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2: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上册
《背影》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赏析语段与语句,把握情感,培养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3.学会从留白处提出疑问,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培养探究质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读懂内容——读出感动——读出疑问。
2.朗读法、赏析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爱亲情,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2.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爱和化解矛盾。
【教学重点】
从品词析句中,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背影背后的故事,理解父子之间爱恨交加的人生历程,体会父爱的珍贵,感受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爸爸去哪儿》主题曲。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二、走进文本
(一)读懂内容,说背影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细致描写背影的语段。
2.精段赏析。
分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描写出一个怎样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 )小帽,穿着( )大马褂,( )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铁道,要(    )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方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手法。
3.思考: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本是平常小事,为何会让作者多年难忘?
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一家的1917年。
感受背影里是父亲陷入困境时对儿子的爱不减,为儿子遮风挡雨的伟大。
4.找出其它写背影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背影是情感的寄托,是全文线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掌握描写的手法和行文线索。
(二)读出感动
1.导引: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背影中有深深的父爱,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爱。
2.语言描写。
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深沉的。令人感动的父亲的爱不仅表现在行动中,也表现在简短的话语中。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不要紧的,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面没人。
3.细节描写
父亲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
他把橘子一古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
(三)儿子的心声。
作者在写作《背影》中流露了哪些情感?
【设计意图】指导赏析精彩语段、重要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把握,通过朗读和引导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父爱浓缩在背影中,流露在语言里,隐藏在细节中,父爱无处不在。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伴随成长而加深。
三、文章内外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
有时,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作者,不能只看他写了什么,还要看他一笔带过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什么。
(一)读出疑问:
1.齐读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
2.思考质疑:文章中那些一笔带过的地方有着怎样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质疑。
(二)走近朱自清父子:无仇不成父子
今天我们读到《背影》,记住的是“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温馨提醒,是蹒跚艰难却充满爱的背影。其实,这背影背后却隐藏着父子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补充:父与子背后的故事
1898年,朱自清出生,作为长子,父亲为他取名朱自华,含“春华秋实”的祝愿。少时悉心培养,既送他送新学堂就学,又请私塾教授。
1915年,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娶妻武仲谦。
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大,擅自改名。
1917年,父亲卸职,祖母去世。
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提前毕业,一半工资交父亲。
1921年,朱自清加扬州工作,父亲代领工资,朱自清辞职离去。
1922年,朱自清回家,父亲不让进门。
1923年,朱自清回家,父子无言。
1923年,朱自清写小说暴露家庭矛盾。
1925年,父亲写信给朱自清,朱自清写下《背影》。
1928年,朱自清出版收录了《背影》的散文集《背影》,父亲读到此文。
1945年,父亲去世。
(三)文字的魅力。
一封书信与一篇散文融化父子坚冰
1925年,父亲写信给朱自清,朱自清写下《背影》。
1928年10月,朱自清的一本散文集出版了,他把这本书寄给远在扬州的父亲,此时,父亲正卧病在床。他的三弟朱国华接到邮包,手捧书本,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的房间,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朗读,泪流满面。从此,父子坚冰融化,父亲得享天伦之乐。
欣赏朗读。(朱自清三弟朱国华回忆父亲看到《背影》时的情形)
父亲已行动不便,他挪到窗前,倚靠在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镜,一字一句的诵读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里,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四)欣赏配乐朗读节选(父亲书信与描写的背影部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了解文字背后隐藏的故事,感悟语言的魅力,感受血浓于水的父子真情。
四、微信传情。
1.写微信,传真情。
父子之间,血浓于水。读了这篇文章,此刻,你最想对父亲说点什么?请写一条微信,送给你的父亲
2.升华父爱,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完成名言改写,并以此献给我们的父母,天下所有的父母。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比(人的胸怀)更广阔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父爱,学会表达爱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