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暴晒(pù) 储藏(chǔ) 隧道(suì)
B.金蜣(qiānɡ) 窠臼(kē) 塌陷(tā)
C.黏液(zhān) 罅隙(xià) 臃肿(yōnɡ)
D.徘徊(huí) 孵化(fū) 跳蚤(zǎ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蝉喜欢干躁、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暄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现在有一些学生迷恋抖音短视频,严重影响了学习,家长对此应该无动于衷,必须坚决制止。
B.在观看电影时,个别观影者无视他人的存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谈论观影感受,严重影响了其他人。
C.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不怀好意之人便无空子可钻。
D.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因其张合自如,便于携带,风行一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 )
(2)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 )
(3)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
6.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刚结网时,它们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结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其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④②③①⑤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7.综合性学习。
2021年“海洋生物科普宣传周”活动于12月28日启动,滨海中学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知之甚少,学校决定邀请海洋大学专家到校举办“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请你为这次讲座设计一个主题,要包含讲座的内容和目的。(不超过20字)
(2)请你整合下面两则材料中包含的主要信息,为学校举行的保护鲨鱼的宣传活动设计一则标语。(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因为过度捕捞,鲨鱼数量锐减,有些品种的鲨鱼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鲨鱼,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倡议公众减少鱼翅消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姚明、杨澜、郭晶晶等名人积极响应,义务担任护鲨“形象大使”,拒食鱼翅。
材料二 某环境组织的调查研究表明,鱼翅这种高档食品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水银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许含量的42倍,而水银对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有害。
[2020·枣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了清韵(节选)
秦自民
①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
②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脱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③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
④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都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100多颗。产卵造成新梢枝条组织损伤,切断了树枝的运输系统,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样树枝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水分不足而慢慢枯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许知道蝉是害虫,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说他当年亲手栽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因为没人照料,如今无数的鸣蝉已经将原本翠绿的树叶破坏殆尽了。
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蝉虽然伤害树木,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8.从选文第③段来看,在中国古代,蝉被赋予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3分)
9.选文第②③段中,多处列举了一些朝代节点,请简要分析这两段的说明顺序。(3分)
10.选文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分)
11.“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能够反映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结合选文第⑤段,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植物→蝉→大山雀→黄眉
B.露水→蝉→螳螂→大山雀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露水→蝉→大山雀→螳螂
答案
1. B A项,“暴”应读“bào”;C项,“黏”应读“nián”;D项,“徊”应读“huái”,“蚤”应读“zao”。
2. B A项,“躁”应为“燥”;C项,“粘”应为“黏”;D项,“暄”应为“喧”。
3. A A项,“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毫无顾忌”指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C项,“不怀好意”指没安好心。D项,“张合自如”指打开闭合不受拘束。
4. A B项,句式杂糅,可把“丢失的”或“的失主”去掉;C项,搭配不当,“加快”和“规模”搭配不当,应把“和规模”去掉;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所以”改为“因为”。
5.(1)举例子
(2)列数字
(3)作比较
6. B ④句点明说明对象;②句写红蜘蛛结网的地点;①句紧承②句,具体写结网的过程;③句写用网捕食,根据“如此巨大的网”和①句中的“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可知③句紧承①句;⑤句写捕食成功,分享大餐,应放在最后。
7.(1) 为讲座设计主题要紧扣“海洋生态环境”,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
[答案] 示例:推广海洋生物知识,提高海洋保护意识。
(2) 设计标语,要注意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答案] 示例一:鲨鱼无罪,鱼翅有毒;保护鲨鱼,远离鱼翅。
示例二:鱼翅是人类杀害鲨鱼的理由,也是鲨鱼报复人类的武器。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锁定答题区域为第③段,紧扣曹植、陆云、郭璞对蝉的评价作答即可。
[答案] 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②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③出污秽而不染,洁净、高洁。
9.采用时间顺序,按照“商周”“先秦到汉代”“汉晋时代”“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这样的顺序,依次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
10.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及说明方法的辨识。第一问:紧扣第④段首句作答即可。第二问:为了说明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作者举了雌蝉的例子,并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最后还引用了《初归石湖》中的记载。
[答案] 特点: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运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