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三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三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17: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曦月(xī)   素湍(tuān) 绝(yǎn)  荇菜(xìnɡ)
B.沿溯(sù)  襄陵(xiānɡ)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C.纸鸢(yuān)  横柯(kē) 经纶(lún)  戾天(lì)
D.伏枥(lì) 萋萋(qī)  缥碧(piāo)  属引(zh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良多趣味(甚,很)
B.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C.东皋薄暮望(接近)
D.属引凄异(属于)
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B.《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C.《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画家,字摩诘,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代表诗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即“书信”,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
5.按要求默写诗文。(10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2)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野望》中描绘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7)《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6.名著阅读。(7分)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穿越重重封锁,深入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很多红军将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胡子又长又黑”的  ,喜欢打球的红军统帅    ,乐观、豁达、勇敢的    ,身材高大、看上去像林肯的    。(4分)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3分)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上面语段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你对“勇者”的理解。
7.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请你用说明性文字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
(2)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3分)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
[甲]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早 兴①
[唐]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为诗人任杭州刺史的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狗、鸟这两种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鸟儿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夜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9.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3分)
10.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 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三更)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放杖而笑 释担而立
C.予欣然从之 山川之美
D.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1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月色之美和儋州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及当地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答案
1. D “缥”应读“piǎo”。
2. D “属”,连接。
3.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C 王维不是边塞诗人,而是山水田园诗人。
5.(1)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仍怜故乡水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
(6)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1)周恩来 朱德 彭德怀 毛泽东
(2)红小鬼 示例:我认为“勇者”是信念坚定、乐观坚强的人。“红小鬼”们相信红军,相信革命,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困苦,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就是真正的“勇者”。
7.(1)示例:漫画左边是一只大碗,碗上面写着“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碗中盛放着鱼、白菜等食物。右边是一名食品执法人员,这名食品执法人员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一个西红柿,在用放大镜观察西红柿,左上方是他说的话“不能掉以轻心”。
(2)示例:说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执法部门通过检查,增强学校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从而保证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意思对即可)
8. C “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夜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不是“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
9.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首先找到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然后紧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莺”“燕”,看它们的修饰成分,如“几处”“早”“谁家”“新”,最后从修饰成分入手分析早春的特色。
[答案] 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这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新”一起用,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10.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情感的赏析。从“最爱湖东行不足”和“睡觉心空思想尽”,可知两首诗都是直接抒情。从甲诗“最爱湖东行不足”可知,“最爱”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西湖美景的喜爱。从乙诗所写的“睡觉心空”“乡梦不多成”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 抒情方式:两首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11. C “过”是“拜访”的意思。
12.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3. B A项,“然”的意思分别是“……的样子”“然而”;B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C项,“之”分别是“代词,指他们”“结构助词,的”;D项,“于”分别是“介词,在”“介词,对于”。
14.D
[参考译文]
  [乙] 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他们)说:“如此美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走走吗 ”我高兴地跟随着他们。走到城西,进入和尚的住所,经过小巷,汉族百姓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做生意的人很多。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已经第二次发出了鼾声。(我)放下拐杖笑起来,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走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