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单选题
1.(2022·柯桥模拟)下列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丙酮酸 D.胃蛋白酶
2.(2022·湖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释放葡萄糖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
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的,与神经调节无关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3.(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4.(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肠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血浆
C.流感病毒无法在内环境中增殖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
5.(2022·兴城模拟)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液
6.(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下列各项中,能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受精
C.空气进入肺泡 D.肌肉注射青霉素
7.(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如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a与b之间、a与c之间均可双向交流物质
C.若图示方框为肱二头肌,则b中Ⅱ端比Ⅰ端的CO2的浓度高
D.b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
8.(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图。图中A ,B ,C代表液体,①、②、③代表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代表淋巴
B.③代表组织细胞
C.A液、B液和C液的成分完全相同
D.A ,B ,C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
9.(2022高二下·兴宁期中)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可以与细胞外液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
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D.若婴儿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
10.(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
B.外界O2由红细胞转运并在肝脏区域进入血浆至少需经过6层细胞膜
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
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11.(2022·广东模拟)广东省是丝虫病的流行区,病原体的寄生部位是淋巴。丝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血液中含微丝蚴(丝虫的幼虫)的早期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受感染病人严重时导致毛细淋巴管阻塞,下肢肿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B.患者下肢肿胀是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
C.抽取机体血液进行成分检查,不适用于丝虫病的诊断
D.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12.(2022高二下·龙江开学考)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②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③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④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3.(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①②
C.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D.血红蛋白属于④的成分
14.(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血浆成分稳定时内环境就保持稳态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增加
④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15.(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
B.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
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D.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液体,⑤代表结构,A、B箭头代表血流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⑤生活的具体环境是 (填数字),图中液体含量最多的是 (填数字),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 (填数字)。
(2)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浆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才能被①利用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一个实例 。
17.(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B、C 分别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B: C:
(2)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在血液中是 的主要成分,血液中②的来源除了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外,其来源途径还包括 。
(3)正常人体内B的 pH 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
(4)红细胞中的O2 进入 C 中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层脂双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尿素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
C、丙酮酸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2.【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人体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A正确;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可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B正确;
C、中暑是环境温度超出了机体自我的体温调节能力,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 血浆中的HCO3- 属于缓冲对中的物质,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C正确;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蛋白质含量高时血浆渗透压高,反之则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
(1)溶液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4.【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细胞的代谢废物排到内环境,营养物质从内环境中获取,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细胞的维持,A正确;
B、肠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流感病毒需要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正确;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位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组成的几组易混概念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乙表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故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乙组织液中,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甲血浆的成分,B错误;
C、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乙组织液比甲血浆更相似于淋巴,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胃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精子进入卵细胞,属于进入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B错误;
C、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不是内环境,C错误;
D、肌肉注射是药液进入组织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主要由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3)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4)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 。
7.【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b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A正确;
b、a、c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交换,B错误;
C、若图示方框为肱二头肌,顺着血流方向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故b中Ⅱ端比Ⅰ端的CO2的浓度高,C正确;
D、b血浆中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依次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2层膜),故至少要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c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b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a。
8.【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B代表淋巴,A正确;
B、③代表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正确;
C、A液、B液和C液的成分基本相同,但A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D、A、B、C均为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但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9.【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所有组织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A正确;
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据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错误;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②处组织液的液体会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10.【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组成;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O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A错误;
B、外界O2由红细胞转运并在肝脏区域进入血浆至少需经过: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细胞膜)、跨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1层细胞膜)再从红细胞出来(1层细胞膜)进入肝脏区的血浆,共6层细胞膜,B正确;
C、肝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部分相同,C错误;
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产生CO2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扩散作用是小分子物质有浓度高的部位向浓度低的部位扩散,不需要能量, 不需要载体蛋白。
(2)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小分子物质每次经过上述中的细胞,都是穿过了2层细胞膜。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生,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如下:
阶段 场所 物质和能量变化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1C6H12O6 2C3H4O3 +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C3H4O3 +6H2O→6CO2+20[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 +大量能量
11.【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部是淋巴,外部是组织液,它们都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B、“组织液→淋巴→血浆”为单向流动,由于淋巴回流至血浆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肿胀,B符合题意;C、抽取机体血液进行成分检查,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幼虫,可用于丝虫病的诊断,C不符合题意;D、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蚊虫,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分析】血浆、组织液、血细胞之间的关系
12.【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B中,①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②错误;D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因此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③正确;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成为细胞内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2)体液的关系图如下:
(3)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3.【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②组织液可以进入A毛细血管、C组织细胞内、D毛细淋巴管,A正确;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①血浆和②组织液,B正确;
C、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共同组成了体液,C正确;
D、血红蛋白存在于B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的生产环境及各环境的关系如下:
(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如下:
①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 血红蛋白、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等。②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如 消化酶、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③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 。
14.【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①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突触间隙有组织液,所以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①正确;②机体内环境不只包括血浆,所以仅血浆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保持稳态,②错误;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渗透到淋巴,淋巴液增加,③正确;④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喝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④错误;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组织液增多,⑤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3.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或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或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5.【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因此顺着氧气运输方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因此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A错误;
B、形成脑水肿时,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因此水的扩散路径为:血浆→组织液,B错误;
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氧气,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错误;
D、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一道具有选择通透性的屏障,神经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因此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16.【答案】(1)②③;①;①
(2)②→⑤→③→①;6
(3)严重营养不良、过敏反应、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毛细血管壁。
(1)⑤为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图中液体含量最多的是①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能产生二氧化碳,故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细胞内液。
(2)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⑤毛细血管壁细胞→③组织液→①细胞内液;血浆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才能被①利用(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
(3)③为组织液,由于病理原因引起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的实例有:花粉过敏(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等、毛细淋巴管堵塞和肾小球肾炎等。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3、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17.【答案】(1)血浆;细胞内液
(2)血糖;肝糖原分解(成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非糖物质转化(为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3)NaHCO3与H2CO3、Na2HPO4与NaH2PO4
(4)6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其中A为消化液,属于外界环境;B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1)据图分析,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中含有红细胞,因此它表示血浆;C为细胞内液。
(2)假如①为淀粉,在小肠被消化为葡萄糖,而吸收,则所形成的②葡萄糖在血液中是血糖的主要成分,血液中②葡萄糖的来源除了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外,其来源途径还包括肝糖原分解(成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非糖物质转化(为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3)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主要的缓冲物质是H2CO3与NaHCO3、Na2HPO4与NaH2PO4可调节pH相对稳定。
(4)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来源,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两者间是拮抗关系。
4、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单选题
1.(2022·柯桥模拟)下列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丙酮酸 D.胃蛋白酶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尿素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
C、丙酮酸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2.(2022·湖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释放葡萄糖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
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的,与神经调节无关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人体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A正确;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可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B正确;
C、中暑是环境温度超出了机体自我的体温调节能力,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 血浆中的HCO3- 属于缓冲对中的物质,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C正确;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蛋白质含量高时血浆渗透压高,反之则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
(1)溶液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4.(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肠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血浆
C.流感病毒无法在内环境中增殖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细胞的代谢废物排到内环境,营养物质从内环境中获取,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细胞的维持,A正确;
B、肠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流感病毒需要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正确;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位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组成的几组易混概念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2022·兴城模拟)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液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乙表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故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乙组织液中,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甲血浆的成分,B错误;
C、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乙组织液比甲血浆更相似于淋巴,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下列各项中,能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受精
C.空气进入肺泡 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胃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精子进入卵细胞,属于进入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B错误;
C、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不是内环境,C错误;
D、肌肉注射是药液进入组织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主要由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3)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4)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 。
7.(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如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a与b之间、a与c之间均可双向交流物质
C.若图示方框为肱二头肌,则b中Ⅱ端比Ⅰ端的CO2的浓度高
D.b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b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A正确;
b、a、c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交换,B错误;
C、若图示方框为肱二头肌,顺着血流方向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故b中Ⅱ端比Ⅰ端的CO2的浓度高,C正确;
D、b血浆中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依次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2层膜),故至少要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c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b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a。
8.(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图。图中A ,B ,C代表液体,①、②、③代表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代表淋巴
B.③代表组织细胞
C.A液、B液和C液的成分完全相同
D.A ,B ,C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B代表淋巴,A正确;
B、③代表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正确;
C、A液、B液和C液的成分基本相同,但A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D、A、B、C均为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但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9.(2022高二下·兴宁期中)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可以与细胞外液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
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D.若婴儿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所有组织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A正确;
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据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错误;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②处组织液的液体会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10.(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
B.外界O2由红细胞转运并在肝脏区域进入血浆至少需经过6层细胞膜
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
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组成;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O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A错误;
B、外界O2由红细胞转运并在肝脏区域进入血浆至少需经过: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细胞膜)、跨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1层细胞膜)再从红细胞出来(1层细胞膜)进入肝脏区的血浆,共6层细胞膜,B正确;
C、肝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部分相同,C错误;
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产生CO2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扩散作用是小分子物质有浓度高的部位向浓度低的部位扩散,不需要能量, 不需要载体蛋白。
(2)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小分子物质每次经过上述中的细胞,都是穿过了2层细胞膜。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生,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如下:
阶段 场所 物质和能量变化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1C6H12O6 2C3H4O3 +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C3H4O3 +6H2O→6CO2+20[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 +大量能量
11.(2022·广东模拟)广东省是丝虫病的流行区,病原体的寄生部位是淋巴。丝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血液中含微丝蚴(丝虫的幼虫)的早期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受感染病人严重时导致毛细淋巴管阻塞,下肢肿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B.患者下肢肿胀是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
C.抽取机体血液进行成分检查,不适用于丝虫病的诊断
D.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部是淋巴,外部是组织液,它们都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B、“组织液→淋巴→血浆”为单向流动,由于淋巴回流至血浆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肿胀,B符合题意;C、抽取机体血液进行成分检查,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幼虫,可用于丝虫病的诊断,C不符合题意;D、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蚊虫,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分析】血浆、组织液、血细胞之间的关系
12.(2022高二下·龙江开学考)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②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③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④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B中,①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②错误;D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因此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③正确;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成为细胞内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2)体液的关系图如下:
(3)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3.(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①②
C.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D.血红蛋白属于④的成分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②组织液可以进入A毛细血管、C组织细胞内、D毛细淋巴管,A正确;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①血浆和②组织液,B正确;
C、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共同组成了体液,C正确;
D、血红蛋白存在于B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的生产环境及各环境的关系如下:
(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如下:
①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 血红蛋白、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等。②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如 消化酶、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③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 。
14.(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血浆成分稳定时内环境就保持稳态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增加
④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①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突触间隙有组织液,所以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①正确;②机体内环境不只包括血浆,所以仅血浆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保持稳态,②错误;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渗透到淋巴,淋巴液增加,③正确;④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喝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④错误;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组织液增多,⑤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3.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或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或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5.(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
B.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
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D.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因此顺着氧气运输方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因此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A错误;
B、形成脑水肿时,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因此水的扩散路径为:血浆→组织液,B错误;
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氧气,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错误;
D、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一道具有选择通透性的屏障,神经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因此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液体,⑤代表结构,A、B箭头代表血流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⑤生活的具体环境是 (填数字),图中液体含量最多的是 (填数字),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 (填数字)。
(2)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浆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才能被①利用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一个实例 。
【答案】(1)②③;①;①
(2)②→⑤→③→①;6
(3)严重营养不良、过敏反应、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毛细血管壁。
(1)⑤为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图中液体含量最多的是①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能产生二氧化碳,故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细胞内液。
(2)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⑤毛细血管壁细胞→③组织液→①细胞内液;血浆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才能被①利用(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
(3)③为组织液,由于病理原因引起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的实例有:花粉过敏(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等、毛细淋巴管堵塞和肾小球肾炎等。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3、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17.(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B、C 分别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B: C:
(2)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在血液中是 的主要成分,血液中②的来源除了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外,其来源途径还包括 。
(3)正常人体内B的 pH 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
(4)红细胞中的O2 进入 C 中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层脂双层。
【答案】(1)血浆;细胞内液
(2)血糖;肝糖原分解(成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非糖物质转化(为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3)NaHCO3与H2CO3、Na2HPO4与NaH2PO4
(4)6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其中A为消化液,属于外界环境;B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1)据图分析,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中含有红细胞,因此它表示血浆;C为细胞内液。
(2)假如①为淀粉,在小肠被消化为葡萄糖,而吸收,则所形成的②葡萄糖在血液中是血糖的主要成分,血液中②葡萄糖的来源除了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外,其来源途径还包括肝糖原分解(成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非糖物质转化(为②/葡萄糖进入血液)。
(3)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主要的缓冲物质是H2CO3与NaHCO3、Na2HPO4与NaH2PO4可调节pH相对稳定。
(4)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来源,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两者间是拮抗关系。
4、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