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考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治理措施
【考情分析】本考点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治理措施。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结合热点环境问题,以示意图、坐标图等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治理措施。【高考冲浪】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中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气温下降解析:第1题,读图发现,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明显变小,说明冰川大量融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冰川大量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变短;故A项正确,C项错误;冰川水属于全球水量的组成部分,所以冰川融化并不能导致全球水量增多,B项错误;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大量冰川融化,吸收热量增多,会导致局部地区气温上升幅度变慢,并不能使全球气温下降,故D项错误。
答案:1.D 2.A
3.(2012山东高考)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单位:平方千米)(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2)防治土壤盐渍化一般需要从其形成原因入手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4.(2012全国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原因。由材料可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增加。第(2)题,由上题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考点二:循环经济
【考情分析】本考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及其实施途径。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以某一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模式切入,综合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高考冲浪】
(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5、6 题。5.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①②③④的指向,读懂框图的含义。第5题,读图,④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时,制出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沼渣和沼液可以还田作为肥料,符合既提供生活能源,又提高土壤肥力的要求。第6题,由图分析,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产生了烟尘和灰烬,既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也失去了饲料和工业原料,造成资源的浪费。燃烧产生的灰烬不是有机质,所以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秸秆无论作为燃料燃烧还是制成沼气,利用的都是生物能。
答案:5.D 6.A7.(2012四川高考)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示意图(图1)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2)。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读图。
答案:(1)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地周围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地周围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