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六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六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17: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4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畎亩(  )   傅说(  )   拂士(  )
拂乱(  ) 始龀(  )  箕畚(  )
魁父(  )  陇断(  ) 按辔(  ) 
弓弩(  ) 诏书(  )  燕脂(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9分)
(1)富贵不能淫
(2)天子为动
(3)人恒过
(4)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5)而后喻
(6)已而之细柳军
(7)固不可彻
(8)虽我之死
(9)自将磨洗认前朝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4分)
(1)池非不深也
古义:         今义: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4)惩山北之塞
古义:         今义: 
4.古诗文默写。(10分)
(1)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杜甫的《春望》中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         ”,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          ”。
(6)当一个人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受时,可以引用李清照《渔家傲》中的句子:           ,            。
(7)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形势变化的诗句是:            ,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十余年来,油溪桥村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手提肩扛走出了一条村民自治的致富之路。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明水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6.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
A.②④⑤⑥①③     B.③④⑥②⑤①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④⑥⑤②①
7.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7分)
(1)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2分)
演变规律:
(2)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分)
A.松间鸣好鸟  B.鸟鸣山更幽  C.泉和万籁声
D.风定花犹落  E.窗外见南山
①上联:  A     下联:     
②上联:     下联: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2分)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5分)
渔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请任选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3分)
9.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15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 ”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 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无地置土
(4)公遂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12.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13.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
1.quǎn yuè bì fú chèn běn kuí lǒng pèi nǔ zhào yān
2.(1)使……惑乱,迷惑。
(2)感动。
(3)常常。
(4)真正,确实。
(5)了解、明白。
(6)不久。
(7)通达,这里指改变。
(8)即使。
(9)拿,取。
3.(1)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2)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讨;征用。
(3)古义:用这些办法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4)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4.(1)欲辨已忘言
(2)国破山河在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6)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 A 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C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后加上“的品格”;D项,语序不当,“自强、复兴和独立”应改为“独立、自强和复兴”。
6.C 
7.(1)马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①E ②D B
(3)示例: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8.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赏析词句的角度有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等。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示例一:这两句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星河欲转”写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写海上起风后,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丰富。
示例二:“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9. 本题考查对词人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本题,应从整体上理解,上片创造出一个把梦境与真实、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下片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露出词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表达了词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意思对即可)
10.(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3)安放,放置。(4)于是,就。
11.(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12.愚公 愚公妻子 (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
13.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参考译文]
[乙] 鲁公修建园子,想挖一个水池,(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了下来。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孩子被绊倒吗 ”鲁公又停了下来。(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方法)去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增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不够,很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又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