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备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备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25 08: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变的时空分布。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方法。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因素: 和 。
2.特点
(1)不同历史时期
①总趋势:人口数量不断 。
②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 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 等方面的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快速社会生产方式(2)不同国家或地区
①总体特点: 。
②表现不平衡缓慢民族经济下降
1.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一定增长多吗?
提示: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划分依据:人口的 、 和 。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传统型现代型传统型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
2.为什么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人口增长模式却为现代型?
提示: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所以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化又叫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叫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3.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4.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典例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1年4月28日出炉,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7亿。读下图,完成下题。
注:人口增幅={(本次人口总数-上次人口总数)/上次人口总数}×100%
读图,关于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总数呈逐渐增长趋势
B.我国的人口增幅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C.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增幅最大
D.我国人口已进入低速增长相对稳定时期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口总数呈逐渐增长趋势;我国的人口增幅先增长,后降低,其中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增幅最大;我国人口已进入低速增长相对稳定时期。因此B项说法错误。
答案:B 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如下列图表所示: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人口政策等的影响。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继而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逐步过渡。如下表所示:4.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出生率下降来完成。纵观世界各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其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样的,因而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途径。[典例2]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①和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2)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  )
解析:第(1)题,①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为传统型;③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第(2)题,②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比重小,与D图相吻合。
答案:(1)D (2)D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三、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
(1)年轻型:年轻人所占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上左图)。所代表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
(2)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上中图)。所代表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型。(3)老年型:年轻人所占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大,塔形下窄上宽(如上右图)。所代表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我们不但要注意一般的情况,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20~40岁男女比例异常增大或减小,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或迁出有关;女性劳动人口比例的异常增大,可能是由于地区产业对劳动力的特殊需求造成的。男性青壮年人口比例的异常减小,可能是由于战争造成的。对人口金字塔图中出现的异常变化需结合具体背景和条件进行分析。[典例3] 下面的甲图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图为2011年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统计图。有关图中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乙图中A年龄段人口比重受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影响大
C.甲图中③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造成乙图中B年龄段性别失衡
D.乙图中B年龄段以后,青少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减少
解析:读图可知,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口到了2010年大约在30~39岁年龄段,即乙图中A年龄段人口比重大是受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快的影响。
答案:B 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金字塔图的形状,是年轻型、成年型还是老年型,其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2)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金字塔图的人口组成状况,如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等;
(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人口增长所属模式,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1.教材第2页读图思考
点拨: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开始增加,增长速度变快。这是由于农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可以生产出充足而稳定的食物,人口死亡率下降。
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使死亡率下降较快。2.教材第3页活动
点拨: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4 000人。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24.3 799万,若按人口自然增长率1.7%计算,一年约增加4 145人。
2.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如果人口基数庞大,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了,人口总数仍然按较快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的惯性规律对控制人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十分庞大。3.教材第5页读图思考
点拨: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不能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应当依据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人口政策。如有些国家和地区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充足的自然资源,但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这就应该考虑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增加劳动力,把潜在的资源变为现实生产力。有些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过多、劳动力过剩,境内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已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日益尖锐,在此情况下就应采取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4.教材第7页活动
点拨:
如下表所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类能够逐步摆脱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创造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的财富;提高社会福利待遇,普及避孕节育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使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发生重大变化。在制定人口政策时,应把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作为重要依据,使人口政策既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又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国家在制定人口政策时还需考虑人们的文化观念,因为人口政策要通过人们的具体行为贯彻落实,如果人口政策的具体要求与人们的文化观念差距太大,人们不能接受,就不能使人口政策得到顺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