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同步备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同步备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25 15: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掌握交通线的发展、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线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1)表现: 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某种交通运输方式的 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实例:浙江省 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清末大运河的淤塞、 的发展和 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新的交通方式衰落嘉兴市海上运输京沪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沿 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将各聚落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 。
(2)实例:湖南省株洲市是沿 发展起来的,美国东部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的形成与 及铁路网的形成有关。交通干线大城市带铁路高速公路
1.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提示:主要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稀少单一便利小大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 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 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 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市区环路边缘交通运输交通要道
2.为什么在广大山区现在仍存在“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式的商业网点?
提示:因为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商业网点的存在。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一个地区主要交通方式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见下图:
一方面,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下图所示: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交通干线往往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如株洲市就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武汉市的城市形态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2)交通运输网联系城市形成大城市带
由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将各聚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至波士顿,南达华盛顿,区内大小城市数十个,由主要的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如下图所示:[典例1]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空间形态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则图例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城市形态,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例b表示的是________的城市形态,试分析其与图例a表示的形态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由图中聚落空间形态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城市1949年以前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水运,因此聚落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而现在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使其空间形态沿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扩展。由此可以看出,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答案:(1)1949年以前 图中显示此时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沿河流分布,说明当时该地的运输方式主要以水运为主
(2)1949年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的修建,使得该聚落形态主要沿铁路和公路干线扩展,街区面积不断扩大。
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及交通运输条件、城市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一个城市新建一条交通干线,城市就会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向外扩展而影响城市形态,而一条交通干线的衰落也会导致其附近城市发展缓慢。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影响集镇的兴衰
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
商业中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商业中心是指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狭义上的商业中心是指市中心商业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典例2] 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C两个地区中,商业网点密度大的是________,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C两地居民区分布特点的差异。
(3)B地区商店布局遵循________最优原则,D地区商店布局遵循________最优原则。
解析:本题以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从题干可知:①山区居民区和商店多沿公路和河流分布,平原地区居民区和商店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②山区居民区和商店数量少、密度小,平原地区居民区和商店数量多、密度大。③B地区商店分布在众多居民区的中间部位,遵循市场最优原则;D地区则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1)C 平原比山区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B地居民区沿河流分布,C地居民区沿公路分布。
(3)市场 交通 如何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中心分布的影响
1.传统中心商务区衰落
随着城市边缘地带商业网点的兴起,传统的城市中心商务区出现了衰落,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二是城市中心商务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所。2.城市外围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首先,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驾车购物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距离已不再是决定人们购物的主要因素,而道路的通行能力则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因此,城市外围交通便利处是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其次,城郊具备商业用地充足的条件。另外,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客观上要求在大城市郊区布局相应的商业中心,而交通运输布局是满足、实现这种要求的前提。1.教材第83页活动
点拨:建议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资料。有的小组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比如街道办事处、档案馆、博物馆;有的小组访问长辈,获取和整理第一手采访材料;有的小组可上网查阅相关信息。鼓励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和分享调查结果,把所学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相联系。2.教材第86页活动
点拨:本活动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可锻炼我们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议家在城市的同学选做第1题,对照城市平面图,自己动手画一幅城市草图,并将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标注在上面,然后再将本市的重要商业场所标注在图上,仔细分析一下它们的分布与城市内道路之间有什么关系。建议家在农村的同学选做第2题,首先了解一下自己所在的乡镇一般每隔几天“逢集”一次,如果碰上“逢集日”恰巧也是休息日的话,不妨到集市上去逛一逛,了解一下赶集的人来自何方,交易些什么?然后从该集市的影响范围、农民需要交易物品的品种和数量方面去分析:为什么隔几天才“逢集”一次?最后再进一步思考,如果该集市的交通条件改善了,其吸引范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1)略。
(2)商业场所一般分布在城市交通干道交会处及其附近,因为这些地区人流量大,市场条件好,也便于商品的运进和运出。
2. (1)略。
(2)由于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为便于人们将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易,因此每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都应该设置集市。但考虑到交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限,因此不需要天天“开市”,只需隔几天“逢集”一次,就可满足农民交易的需要。
(3)如果某集市的交通条件改善了,来赶集的人可能会增多,集市会更加繁华,“逢集”的次数也可能增加;反之,如果交通条件变差了,来赶集的人会减少,集市的周期也会相应延长,直至最后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