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课前
小热身
知识抢答环节
1、鲁迅原名叫什么?
A、周树人 B、周建人 C、周作人
2、《藤野先生》中鲁迅所怀念的老师叫什么名字?
A、藤野严七郎 B、藤野严八郎
C、藤野严九郎
3、《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哪一本作品集?
A、《呐喊》 B、《彷徨》 C、《朝花夕拾》
4、作者在日本哪里遇到了藤野先生?
A、东京 B、仙台 C、大阪
5、以下哪位是藤野先生?
A
B
C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寿镜吾、章太炎
导入
6、藤野先生
鲁迅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
著名作品集有
《野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奔流》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周氏三兄弟
鲁迅与朱安
鲁迅与许广平
你会读吗?
挟 樱花 绯红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杳无消息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我猜 我猜 我猜猜猜
1、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2、 :傲慢无礼。
3、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不逊
抑扬顿挫
匿名
4、 :厌恶、痛恨到极点。
深恶痛疾
5、 :这里头上抹了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油光可鉴
6、 :一直得不到消息。
杳无消息
下列句子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这孩子长得可真标致啊!
B.看着她委屈的模痒,他也不忍再诘责她了。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人胜。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风气深恶痛绝。
小试牛刀
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整体
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
中国
1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2、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在东京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离别
在北京,怀念
(1---3)
(4---35)
(36---38)
深入
探究
初遇
藤野先生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6-10)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治学严谨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白描
深度解剖
藤野先生
2、阅读文本11-23段,思考:
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谨治学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伟大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谨治学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
治学严谨
求实精神
小结
深度解剖
鲁迅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
“他们”指具有狭隘民族偏见和军国主义思想的爱国青年。
表达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端污蔑感到极为辛酸和愤慨的感情。
歧视弱国的
日本人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
歧视弱国的
日本人
20世纪初,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日本帝国主义和俄罗斯帝国在东北开战。战争期间,很多中国人成了双方的间谍。日本人抓住这些为俄国作间谍的中国人后当众砍杀。
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简介:鲁迅为何去日本留学
在《藤野先生》之前,题名为“琐忆”的“旧事重提之八”的结尾部分,鲁迅曾谈及自己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时的经历:“爬上天空20丈和钻下地面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国外去。”但是到了国外又怎么样呢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呐喊》自序
在 东 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失望、 厌恶、嘲讽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2022/7/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在 仙 台
爱国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深切体会到对弱国国民的歧视
看电影事件——认识到国人的麻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爱
国
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爱国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
自我小结
两条线索
四个典型事例
一次思想转变
三个地方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选取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突出人物特点,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一、抓住特征
二、目睹耳闻
小 结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干事查看讲义,其实是查看藤野先生是否在讲义 上做了记号,是否在考前漏泄题目给“我”。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这里称那些受军国王义影响而思想狭险的中国留学生为“爱国青年”,实则讽刺。
C.这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未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加了一个圈。在“漏”字旁加了一个圈,暗中讥讽鲁迅考前得到泄露的试题才得到的高分。
D.“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鲁迅之所以说谎,是不想看到关心他鼓励他的藤野先生凄然伤心。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滕野先生的交往。
C.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考点:
1、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的两件事:
①“匿名信”事件,原因是深切体会到弱国国民的屈辱遭遇;
②“看电影”事件,原因是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要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的灵魂。
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决定弃医从文
作者的爱国精神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中的“他们”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狭隘民族偏见和军国主义思想的爱国青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端污蔑感到极为辛酸和愤慨的感情。
学习第三单元“写人抓特征”的写法,任选一两位八年级科任老师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所选老师必须是所任教的八年级老师,请勿虚构;
2、可采用多种写法塑造老师形象,如对比、欲扬先抑、夹叙夹议等;
3、请不要采用三段式;合理安排结构;
4、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老师名。
猜猜她是谁
第五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