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8 20: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
文体知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新闻的结构: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在前。
新闻的特点:
⑴ 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⑵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⑶ 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文体知识:
消 息 定义   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结构   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有时则可省略。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标题   主标(正标)、引标和副标。三标齐全是消息标题的一种形式。新闻可以无引标、副标,但一定要有主标。
要素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作背景:
阻遏( )
芜湖( )
荻港( )
溃退( )
歼灭( )
绥靖( )( )
瑰宝( )
负隅顽抗( )
高屋建瓴( )
è


kuì
jīan
suí
jìng
guī

líng
páng

气势磅礴( )( )
学习字词:
学习字词:

________(要塞)
________(堵塞)
________(塞车)
________(锐不可当)
________(上当)

sài

sāi
dāng
dàng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学习探究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不可删去,电头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学习探究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再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这篇消息报道都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和情景?
学习探究
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
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
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精读探究
如何?
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头脑风暴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3.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头脑风暴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4.下列几个标题,哪个最好,为什么?
头脑风暴
A.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B.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
C. 我三十万大军渡过长江
D.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内容图示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概括内容——顺利渡江
主体:阐述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敌军溃败
我军竞渡
结语:热情赞美——英雄式战斗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5、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头脑风暴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6.“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头脑风暴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请用简洁的语言给下面的消息加一个标题。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印尼总统佐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赞比亚总统伦古、澳大利亚总督科斯格罗夫、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荷兰首相吕特、卡塔尔首相阿卜杜拉、瑞典首相勒文、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泰国副总理兼外长他纳萨等外国领导人将应邀来华出席年会。
习近平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作业布置
1. 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2. 预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