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掌握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3.理解乳畜业的分布及发展条件。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点:面向 ,生产规模大, 程度高。
2.分布: 、 气候区。市场专业化干旱半干旱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3.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土地租金低;距 近,交通便利。
(2)发展措施:围栏放牧、 ,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培育 ,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地广人稀海港划区轮牧良种牛1.目前我国内蒙古草原、新疆天山牧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为什么?
提示:目前不应该大力推广。我国西北牧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目前还无法满足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要求。但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许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以促进我国牧区的发展。
二、乳畜业
1.特点:面向 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主要是 。
3.产品: 及其制品。
4.分布:北美洲 、 、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城市奶牛牛奶五大湖周围西欧
5.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 少,有利于 的生长。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 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日照多汁牧草城市化2.为什么世界大城市的周围多分布着奶牛场?
提示:因为牛奶及大部分的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由于大城市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大城市的周围多有奶牛场分布,这是市场因素决定的。一、大牧场放牧业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和特点
大牧场放牧业是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特点和分布如下图表示: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因为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会受到降水条件的制约。
(2)阿根廷人采取的措施,仍然体现在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和利用上,如培育良种牛,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对品种进行改良。[典例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甲地农产品运往中国,最佳运输线路应经过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德雷克海峡
(3)该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4)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当地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5)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________,其反映了________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相关知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业,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的牛肉出口国,其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以从气候、交通、土地等方面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及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改善,对牛肉的出口影响显著。
答案:(1)A (2)A
(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运输便利。
(4)①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②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5)海上冷冻船 交通运输条件 保鲜 冷藏 借鉴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探究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和措施
我国的西北内陆(以内蒙古牧区为例)和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都有茂盛的草原,但生产经营方式不同,如下表所示:
今后,我国牧区应学习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①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从而改善牧区的生态环境;②改善牧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产品的外运能力;③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农业发展。二、乳畜业
1.乳畜业的基本特征2.乳畜业的区位特点3.西欧的乳畜业
(1)区位条件
除此之外,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西欧乳畜业有合理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科技投入较多。(2)生产特点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均为商品农业,但二者区位条件有所不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草场,离市场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区。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靠近消费市场,牲畜以吃饲料为主。[典例2] (2012杭州联考)下图为欧洲西部农业集约度等值线分布图,指数越高,表示集约度越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集约度指数最高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平原面积 B.降雨日数
C.土壤肥沃程度 D.工业化程度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集约度指数最高区域分布在欧洲西部。由于欧洲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且该区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适宜发展乳畜业,故选B项。第(2)题,读图可知,欧洲西部农业集约度指数由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向四周降低,与工业化的扩散方向吻合,故选D项。
答案:(1)B (2)D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1.教材第52页上活动
点拨: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性经营。
2.集约型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大。商品化、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益高;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目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还无法满足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要求,但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将来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也可以朝着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方向发展。2.教材第52页下活动
点拨:1.(1)西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西欧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增大。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乳畜业就更需要近市场分布。2.西欧乳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两者的区别列表比较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西欧乳畜业接近市场,潘帕斯草原远离市场,对交通条件依赖大;两者的气候条件、草场质量也不同,生产对象不同,西欧以奶牛为主,潘帕斯草原以肉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