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炽热(zhì) 殚精竭虑(dān) 眼花缭乱(liáo)
B.镌刻(xié) 棋高一着(zhāo) 无怨无悔(huǐ)
C.坠毁(zhuì) 如火如荼(chá) 有恃无恐(shì)
D.娴熟(xián) 垂涎三尺(xián)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浩瀚 一瞬间 汹涌澎湃 迎风招展
B.湛蓝 戈壁滩 惊心动魄 时断时续
C.凛冽 颤巍巍 从容不迫 狂妄自大
D.绽放 文绉绉 零波海燕 空空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海军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当今时代需要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斗机在蔚蓝的天空尽显风采。
D.国庆阅兵时,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科研人员打开“嫦娥五号”返回器舱门,取出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并进行称重。
C.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D.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大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已有很大改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山路蜿蜒,翡翠般的山峦,青砖白墙的农家小屋,袅袅炊烟从绿海中薄纱般飘起,饭香混合着炒腊肉、小青菜的味道钻进鼻里。
B.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自己又达到什么程度呢 这一类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
C.来到民宿的人见了这装饰,无不惊叹:“这是什么工艺品 真好看!”
D.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新华社郑州9月28日电 当3D打印技术遇到千年石窟,会擦碰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在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北壁,一件一比一3D打印复制的佛首造像顺利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佛首和残像的断面完全吻合,实现了造像的准确复位。
7.八年级(1)班开展“科技——我与你同行”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6月23日9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北斗”收官之星奔向苍穹。请你代班长拟一则通知,提前一天通知本班同学上午9:30赶到阶梯教室,观看“北斗”收官之星发射直播。
通 知
(2)看完直播以后,学生王弘毅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的全面完成感慨颇多,为此写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A]“北斗一号”历经多年筹划钻研,开创了双星有源定位体制,打破了我国对国外导航定位技术的被动依赖;“北斗二号”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北斗三号”在星间链路、卫星寿命等技术创新上大放异彩,历经11年完成星座布署,实现全球组网覆盖。[B]从有源到无源,从全球到区域,“北斗人”用行动诠释了不断拼搏、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
①找出这段文字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②A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面加上“ ”。③B句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互换位置。
(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说说该标识的设计好在哪里。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海军首批生长模式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着舰资质认证
近了,近了,像凌波海燕,调整姿态,放下尾钩,对准跑道……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由远及近,随着“嘭”的一声,战机尾钩牢牢挂住了阻拦索,在辽宁舰甲板上划下一个巨大的“V”字。11月初的渤海湾,完成最后一架次飞行的张宇亮起身向舱外招手,打开座舱盖,健步走下战机。
此次成功驾机着舰,张宇亮和其他飞行学员顺利取得航母昼间着舰资质认证,光荣地成为航母舰载战斗机“尾钩俱乐部”的新成员。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实现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
这批年轻飞行员平均年龄20余岁,是海军首批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中直接培养出来的。这是海军探索检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培养路径的一次成功尝试,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全面贯通,标志着“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培养路径全面走开,对航母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随后举行的航母资质认证仪式上,年轻飞行员郑重地接过航母飞行资质证书。“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顺利实现‘改装模式’向‘生长模式’转变,是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承担此次训练认证任务的海军某舰载机试训基地领导孙宝嵩介绍,生长期班飞行时间短、空中经验少、安全风险高,基地坚持科学论证,严密组织,充分发挥现有装备最大使用效能,深化“基地化”组训方式改革。此次成功着舰,既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又提高了训练质效,对航母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
近年来,海军坚决贯彻军委决策部署,把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海军转型建设的紧要大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先后制定出台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一揽子方案措施,细化上百项任务清单,全面调整优化与生长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训练和保障体系,逐步构建起舰载战斗机、特种机、直升机、空中战勤和无人机“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以及改装、生长“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
生长学员成功取得航母着舰资质认证,翻开了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的新篇章,助推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驶上“快车道”,标志着海军航母战斗力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渤海湾的浩瀚长空,留下了海军航母部队官兵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加速海军转型建设的艰难探索和坚实印记,航母部队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舰载机出动效率逐步提升,不断拓展多种样式战术训练,实现了昼夜间攻防能力,舰机逐步实现深度融合。
(选自《解放军报》2020年11月06日)
8.通读这篇通讯,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有何特点 (2分)
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近了,近了,像凌波海燕,调整姿态,放下尾钩,对准跑道……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由远及近,随着“嘭”的一声,战机尾钩牢牢挂住了阻拦索,在辽宁舰甲板上划下一个巨大的“V”字。
10.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海军舰载机将构建怎样的培养体系 (3分)
11.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本篇通讯的语言特点。(4分)
答案
1. D A项,“炽”应读“chì”;B项,“镌”应读“juān”;C项,“荼”应读“tú”。
2. D “零波海燕”应为“凌波海燕”。
3. D “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用来形容“中国力量”错误。
4. B A项,语序不当,应将“试航”和“改装”互换位置;C项,语义重复,可删去“囊括并”或“并包揽”;D项,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提高”。
5. B 应把句中的逗号都改为问号,因为前三句是连续的问句,有几个问句就应使用几个问号。
6.示例:龙门石窟佛首实现“数字复位”。
7.(1)示例:
通 知
全体同学:
明天上午9:30到阶梯教室观看“北斗”收官之星发射直播,请勿缺席。
八年级(1)班班长
2020年6月22日
(2)①布—部 ②依赖 的局面 ③全球 区域
(3) 本题考查对标识的阐述。作答时,可结合主题,发挥想象和联想,阐述标识的设计理念。
[答案] 示例:标识主体造型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寓意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标识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体现出航天的属性特征;标识尾部的书法笔触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体现出豪迈拼搏的航天精神。
8.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
9. 本题考查语言鉴赏能力。本句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斗机的轻巧灵活,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们的期盼心情。巨大的“V”字,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暗示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战斗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们的期盼心情。同时描写舰载机着舰后,甲板上阻拦索的形状——一个“V”字,既写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喜悦之情。
10.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类题,一般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能用文中原句来回答的,尽量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答案] 逐步构建起舰载战斗机、特种机、直升机、空中战勤和无人机“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以及改装、生长“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
11.①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如“近了,近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着舰的期盼;“像凌波海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战斗机的灵活。②长短句结合使用,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如“调整姿态”“放下尾钩”运用短句,简短有力;“这是海军探索检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培养路径的一次成功尝试,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全面贯通,标志着‘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培养路径全面走开,对航母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长句的使用,更能完整地表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