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2 19:56:3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jì) 杀戮(lù) 篡(zuàn)改 铸(zhù)兹宝鼎
B.悼(dào)念 大肆(sì) 安慰(wèi) 祀我国殇(shāng)
C.妄(wàng)图 警惕(tì) 抵赖(lài) 惨绝人寰(yuán)
D.呓(yì)语 遁(dùn)形 彰(zhāng)显 振聋发聩(g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磅礴 审判 一以贯之
B.初衷 誓言 矢志悍卫
C.湎怀 铭记 颠倒黑白
D.书藉 制裁 辱没真相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B.《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C.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B.这次招聘,很多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C.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位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________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B.《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C.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D.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7.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二、语言表达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面对贸易战争,中国表示“奉陪到底”,①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更强的承受损失的能力。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将打出什么底牌?第一张底牌,限制进口美国商品:第二张底牌,削减对美国的出口。专家表示,中国反击的目的是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不可取,②   ,才能惠及两国。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正义的边界
鲍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 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注】,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为“圣门蟊螣”,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 ”(《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第9期)
【注释】 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容了坏人。
C.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弃,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jié、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撼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é miǎn
磅礴 抢       怀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矢志”的意思是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四、综合题
12.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填写。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等 学术性
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   
针对全球网名,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③   
(2)下面是此次活动的两幅宣传画,请任选一幅,描述画面内容。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在祈愿环节为抗战英烈献上对联,以告慰英灵。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亿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篡(cuàn)改;C项,惨绝人寰(huán);D项,振聋发聩(kuì)。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多义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项,悍——捍;C项,湎——缅;D项,藉——籍。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解析】【分析】C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项,彰显:鲜明地显示。
B项,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D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4.【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B项,“担任”与“岗位”搭配不当,可将“岗位”改为“职务”。
C项,主语残缺,可删去“随着”。
故答案为: D。
【点评】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找病因很重要)。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谨慎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③中的圆明园事件照应①中的“落后就要挨打”,且由①中的“它”可知①承接③;⑤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照应②中的“战争和种族歧视”,且由②中的“它”可知②应承接⑤。再由①末尾的标点可以确定③①在⑤②前。由此可确定③①⑤②的排序。③在最后作总结。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6.【答案】C
【知识点】句号;逗号;引号;省略号
【解析】【分析】ABD运用正确。C此句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7.【答案】B
【知识点】新闻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错在“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正确的是新闻评论一种新闻文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新闻评论的知识。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8.【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此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的是“小”我,自己;③讲的是“别人”;①讲的是“大”我。故排序为②③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9.【答案】底气何在(或:中国依靠/凭借/根据的是什么);中美经贸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确的轨道(或:中美两国唯有相互合作/中美经贸只有回到原本的轨道)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①处,横线后的“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更强的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前面问题的回答,因此,横线处应填关于“贸易战”的问句;②处,横线后的“才能惠及两国”显然是不再打贸易战的结果,因此,横线处可填上有关“中美贸易回归到正确轨道”等内容的句子。
故答案为:底气何在(或:中国依靠/凭借/根据的是什么);中美经贸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确的轨道(或:中美两国唯有相互合作/中美经贸只有回到原本的轨道)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0.【答案】(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义是有边界的。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一个古代的例子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这一中心论点。
(2)因为网友的思想是以暴制暴,甚至过犹不及,这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用正义来对待“坏人”,或者说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坏人,其实自己的破坏性更大的观点相一致,这样的行为或思想是作者反对和批判的。
(3)B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证过程;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⑴ 第一问,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本文的题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本文最后一句话就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也即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问,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作者先提出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的错误观念,然后用实例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⑵结合语境分析,“更像歹徒”是因为这种报复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心态”,具体指的是“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行为,而这正和作者的“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观点相违背。所以作者认为网友的这种做法“更像歹徒”。
⑶A这句话在原文中有“很多”一词。B错在“但是也纵容了坏人”,这脱离了文章反对以暴制暴的观点。C表述符合文意。D错在“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是因为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
故答案为:⑴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义是有边界的。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一个古代的例子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这一中心论点。
⑵ 因为网友的思想是以暴制暴,甚至过犹不及,这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用正义来对待“坏人”,或者说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坏人,其实自己的破坏性更大的观点相一致,这样的行为或思想是作者反对和批判的。
⑶B
【点评】⑴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以及分析议论文行文思路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这样的,首先必须要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其关键语句的内涵。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11.【答案】(1)páng;劫;缅
(2)撼卫;捍卫
(3)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4)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难道不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1)注意“磅”是多音字,它有páng、bàng两种读音,需要结合语境加以甄别。
(2)“捍”的意思是“保卫、防御”,而“撼”则是“摇,摇动”的意思。
(3)答题时,需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4)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时,除了恰当添加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外,还要注意“肯定”的陈述句变成反问句时,应该是“否定”的形式,否则意义就会相反。
故答案为:⑴páng;劫;缅
⑵撼卫;捍卫
⑶ 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⑷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难道不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课文后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都要注意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12.【答案】(1)即时性;知识性;国际性
(2)示例一: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衣着单簿、破烂的女孩,满脸尘垢,在冬日里赤脚奔走,背景是腾空的硝烟和遍布街道的侵略者的坦克,画面右半部是一个系围巾、戴手套、身着羽绒服、穿棉靴的女孩,背景是高楼和整洁的街道。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是汉字“那年乱世如麻,愿休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和数字“1937—2017”。
示例二: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身穿军装、手拿钢枪、头戴铜盔、表情严肃的年轻军人。背景是萧条的战场。画面右半部是一个身穿羽绒服、拿着手机的年轻人。背景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外景。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有汉字“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和数字“1937—2017”。
(3)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新
【知识点】漫画释义;补写对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随时发布”体现了即时性。“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体现了知识性。“针对全球网民”体现了国际性。
(2)首先选择一幅宣传画,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包括漫画中的人物、背景、文字等,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3)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结构一致。上联“亿往昔”反映的是过去,下联围绕今天来写,形式一致,内容切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即时性;知识性;国际性;
⑵示例一: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衣着单簿、破烂的女孩,满脸尘垢,在冬日里赤脚奔走,背景是腾空的硝烟和遍布街道的侵略者的坦克,画面右半部是一个系围巾、戴手套、身着羽绒服、穿棉靴的女孩,背景是高楼和整洁的街道。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是汉字“那年乱世如麻,愿休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和数字“1937—2017”;示例二: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身穿军装、手拿钢枪、头戴铜盔、表情严肃的年轻军人。背景是萧条的战场。画面右半部是一个身穿羽绒服、拿着手机的年轻人。背景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外景。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有汉字“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和数字“1937—2017”;
⑶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新。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作答本题时,需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分清图画一共由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分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又各有什么意义,再按一定的顺序,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即可,作答时,一定不能涉及到图画的寓意,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及对仗的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jì) 杀戮(lù) 篡(zuàn)改 铸(zhù)兹宝鼎
B.悼(dào)念 大肆(sì) 安慰(wèi) 祀我国殇(shāng)
C.妄(wàng)图 警惕(tì) 抵赖(lài) 惨绝人寰(yuán)
D.呓(yì)语 遁(dùn)形 彰(zhāng)显 振聋发聩(guì)
【答案】B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篡(cuàn)改;C项,惨绝人寰(huán);D项,振聋发聩(kuì)。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磅礴 审判 一以贯之
B.初衷 誓言 矢志悍卫
C.湎怀 铭记 颠倒黑白
D.书藉 制裁 辱没真相
【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多义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项,悍——捍;C项,湎——缅;D项,藉——籍。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B.《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C.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解析】【分析】C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项,彰显:鲜明地显示。
B项,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D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B.这次招聘,很多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C.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位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B项,“担任”与“岗位”搭配不当,可将“岗位”改为“职务”。
C项,主语残缺,可删去“随着”。
故答案为: D。
【点评】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找病因很重要)。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谨慎作答。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________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③中的圆明园事件照应①中的“落后就要挨打”,且由①中的“它”可知①承接③;⑤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照应②中的“战争和种族歧视”,且由②中的“它”可知②应承接⑤。再由①末尾的标点可以确定③①在⑤②前。由此可确定③①⑤②的排序。③在最后作总结。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B.《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C.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D.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答案】C
【知识点】句号;逗号;引号;省略号
【解析】【分析】ABD运用正确。C此句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7.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答案】B
【知识点】新闻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错在“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正确的是新闻评论一种新闻文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新闻评论的知识。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此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的是“小”我,自己;③讲的是“别人”;①讲的是“大”我。故排序为②③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二、语言表达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面对贸易战争,中国表示“奉陪到底”,①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更强的承受损失的能力。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将打出什么底牌?第一张底牌,限制进口美国商品:第二张底牌,削减对美国的出口。专家表示,中国反击的目的是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不可取,②   ,才能惠及两国。
【答案】底气何在(或:中国依靠/凭借/根据的是什么);中美经贸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确的轨道(或:中美两国唯有相互合作/中美经贸只有回到原本的轨道)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①处,横线后的“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更强的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前面问题的回答,因此,横线处应填关于“贸易战”的问句;②处,横线后的“才能惠及两国”显然是不再打贸易战的结果,因此,横线处可填上有关“中美贸易回归到正确轨道”等内容的句子。
故答案为:底气何在(或:中国依靠/凭借/根据的是什么);中美经贸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确的轨道(或:中美两国唯有相互合作/中美经贸只有回到原本的轨道)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正义的边界
鲍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 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注】,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为“圣门蟊螣”,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 ”(《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第9期)
【注释】 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容了坏人。
C.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弃,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
【答案】(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义是有边界的。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一个古代的例子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这一中心论点。
(2)因为网友的思想是以暴制暴,甚至过犹不及,这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用正义来对待“坏人”,或者说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坏人,其实自己的破坏性更大的观点相一致,这样的行为或思想是作者反对和批判的。
(3)B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证过程;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⑴ 第一问,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本文的题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本文最后一句话就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也即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问,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作者先提出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的错误观念,然后用实例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⑵结合语境分析,“更像歹徒”是因为这种报复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心态”,具体指的是“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行为,而这正和作者的“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观点相违背。所以作者认为网友的这种做法“更像歹徒”。
⑶A这句话在原文中有“很多”一词。B错在“但是也纵容了坏人”,这脱离了文章反对以暴制暴的观点。C表述符合文意。D错在“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是因为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
故答案为:⑴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义是有边界的。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一个古代的例子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这一中心论点。
⑵ 因为网友的思想是以暴制暴,甚至过犹不及,这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用正义来对待“坏人”,或者说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坏人,其实自己的破坏性更大的观点相一致,这样的行为或思想是作者反对和批判的。
⑶B
【点评】⑴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以及分析议论文行文思路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这样的,首先必须要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其关键语句的内涵。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jié、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撼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é miǎn
磅礴 抢       怀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矢志”的意思是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1)páng;劫;缅
(2)撼卫;捍卫
(3)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4)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难道不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1)注意“磅”是多音字,它有páng、bàng两种读音,需要结合语境加以甄别。
(2)“捍”的意思是“保卫、防御”,而“撼”则是“摇,摇动”的意思。
(3)答题时,需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4)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时,除了恰当添加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外,还要注意“肯定”的陈述句变成反问句时,应该是“否定”的形式,否则意义就会相反。
故答案为:⑴páng;劫;缅
⑵撼卫;捍卫
⑶ 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⑷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难道不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课文后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都要注意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四、综合题
12.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填写。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等 学术性
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   
针对全球网名,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③   
(2)下面是此次活动的两幅宣传画,请任选一幅,描述画面内容。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在祈愿环节为抗战英烈献上对联,以告慰英灵。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亿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   
【答案】(1)即时性;知识性;国际性
(2)示例一: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衣着单簿、破烂的女孩,满脸尘垢,在冬日里赤脚奔走,背景是腾空的硝烟和遍布街道的侵略者的坦克,画面右半部是一个系围巾、戴手套、身着羽绒服、穿棉靴的女孩,背景是高楼和整洁的街道。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是汉字“那年乱世如麻,愿休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和数字“1937—2017”。
示例二: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身穿军装、手拿钢枪、头戴铜盔、表情严肃的年轻军人。背景是萧条的战场。画面右半部是一个身穿羽绒服、拿着手机的年轻人。背景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外景。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有汉字“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和数字“1937—2017”。
(3)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新
【知识点】漫画释义;补写对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随时发布”体现了即时性。“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体现了知识性。“针对全球网民”体现了国际性。
(2)首先选择一幅宣传画,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包括漫画中的人物、背景、文字等,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3)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结构一致。上联“亿往昔”反映的是过去,下联围绕今天来写,形式一致,内容切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即时性;知识性;国际性;
⑵示例一: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衣着单簿、破烂的女孩,满脸尘垢,在冬日里赤脚奔走,背景是腾空的硝烟和遍布街道的侵略者的坦克,画面右半部是一个系围巾、戴手套、身着羽绒服、穿棉靴的女孩,背景是高楼和整洁的街道。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是汉字“那年乱世如麻,愿休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和数字“1937—2017”;示例二: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构成。画面左半部是一个身穿军装、手拿钢枪、头戴铜盔、表情严肃的年轻军人。背景是萧条的战场。画面右半部是一个身穿羽绒服、拿着手机的年轻人。背景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外景。左右画面交接的地方有汉字“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和数字“1937—2017”;
⑶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新。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作答本题时,需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分清图画一共由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分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又各有什么意义,再按一定的顺序,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即可,作答时,一定不能涉及到图画的寓意,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及对仗的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