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一、单选题
1.(2022·绍兴模拟)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脂双层的原理制成,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的各脂质体大小不一定相同
B.甲处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
C.抗体可以使脂质体靶向作用于特定细胞或器官
D.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赋予脂质体的“刚性”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不同药物的分子大小,理化性质不同,所以形成的各脂质体大小不一定相同 ,A正确;
B、甲处是磷脂分子头部相对的地方,乙部是磷脂尾部相对的地方,而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甲处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 ,B正确;
C、抗体可以特异性的和抗原结合,因此脂质体靶向作用于特定细胞或器官,C正确;
D、胆固醇可以维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尾部比磷脂分子短,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2021高一上·成都期末)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一种脂质,磷酸“头”是亲水性的,脂肪酸“尾”是疏水性的,将磷脂放在水中搅拌后最不可能形成的纵切面形状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
【解析】【解答】A、磷脂的磷酸“头”是亲水性的,脂肪酸“尾”是疏水性的,在水中可以形成一个头部朝外,尾部朝内的单层圆球形状,A不符合题意;
B、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在水中单层磷脂尾部不能与水接触,B符合题意;
C、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会形成头部朝下,尾部朝上的单层磷脂分子层,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与D选项图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
3.(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 B.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4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1为糖蛋白,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A正确;
B、2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3是蛋白质,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4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的,一般是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吞,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特点如下:
(1)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2)膜的主要成分:磷脂和蛋白质。
(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有的嵌入、有的贯穿(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4)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表面,参与细胞识别。
4.(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膜中都含一定量的胆固醇
B.氧气、甘油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膜才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A错误;
B、氧气、甘油通过自由化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一样,膜蛋白在膜外为水溶性部分,嵌入膜内为脂溶性蛋白,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都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磷脂 。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 C、H、O、N、P 。
(2)因为细胞膜上含有磷脂成分,所有有一些脂溶性的物质如酒精和甘油等物质,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进入到细胞中,由此可以看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脂质有关。
(3)一些物质和离子通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到细胞中,这种运输中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有关。
5.(2022·杭州模拟)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质膜中均可运动,且互不影响
B.质膜具有不对称性的唯一原因是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C.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均有关联
D.载体蛋白是一类覆盖、镶嵌、贯穿于脂双层的蛋白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质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两者互相影响,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因此构成细胞膜的各种组分在膜两侧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B错误;
C、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有关,质膜上一种蛋白质能转运一种分子,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也有关,C正确;
D、载体蛋白一般贯穿在脂双层之间,协助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2022高一下·丽水月考)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染成橙黄色
B.磷脂和膜蛋白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
C.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染成橙黄色 ,A错误;
B、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膜蛋白也有亲水部位和疏水部分,B正确;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 脂质分为脂肪 、磷脂和固醇, 其中固醇[调节脂质]:又包括胆固醇 、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 磷脂:是细胞膜 、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其中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磷脂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磷脂双分子是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 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一般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是亲水的,贯彻或插入磷脂分子的蛋白质是疏水的。
7.(2022·浙江选考)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呈对称分布
B.温度变化会影响膜蛋白的运动速度
C.叶绿体内膜上存在与水裂解有关的酶
D.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膜两侧的蛋白质分布不对成,A错误;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具有流动性,温度会影响膜蛋白的流动速度,B正确;
C、光合作用水的裂解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而不是叶绿体内膜,叶绿体内膜上不存在与水裂解有关的酶,C错误;
D、神经元中信息的产生于传递与K+、Na+的运动有关,故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
8.(2021高三上·慈溪月考)在实验室,常用“染色排除法”来判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具体方法是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则不着色。该方法是利用了细胞膜的( )
A.保护细胞的功能
B.信息交流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
B.②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③来实现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①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是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A正确;
B、②为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②蛋白质来实现,C错误;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10.(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细胞,使其分散成单个,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融合。对这一现象起关键作用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
C.细胞有相互识别功能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同种的细胞才能相互识别。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11.(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解析】【解答】A、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无其它细胞器膜和核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罗伯 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科学家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并使之融合,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再根据这一实验及其他相关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故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5)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鼠细胞的膜蛋白,然后诱导二者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在37℃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12.(2021高三上·金华月考)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糖蛋白,种类和数量与质膜功能有关
B.②为磷脂,可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
C.③为胆固醇,可使质膜比较坚实
D.④为贯穿蛋白,可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①为糖蛋白,位于质膜的外侧,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其种类和数量与质膜功能有关,A正确;
B、苏丹Ⅲ染液是用于脂肪的检测,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错误;
C、动物细胞的细胞上具有胆固醇分子,其功能是使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同时比较坚实,C正确;
D、④为贯穿蛋白,可催化某些化学反应,如膜上的ATP合成酶既有运输作用,又有催化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
13.(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科学家将两种不同的海绵体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混合在一起培养,发现分离的细胞迅速重聚成团,并且只有同种海绵细胞才能聚集在一起。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细胞间信息交流
C.催化化学反应 D.实现能量转化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同种的细胞相互识别后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可从细胞中运出,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组成成分不能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14.(2021·浙江模拟)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膜中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膜蛋白是载体蛋白,能消耗ATP将无机盐离子运进或运出细胞
B.有些膜蛋白是糖蛋白,是信号分子的受体,同时也是通道蛋白
C.MHC分子也是一种膜蛋白,它使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D.细胞发生癌变会导致部分膜蛋白缺失,从而影响细胞功能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有些膜蛋白是载体蛋白,能消耗ATP,通过主动运输将无机盐离子运进或运出细胞,A正确;
B、有些膜蛋白是糖蛋白,是信号分子的受体,同时也是通道蛋白,B正确;
C、MHC分子是区分自己和非己的标志,并没有让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C错误;
D、细胞发生癌变会导致部分膜蛋白缺失,如糖蛋白减少,从而影响细胞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
15.(2021高一上·大庆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面
B.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壁
【解析】【解答】AC、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面,起支持和保护作用,AC正确;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属于多糖,B正确;
D、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能作为系统的边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上·房山期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 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 作用的糖蛋白。
(2)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答案】(1)蛋白质;流动性;识别
(2)随环境温度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1)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膜上的抗原蛋白结合,则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必须除去糖蛋白,人、鼠细胞膜才能融合在一起。(2)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因此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所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细胞膜没有融合在一起。
【分析】1、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与脂质组成,莫得功能是由蛋白质决定的,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否则不能融合。
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
4、膜的流动性和温度有关。
17.(2020高一上·温州期中)细胞膜是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根据下图细胞膜的模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细胞膜的 模型,可以看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
(2)图中4表示 分子,它主要位于该层的疏水环境中,但也具有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头部连接,使其具有 的调节作用。
(3)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 部分,图中1和2分别表示 和 两种物质,它不仅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且在 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通过 (成分)来实现的。
【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
(2)胆固醇;双重
(3)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糖蛋白;糖脂;细胞识别
(4)结构特性;膜蛋白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解答】(1)该图表示的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所组成,蛋白分子镶嵌、贯穿或镶嵌在表面。
(2)图中4表示胆固醇分子,它主要位于该层的疏水环境中,但也具有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亲水的头部连接。胆固醇在细胞膜上,既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又能增加膜的稳定性,还能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因此,其具有双重的调节作用。
(3)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水溶性部分位于膜两侧,脂溶性部分位于脂双层内。图中1和2分别表示糖蛋白和糖脂两种物质,它不仅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结构特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细胞膜的功能与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8.(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鉴别细胞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 。(填序号)
(2)①称为 ,由蛋白质分子和糖类分子结合形成。构成图中糖链的基本单位是 。
(3)构成④的分子是 ,组成元素为 ,有的还含有N。将其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
(4)构成②的基本单位是 ,结构通式为 。若②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由120个氨基酸参与肽链合成,共形成 个肽键。
(5)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请说出细胞膜中膜蛋白的功能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①
(2)糖蛋白;单糖(或葡萄糖)
(3)磷脂分子;C H O N P;A
(4)氨基酸;;118
(5)流动镶嵌模型;流动性;控制物质出入/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物质催化
【知识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1)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①。
(2)①是糖蛋白,由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构成糖链的基本单位是单糖。
(3)④是磷脂分子,其元素组成为:C H O P,有的还含有N,磷脂分子由一个亲水头端和疏水尾端构成,放入水中后,头端与水接触,尾端不与水接触,为A图所示。
(4)②是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借本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在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故②含有肽键118个。
(5)现有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中蛋白质有: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物质催化等功能。
【分析】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了一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0种。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一、单选题
1.(2022·绍兴模拟)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脂双层的原理制成,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的各脂质体大小不一定相同
B.甲处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
C.抗体可以使脂质体靶向作用于特定细胞或器官
D.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赋予脂质体的“刚性”
2.(2021高一上·成都期末)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一种脂质,磷酸“头”是亲水性的,脂肪酸“尾”是疏水性的,将磷脂放在水中搅拌后最不可能形成的纵切面形状是( )
A. B.
C. D.
3.(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 B.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4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4.(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膜中都含一定量的胆固醇
B.氧气、甘油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5.(2022·杭州模拟)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质膜中均可运动,且互不影响
B.质膜具有不对称性的唯一原因是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C.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均有关联
D.载体蛋白是一类覆盖、镶嵌、贯穿于脂双层的蛋白
6.(2022高一下·丽水月考)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染成橙黄色
B.磷脂和膜蛋白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
C.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
7.(2022·浙江选考)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呈对称分布
B.温度变化会影响膜蛋白的运动速度
C.叶绿体内膜上存在与水裂解有关的酶
D.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
8.(2021高三上·慈溪月考)在实验室,常用“染色排除法”来判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具体方法是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则不着色。该方法是利用了细胞膜的( )
A.保护细胞的功能
B.信息交流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9.(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
B.②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③来实现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10.(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细胞,使其分散成单个,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融合。对这一现象起关键作用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
C.细胞有相互识别功能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11.(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2.(2021高三上·金华月考)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糖蛋白,种类和数量与质膜功能有关
B.②为磷脂,可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
C.③为胆固醇,可使质膜比较坚实
D.④为贯穿蛋白,可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13.(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科学家将两种不同的海绵体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混合在一起培养,发现分离的细胞迅速重聚成团,并且只有同种海绵细胞才能聚集在一起。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细胞间信息交流
C.催化化学反应 D.实现能量转化
14.(2021·浙江模拟)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膜中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膜蛋白是载体蛋白,能消耗ATP将无机盐离子运进或运出细胞
B.有些膜蛋白是糖蛋白,是信号分子的受体,同时也是通道蛋白
C.MHC分子也是一种膜蛋白,它使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D.细胞发生癌变会导致部分膜蛋白缺失,从而影响细胞功能
15.(2021高一上·大庆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面
B.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上·房山期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 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 作用的糖蛋白。
(2)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17.(2020高一上·温州期中)细胞膜是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根据下图细胞膜的模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细胞膜的 模型,可以看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
(2)图中4表示 分子,它主要位于该层的疏水环境中,但也具有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头部连接,使其具有 的调节作用。
(3)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 部分,图中1和2分别表示 和 两种物质,它不仅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且在 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通过 (成分)来实现的。
18.(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鉴别细胞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 。(填序号)
(2)①称为 ,由蛋白质分子和糖类分子结合形成。构成图中糖链的基本单位是 。
(3)构成④的分子是 ,组成元素为 ,有的还含有N。将其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
(4)构成②的基本单位是 ,结构通式为 。若②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由120个氨基酸参与肽链合成,共形成 个肽键。
(5)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请说出细胞膜中膜蛋白的功能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不同药物的分子大小,理化性质不同,所以形成的各脂质体大小不一定相同 ,A正确;
B、甲处是磷脂分子头部相对的地方,乙部是磷脂尾部相对的地方,而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甲处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 ,B正确;
C、抗体可以特异性的和抗原结合,因此脂质体靶向作用于特定细胞或器官,C正确;
D、胆固醇可以维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尾部比磷脂分子短,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
【解析】【解答】A、磷脂的磷酸“头”是亲水性的,脂肪酸“尾”是疏水性的,在水中可以形成一个头部朝外,尾部朝内的单层圆球形状,A不符合题意;
B、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在水中单层磷脂尾部不能与水接触,B符合题意;
C、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会形成头部朝下,尾部朝上的单层磷脂分子层,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与D选项图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1为糖蛋白,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A正确;
B、2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3是蛋白质,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4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的,一般是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吞,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特点如下:
(1)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2)膜的主要成分:磷脂和蛋白质。
(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有的嵌入、有的贯穿(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4)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表面,参与细胞识别。
4.【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膜才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A错误;
B、氧气、甘油通过自由化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一样,膜蛋白在膜外为水溶性部分,嵌入膜内为脂溶性蛋白,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都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磷脂 。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 C、H、O、N、P 。
(2)因为细胞膜上含有磷脂成分,所有有一些脂溶性的物质如酒精和甘油等物质,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进入到细胞中,由此可以看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脂质有关。
(3)一些物质和离子通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到细胞中,这种运输中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有关。
5.【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质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两者互相影响,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因此构成细胞膜的各种组分在膜两侧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B错误;
C、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有关,质膜上一种蛋白质能转运一种分子,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也有关,C正确;
D、载体蛋白一般贯穿在脂双层之间,协助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染成橙黄色 ,A错误;
B、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膜蛋白也有亲水部位和疏水部分,B正确;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 脂质分为脂肪 、磷脂和固醇, 其中固醇[调节脂质]:又包括胆固醇 、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 磷脂:是细胞膜 、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其中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磷脂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磷脂双分子是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水性的“头部”排在外侧, 疏水性的“尾部”排在内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一般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是亲水的,贯彻或插入磷脂分子的蛋白质是疏水的。
7.【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膜两侧的蛋白质分布不对成,A错误;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具有流动性,温度会影响膜蛋白的流动速度,B正确;
C、光合作用水的裂解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而不是叶绿体内膜,叶绿体内膜上不存在与水裂解有关的酶,C错误;
D、神经元中信息的产生于传递与K+、Na+的运动有关,故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
8.【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①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是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A正确;
B、②为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②蛋白质来实现,C错误;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10.【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同种的细胞才能相互识别。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解析】【解答】A、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无其它细胞器膜和核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罗伯 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科学家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并使之融合,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再根据这一实验及其他相关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故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5)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鼠细胞的膜蛋白,然后诱导二者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在37℃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①为糖蛋白,位于质膜的外侧,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其种类和数量与质膜功能有关,A正确;
B、苏丹Ⅲ染液是用于脂肪的检测,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错误;
C、动物细胞的细胞上具有胆固醇分子,其功能是使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同时比较坚实,C正确;
D、④为贯穿蛋白,可催化某些化学反应,如膜上的ATP合成酶既有运输作用,又有催化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
13.【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同种的细胞相互识别后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可从细胞中运出,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组成成分不能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14.【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有些膜蛋白是载体蛋白,能消耗ATP,通过主动运输将无机盐离子运进或运出细胞,A正确;
B、有些膜蛋白是糖蛋白,是信号分子的受体,同时也是通道蛋白,B正确;
C、MHC分子是区分自己和非己的标志,并没有让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C错误;
D、细胞发生癌变会导致部分膜蛋白缺失,如糖蛋白减少,从而影响细胞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
15.【答案】D
【知识点】细胞壁
【解析】【解答】AC、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面,起支持和保护作用,AC正确;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属于多糖,B正确;
D、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能作为系统的边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6.【答案】(1)蛋白质;流动性;识别
(2)随环境温度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1)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膜上的抗原蛋白结合,则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必须除去糖蛋白,人、鼠细胞膜才能融合在一起。(2)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因此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所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细胞膜没有融合在一起。
【分析】1、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与脂质组成,莫得功能是由蛋白质决定的,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否则不能融合。
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
4、膜的流动性和温度有关。
17.【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
(2)胆固醇;双重
(3)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糖蛋白;糖脂;细胞识别
(4)结构特性;膜蛋白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解答】(1)该图表示的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所组成,蛋白分子镶嵌、贯穿或镶嵌在表面。
(2)图中4表示胆固醇分子,它主要位于该层的疏水环境中,但也具有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亲水的头部连接。胆固醇在细胞膜上,既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又能增加膜的稳定性,还能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因此,其具有双重的调节作用。
(3)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水溶性部分位于膜两侧,脂溶性部分位于脂双层内。图中1和2分别表示糖蛋白和糖脂两种物质,它不仅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结构特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细胞膜的功能与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8.【答案】(1)①
(2)糖蛋白;单糖(或葡萄糖)
(3)磷脂分子;C H O N P;A
(4)氨基酸;;118
(5)流动镶嵌模型;流动性;控制物质出入/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物质催化
【知识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1)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①。
(2)①是糖蛋白,由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构成糖链的基本单位是单糖。
(3)④是磷脂分子,其元素组成为:C H O P,有的还含有N,磷脂分子由一个亲水头端和疏水尾端构成,放入水中后,头端与水接触,尾端不与水接触,为A图所示。
(4)②是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借本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在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故②含有肽键118个。
(5)现有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中蛋白质有: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物质催化等功能。
【分析】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了一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0种。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