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6 藤野先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6 藤野先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15: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藤野先生
1.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1)诘责(jí)  下咽(yàn)  深恶痛疾(wù)(  )
(2)畸形(qí) 发髻(jì) 抑扬顿挫(yì)(  )
(3)解剖(pāo) 瞥见(piē) 油光可鉴(jiàn)(  )
(4)绯红(fēi) 挟着(jiā) 杳无消息(yǎo)(  )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B.她只说要去国外,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
C.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我们不能不以为意,应该做到出门戴口罩,见面免握手,回家勤洗手等。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3.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读书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②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没有读书写作,他走在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的回头率的。③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④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⑤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⑥归根到底是来自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④句 D.第⑤句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5.对下列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分析: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B.“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
分析: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
C.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分析: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的“任性”,说明“我”对藤野先生的帮助还没有完全理解。
D.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分析:心理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与赵瑞蕻:一字师,忘年交
姜嘉镳
①我就读于温州师院中文系,忽然传来赵瑞蕻教授来校讲学的消息,喜出望外。我立即夹着笔记本抢先占据阶梯教室的前排,坐等瞻仰他的风采。赵先生出场了,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言谈之间,他那双厚厚的手掌不断摩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气温低,这样可以缓解冻手的感觉。
②他是翻译家兼诗人,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翻译出版了《红与黑》《卡斯特罗修道院女院长》《列宁》《吐古曼的春天》。上世纪90年代,他将自己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诗歌和浪漫主义》,出版诗集《梅雨潭的新绿》和《多彩的旅程》。
③我与他零距离接触是在1989年金秋。
④一日,温籍前辈作家马骅先生(笔名莫洛)给我寄来一张便笺说,永嘉大若岩风景管理处同志邀请他组织作家赴景区观光,并要我同行。十月的一天,我欣然赴约,同行的有马骅、唐湜、金江、洛雨、张宪文,以及洪禹平、王丽夫妇,特别是看到仰慕已久的赵瑞蕻先生分外高兴。据马先生说,赵先生是回家探亲,特地把他请来的。
⑤赵先生年逾古稀,银色头发纹丝不乱,精神矍铄,爬山途中,步履轻松,我紧随其后却气喘吁吁。我夸他身体健壮,他说自己坚持锻炼,还常洗冷水澡。从大若岩步行数公里,登上九龙漈瀑布的第一瀑亭子,大家在这里稍事休息。这是一座新修的亭子,管理处的同志介绍,瀑布分成九折,登顶要上千步,并请我们为这座新亭子做一副新对联。我仰观周边群山环抱,一条瀑布依山而下,就想起《西厢记 长亭》的结尾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斗胆在前辈作家前口占一联“四围山色藏飞瀑,千步云阶觅石门”。
⑥坐在我身旁的赵先生,略加思索,在我的耳边轻轻地以商量的口气说:“‘藏飞瀑’可否改作‘听飞瀑’ ‘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经他一提示,我顿开茅塞,事后我将经指点的对联寄到北京请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而今早已勒石于九龙漈瀑布的亭柱之上。赵先生成了我名副其实的“一字师”。
⑦一路上,我俩天南海北畅所欲言,亲密有加。游到楠溪江滩林时,摄影留念。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
⑧赵先生生于1915年,长我24岁,足足一辈,堪称实实在在的“忘年交”啊!
⑨回温后,我思索着,以什么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呢 我选择了一本以记叙故乡风土人情为主的散文集《小城遗风》寄给他,请他指教。1994年1月15日,他给我寄来他的论文集《诗歌和浪漫主义》和一封信。论文集的扉页题有“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鲁迅《摩罗诗力说》)嘉镳存正留念”。细察其笔迹,苍劲有力,拜读其亲笔来信足足有千数言。他说我的散文勾起他对故乡风物的回忆,如数家珍,乡情浓烈,宛如抒情散文,爱不释手。起初,我将其视作墨宝,夹在所赠的著作中,后来恐其丢失,又把它深藏在某牛皮纸档案袋里,可惜几经搬家,至今找它不着,后悔不已。
⑩我经常翻阅先生的著作,回味与他同游大若岩,成我“一字师”的情景……1999年1月15日,忽然传来噩耗,赵先生突发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令人痛惜不已!
还是马骅先生牵头,由九叶诗人之一唐湜,儿童文学作家金江以及著名妇科大夫、赵先生高中时的老同学吴性慧,下江心渡船,把他的骨灰撒向瓯江口,我尾随其后,一同送别他。
赵先生在《我的遗嘱》里留言:“永别了,灿烂的阳光和星光。永别了,家乡秀美的风景!无须追悼,任火焰拥抱我,请把骨灰撒入梅雨潭,瓯江滨!”我怀着沉重和崇敬的心情捧起先生的骨灰,轻轻地撒向波光粼粼的江面,让波涛推着它慢慢游向远方……安息吧!赵先生,您的灵魂永远紧贴在暖暖的故乡秀美的景色里。
(选自“中国作家网”2020年12月06日,有删改)
6.“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7.文中写了作者与赵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坐在我身旁的赵先生,略加思索,在我的耳边轻轻地以商量的口气说:“‘藏飞瀑’可否改作‘听飞瀑’ ‘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
(2)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
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赵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0.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2分)
11.白描是一种写作手法,指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地描画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在介绍藤野先生时,运用白描手法,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150字左右)
6 藤野先生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g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签,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  )      斗乱(  )
sǒng(  )起 发jì(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的理解,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书法作品的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对其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楷体,中正平稳。
B.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D.行云流水,笔画飘逸。
(2)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       ,         。(《藤野先生》)
(3)鲁迅的故事让大家深受感动,假如鲁迅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撰写一则颁奖词。(100字左右)
(4)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 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 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恢宏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逸事]
1.在东海大学时,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我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 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也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
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
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
5.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
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评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鹡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个注释本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淡水寒烟”
3.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3分)
4.“人物逸事”中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4分)
5.“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以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 请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3分)
@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 以蒋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 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
6.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4分)
答案
1.(1)jí—jié 
(2)qí—jī 
(3)pāo—pōu 
(4)jiā—xié
2. D A项,“深恶痛疾”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用在此处恰当。B项,“杳无消息”指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用在此处恰当。C项,“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在此处恰当。D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
3. C 第④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不可阻挡”后加上“的力量”。
4. B A项,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 D 这句话是对藤野先生的神态描写。
6.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答案] 外貌描写。表现了赵先生学识渊博的特点。
7.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从文章内容来看,第①段写赵瑞蕻老师为“我们”讲学,第⑤⑥段主要写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第⑦段主要写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第⑨段写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
[答案] 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
8.(1)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赵先生的谦逊及其对后辈的关爱。
(2)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赵先生与“我”关系的亲密。
9.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文中找到描写人物的句子,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
[答案] 文质彬彬,学识渊博,待人和蔼,热心助人。
10. 本题主要考查段落的作用。文段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要扣住文段的内容来谈;结构上,一般是照应文题、首尾呼应等。
[答案] 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赵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
示例: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答案
1.(1)fēi dǒu 耸 髻
(2)签—鉴 志—致
(3)反语
(4)“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
2.(1) D 该书法作品字体为楷书,D项是行书的特点。
(2) 仿写的时候要注意示例的格式,同时还要注意仿写的范围,要紧扣《藤野先生》的内容。
[答案] 示例:一本讲义 溢满师爱和热诚
(3)示例: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人景仰。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黑暗里彷徨,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你是最勇敢的战士,你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4)示例: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3. 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紧扣“百科名片”“艺术人生”“人物写真”三大板块,然后筛选、提取准确的信息。
[答案] 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画方面,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4. 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紧扣“人物逸事”“个人语录”中的关键信息作答。
[答案] 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布道者’”)。
5. 本题考查评价人物的能力。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评价要客观公正。
[答案] 示例一: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不遗余力,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的“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
示例二: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现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6. 本题考查结合体验谈启示的能力。先具体指出在生活中或阅读中体会到的“美的力量”有哪些,然后点明它(它们)是如何唤醒自己的心灵进而改变自己的,最后紧扣蒋勋的话做小结。
[答案] 示例: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充满美。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美妙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被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地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