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 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
(1)特点:各功能区之间 明确的界线,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商业住宅没有
(2)主要类型
①住宅区:城市中 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 住宅区和 住宅区。
②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 活动的场所,多位于 、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 状或 状分布。
③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最为广泛高级低级商业市中心点条聚集交通比较便捷
1.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务区吗?
提示:不是。如北京的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一带是行政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2.典型模式: 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分布和组合同心圆3.形成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收入知名度历史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
4.发展变化
(1)初期:各类功能用地 ,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2)后期:为了 ,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混杂布置降低成本2.为什么说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提示:因为城市中不同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城市的土地,但活动类型不同,对土地的需求也不同(如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外缘等)。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的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简称付租能力),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活动才可以得到这块土地。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如下图所示:2.常见功能区
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形态、特征、位置如下表所示: (1)城市功能区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3)某一功能区只是以某一功能为主,并非只有一种功能,例如住宅区内同样可以有商业活动。[典例1]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_______。
(2)简要说明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点。
(3)图中E、F两地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________;A、B、C、D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并说明高级住宅区在该地建设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工业区位于城区北部,因此该地最有可能吹偏南风。第(2)题,由图分析,该城市工业区趋向于交通干线布局,分布于城市北侧,且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第(3)题,图示F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适合发展商业区;A靠近风景区,地势高且远离工业区,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1)偏南风
(2)趋向于交通干线布局,靠近铁路、公路、河流;分布在河流以北(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
(3)F A 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
商业区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些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有些位于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有些由于历史等原因,商业区并不位于市中心,如北京市中心是行政中心。
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中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2)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内部地租分布如下图所示:2.其他因素
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下图所示: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
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的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地方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远郊地区形成工业区。[典例2] (2012无锡检测)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C.a=b>c D.a>b=c
(2)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b、c三条等值线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其地租水平越来越低,付租能力越来越弱。第(2)题,在交通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相对较高,导致其地租水平较高,从而使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外凸出。
答案:(1)A (2)B 等地租线的判读
1.等地租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值;
(2)等地租距全图一致,即相邻两条等地租线的差值除了为0的以外,其差值都相等;
(3)等地租线均为闭合曲线(在很多试题当中,往往因图幅局限而不能展示全部等地租线);
(4)等地租线一般不重合,不重叠;
(5)等地租线与地租脊线或地租谷线垂直;
(6)等地租线密集的地方,地租的变化大;等地租线稀疏的地方,地租的变化小。
2.判读技巧
等地租线的判读主要掌握“三读”:
“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
“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
“三读”凹凸: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三、城市规划图的判读
1.城市的功能分区
按照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对城市地域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影响。一般而言,住宅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广的功能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2.工业区在城市规划中的布局
由于工业对城市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工业区的布局是城市规划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内容。一般来说,工业区多布局在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同时还需要考虑该地的盛行风向和河流的流向。具体来说:
(1)工业区要有便利的对外交通。一方面,工业区多布局在公路、铁路、通航河流沿线,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方便的联系,因为工厂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人。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宜接近住宅区;需要劳动力少、占地面积大的工业,可远离住宅区。(2)合理安排工业区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①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居民区内;②环境污染比较大的工业,或存在爆炸及火灾危险的工业应当尽可能地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地方;③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当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④无污染的高技术工业,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必要的防护带。防护带可以是天然的水面(如湖泊、河流等),也可以是人工绿化带,还可以设置非长期停留的建筑或种植能吸收污染物的树种,从而减小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
(4)要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设置工业区时要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典例3]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欲建自来水厂、钢铁厂和大型超市,则应依次建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河流除了交通、供水外,还可以起到________的作用。
(3)该区域欲建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最适宜建在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试分析原因。
解析:(1)自来水厂应建在河流的上游;钢铁厂应建在铁矿产地附近、河流的下游、该区域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超市应建在人流量大的地区。(2)河流位于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可作为防护带。(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交通运输量大。
答案:(1)D C B
(2)防护带
(3)A 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的运输;位于郊区,地租较低。 典型企业布局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教材第19页读图思考
点拨:
2.教材第21页活动
点拨:1.(1)商业中心区集中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香港的中心地带;商业区的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不相邻。高级住宅区寻求环境优美的区位,往往远离工业区。
(3)提示:绘制模式图时,应体现由市中心向外依次分布商业中心区、混合土地利用带、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城市中因同类活动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有多种,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等。其中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而文化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中不太明显。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只有在大城市中,这些功能区才比较明显。
3.教材第23页读图思考
点拨:图2.7直观地显示了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递减的规律。
1.商业直线最陡,说明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快,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住宅直线较平缓,说明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慢,距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的影响较小;工业直线最平缓,说明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慢,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2.图中OA段离市中心最近,在这一段范围内,商业付出的租金最高,其他活动付租能力远不能与之相比,故OA区为商业区;AB段靠近市中心,对商业吸引力下降,但住宅选择该区位,既利于居民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且工业付租能力又不及住宅高,故AB区为住宅区;BC段远离市中心,不是最佳区位,商业和住宅愿意付出的租金很低,只有工业付租相对较高,故BC区为工业区。
4.教材第24页活动
点拨:方案二较为合理。首先,方案一中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容易导致居住人口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区造成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人口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可以在外围的居住用地与工业区之间的位置建立卫生防护带,以减少工业生产给居住区带来的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