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档属性

名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19 16: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5张PPT。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古诗品韵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地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思考】 这首诗的颔联是如何写春寒之景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三、词语辨析
1.辖制·控制
两者都有“管理、管辖”之意,都是动词,但程度不同。
辖制:指管束、控制,其表义程度较重。
控制:掌管住,限制住。
例:①此轮从美国发源、从欧洲起震、横扫整个世界的金融风暴源于资本的贪婪,源于发达国家的长期过度负债以及在资本的_______下,发达国家政府管控的失职和制度缺陷。
②昨天22时37分,在北京航天飞行_________中心指挥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体调头倒飞,为今天在阳光下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做好准备。
辖制控制2.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例:①美国因金融危机的出现砍掉了许多航天项目,在航天科技可谓止步不前的情况下,美国面对今天我国航天的发展形势怎么不会___________、沮丧不已呢?
唉声叹气②《欧洲体育》撰文指出,全场比赛斯托瑟无论是在力量、战术运用还是在移动能力上,都远远好于李娜,而这样的惨败也最终让李娜不得不___________地打道回府。
垂头丧气四、词语释义
1.六神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六神,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3.祈祷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的一种宗教仪式。鼓动别人去做某事。5.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指体制、格局、规矩等。极度害怕小心谨慎的样子。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1.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3.相关知识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其代表作品分别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
1.如何理解“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点拨】 这句话表面上是写别里科夫的职业,实质上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惧怕。小说的一开始就写道“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这里再进一步点明别里科夫所教的内容是古希腊文,因为古希腊文中不会有“革命”和“主义”,不会危及沙皇的腐朽统治,暗示了别里科夫不愿和不敢接触现实生活,利用教授的内容摆脱现实。
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2.“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如何体会这段话?
【点拨】 这是别里科夫为解决漫画事件主动找柯瓦连科坦陈自己心情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别里科夫虚伪、胆怯和自私的心理。“烦恼得很,烦恼得很”这套子似的论调,充分暴露了他的胆怯;“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与“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这一句话充满了矛盾:既然“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那就不可能“跟这事没一点关系”。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虚伪和自私,想恋爱怕承担责任,怕别人的嘲讽。“有责任”“保证”等词,出自这样一个保守反动的人之口,又让人感到荒唐可笑。
3.作者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似与前文连接不紧,这一故事情节的设置妙在何处?
【点拨】 作家把他的主人公放在婚事前面加以描绘和议论,对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本质,对突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跟真正的爱情是无缘的。
小说的第一部分着重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等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的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把别里科夫推到“爱情”的课题上,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本部分要突出主人公不仅“套己”而且“套人”的腐朽灵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从小说中看,别里科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形象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点拨】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小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在现实,“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这篇小说以“装在套子里的人”命名。如果用小说主人公名字命名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各抒己见】
?不行。从内容方面看,作者写了他“套子式”的外表,“套子式”的行为,“套子式”的生活环境,“套子式”的语言及其“套子式”的思想。原名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了。?我也认为不行。从情节方面看,他不只自己入“套”,而且还用“套子”去“套”别人,有别里科夫在,人们就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会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骑自行车郊游,他认为是大逆不道;因为教室内闹闹吵吵就害怕出“乱子”,就建议校长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这些情节充分地表现了别里科夫的守旧、落后的思想。
?我也主张为原名。从时代背景看,别里科夫生活的时代是沙皇统治末期,也是沙皇统治压榨人民最疯狂的阶段,新生力量与沙皇旧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些旧势力维护腐朽的沙皇统治,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出现了很多保皇人士自觉地去做沙皇的走狗,他们都想用“套子”束缚人们,压制新事物和革命力量,别里科夫正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一、写法归纳
夸张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和讽刺手法,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讽刺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描写,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一阵笑声就让他惊慌失措,最后一命呜呼,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二、技法指导
运用夸张手法写人
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中为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手法,其原本意思是:夸大,言过其实,指为了启发听者、读者、观众们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表达的力度,用夸大的言辞、动作、情景等来形容事物。夸张手法的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
描写人物的文段,要写出趣味来,常常会用到夸张的方法。夸张是写作时一种很好的“调味剂”,运用夸张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夸张允许言过其实,但必须要有依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人或事物的特征要进行合情合理的渲染。否则,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说话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如:说“白发三千丈”,这是明显的夸张;但如果说“白发三尺长”,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3.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抄袭前人的或简单地模仿、套用。
三、随堂练笔
请你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你读过的作品中的人物,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100字左右。
四、他山之石
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一、课内素材开发
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并从此走上人生的不归之路的。事实上,华连卡的笑没有一点敌意,就像一个小孩子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一样。而在别里科夫看来,那些人所久久期盼的喜剧的高潮终于出现了,很快地,他从楼梯上滚下来的尴尬场面就将完全地暴露在众人的眼光里,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嘲笑中,这正是别里科夫想要逃避的一切,而他现在的确已无路可逃。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以用于“变革”“走出套子”“学会抗争”“盲从”等相关话题作文的写作中。
【类文示例】
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用一层一层的套子隐藏自己,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这件套子却又仿佛成了那一撮白色,使得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其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人虽然有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而言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二、课外素材储备
学者屡爆粗口
近日,北大教授孔庆东在网上大爆粗口,用三个“你妈的”回应想采访他的记者,结果引来一片争议。作为一位知名学者、知识分子,为何会爆粗口?是不文明,还是真性情?
实际上,学者、教授乃至知名的主持人等在网络上爆粗口已不是个案,孔庆东本人也非首次,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
有人认为,中国文化一向讲究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从修身开始,不过另外也有人认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古往今来,骂暴君、骂奸臣、骂小人的故事也多不胜举,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修养呢?对此,中南财经学院教授乔新生说:“温良恭俭让是美好的品德,但是批判精神同样也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当然这种批判也要注意批判的方式,至少不要引起坏的效仿。”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修身是道德之本”“批判也需要技巧”等相关话题作文的写作中。【类文示例】
不管是谁,倘真要把自己看作知识分子,或者举着文人、学者或者知识分子的旗子,混迹于文坛、学界和知识圈子,那么,就应责无旁贷地用真心、动真情、求真知、说真相、
讲真话、爱真理、做真人,争当社会屋脊。
要是没点痞性,指望知识分子站出来的时候,却把屋子锁得严严实实的,躲在门后头、趴在床底下,原本极为岸然的道貌,一下成了软绵绵的草包,或者偷偷窜到痞性权贵那里,鞍前马后,当起了吹手、喊起了口号,这样的知识分子,就不是缺钙而是缺骨头了。勿忘契诃夫
力 农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俄国散文的普希金”——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和戏剧家安东·契诃夫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00年了。在那个他痛感“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的年代,死于肺结核的契诃夫,年仅44岁!他在逝世前赶写出的话剧《樱桃园》由他的夫人克尼碧尔首演于莫斯科,半年后契诃夫离开人世。
现在还有人读契诃夫的小说吗?还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这样一位有着独立思想、同情下层劳动人民、鞭挞黑暗专制制度、创作态度极为严肃的知识分子作家的价值?据说,如今的俄罗斯似乎已经不太有人提起契诃夫了。在中国,如果不是中学课本收进了他的经典作品《变色龙》、《万卡》、
《套中人》,还会有人去感受契诃夫对人民疾苦的强烈同情的炽热情感吗?普希金说过“我无法收买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契诃夫也一样,他的声音其实是那个黑暗年代发出的最明亮的光芒。
契诃夫出身于商人家庭,后来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举止优雅和收入丰厚的医生。但是他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从中学时代他就接受了民主主义的影响,从20岁起从事文学创作。他已不满足为最黑暗、最愚昧的农奴制俄国的人民诊疗肉体上的疾病。
契诃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完全抛弃了商人之家的市侩气,自觉的将自己与人民联系在一起。他的名言是:“如果我是个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之中。”初登文坛的契诃夫也曾写过不少幽默轻松的搞笑小品,但他最终抛弃了这种无聊的创作。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开始用文学抨击专制、剥削对下层劳动人民所带来的榨取、痛苦和磨难,并且在《柔弱的人》中,已闪烁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光芒。对最黑暗制度下的贫困群体,揭示他们的苦难和痛苦,应该是契诃夫小说的最伟大的成就,他的《苦恼》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内心真正的把揭示人民的苦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难怪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宣称,她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一篇契诃夫的《苦恼》!
19世纪末的俄国处于农奴制的黑暗年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往往麻木不仁,寻求精神麻醉(《第六病室》),要么被颓唐的社会腐蚀成以赚钱为最高追求的吸血者(《约内奇》),要
么竟与压迫人民的统治者同流合污成为帮凶
(《套中人》)。只有契诃夫在不倦的探索着知识分子自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维系着知识分子良知的防线,同时用他那支犀利的笔剖析着伪知识分子的庸俗、伪善与丑恶。
人类良知的火炬还会在像契诃夫手里那样高擎而熊熊燃烧吗?契诃夫的名言何等掷地有声:“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给人销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垃圾文学、帮闲小品、无病呻吟的伪文化和洋奴艺术,甚至连西方社会也不屑一顾的腐朽艺术、颓废文化,在今天的商品消费文化时代泛滥成灾。这,难道不应该在纪念契诃夫的同时引起人们的反思吗?我们现在一些所谓媒体极力炒作的“文学”之类离现实相差甚远,鲜有深刻的、真正能反映占我们人口大多数劳动人民生存境遇的现实主义作品问世。仅举一例,我国目前长篇小说年产竟达千余部,几乎相当于世界各国之总和,可真正的优秀作品能有几何?!呼吁大家和巨著出现,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是无济于事的。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契诃夫在痛苦的创作历程中,不会去与出版商讨论版税的比例;他在抨击专制社会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压榨和欺侮时,不会想到炒作、包装和拉选票;他在以文学的方式关怀社会时,不会想到名车别墅、醇酒妇人,而仅仅是自觉履行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作家的良知。
尽管契诃夫生前没有看到他所憎恶的社会制度的灭亡,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理想与良知通过其伟大的作品留传久远,影响着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们为社会的不断进步、美好而筚路蓝缕,这是一条艰难的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唯其如此,才更成为我们在今天重申勿忘契诃夫的意义所在。
契诃夫墓前的芳草已萋萋百年,但他的精神、人格和不朽的作品却将永远郁郁长青!
【赏评】 契诃夫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家,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对他的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作者认为契诃夫完全抛弃了商人之家的市侩气,自觉地将自己与人民联系在一起。在黑暗年代,他高举着人类良知的火炬,不倦地探索着知识分子自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维系着知识分子良知的防线,同时用犀利的笔剖析伪知识分子的庸俗、伪善与丑恶,他的作品是农奴制黑暗时代发出的最明亮的光芒。据此,作者认为我们不应忘记契诃夫。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