏,鲁公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人又说修了池子,要增加仆人,房子又为够住,鲁公就又停下来了。结合“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可以看出鲁公是一个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缺乏主见的人。据此分别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 ”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