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三暑期科学培优测试5《O2和CO2的制取和性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C
B
D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C
D
D
B
A
B
A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4分)
21、熄灭 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先汽化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1)防止生成物氧化铝溅落在集气瓶底而炸裂
(2)在铝丝末端系上小火柴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铝丝表面氧化膜没有除掉,氧气的浓度不高
23、(1)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2)小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燃 点燃
(3)2Mg+O2===2MgO 3Mg+N2===Mg3N2
24、 △
(1)ABCEGJ 2KMnO4 == K2MnO4+MnO2+O2↑
(2)DGH CaCO3+2HCl=CaCl2+CO2↑+H2O
(3)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
25、(1)10mL ??????????????????? 点燃
(2)是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 4P+5O2==2P2O5
(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28、(1)排水法或排水集气法 0.32 (2)79%
(3)AC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领先一步:新初三暑期科学培优测试5《O2和CO2的制取和性质》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购买的本编写组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难问题,均可QQ(1617369420)咨询。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2.分析人体从鼻孔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B.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C.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
3.2013年6月20日,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失重的“天宫一号”里点燃蜡烛,最有可能的现象是( )
A.燃烧更旺 B.正常燃烧 C.忽明忽暗 D.立即熄灭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6.下列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错误的是( )
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8.下图一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9.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0.如右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D、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
11.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 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1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图5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隔绝了空气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
13.下图中的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与另外三支熄灭的原因不同的那支是( )
A B C D
1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CH4 +2O2 =点燃= CO2 +2H2O、
C3H8 +5O2=点燃=3CO2 +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该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15. 右图所示装置 , 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管 A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导管 B 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 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1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17.下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8.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 18O作为“示 踪原子”,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6CO2+12H218O C6H12O6+6H2O+618O2
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18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 )
A.在植物体的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 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
19.家用液化石油气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CxHy来表示。现已知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xHy+mO26CO2+8H2O,22克CxHy完全燃烧需氧气的质量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60克 B、80克 C、100克 D、40克
20.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 (温馨提示:联想氯气(Cl2)和氧气(O2)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CCl4和HCl B.CCl4和H2 C.CH2C12和H2 D.C和HCl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4分)
21.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如右图所示,当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时,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还是熄灭? ,理由是 。
22.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引燃铝丝的办法是: ;
(3)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3.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 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
24.实验室常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的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明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25.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 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26.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写出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你制取该气体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2)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3)小亮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通过实验,小亮同学可得出氨气的性质有
27.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他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
②
1.2g
CuO 0.5g
③
1.2g
MnO2 0.5g
⑴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
⑵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⑶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28.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g该样品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克/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衢采用 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质量约 克(保留2位小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动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29.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蛋壳的成分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蛋壳放入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③……;④得出结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请补全第③步的实验内容与现象 。
(2)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用蛋壳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CO2的密度为2克/升,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Cl-35.5 O-16)
蛋壳的质量(克)
加入稀盐酸质量(克)
收集到CO2气体体积(升)
7.5
100
1.1
假设二氧化碳全部是由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请你通过列式进行计算。
熟做培优测试题,领先同学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