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 涟漪( ) 簪缨散( )
藕花( ) 鸥鹭( ) 轻舟短棹(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轻舟短棹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3)常记溪亭日暮
(4)中原乱,簪缨散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沉醉/不知/归路
B.无可奈何/花落去
C.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D.隐隐笙歌/处处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浣溪沙》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代表作。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
B.《采桑子》是南宋文学家欧阳修歌咏颍州西湖春景的佳作。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折射出了词人辞官退隐后从容自适的心境。
C.《相见欢》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D.《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写出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得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5.默写填空。
(1)兴尽晚回舟, 。 (李清照《如梦令》)
(2)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3)金陵城上西楼, 。 (朱敦儒《相见欢》)
(4) ,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
(5)晏殊《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 。
(6)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颍州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的句子是: 。 , 。
(7)朱敦儒《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达官显贵南逃的往事,抒发了对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 ,
(8)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因景色迷人而乐不思归的句子是: , 。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8.这首词围绕“ ”来写,描述了泛舟西湖的总体观感。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 请具体分析,并说说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宋]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0.试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表达效果。
1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2020·德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责 子
[东晋]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14.“纸笔”代指 ,“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 ,“杯中物”代指 。(3分)
15.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情深,你怎么看 (4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甲] 浣溪沙(其一)
[宋] 苏 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①,黄童白叟聚睢盱②。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乙] 浣溪沙(其三)
[宋] 苏 轼
麻叶层层檾③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④。 垂白⑤杖藜抬醉眼,捋青⑥捣⑦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 ①乌:乌鸦。②睢盱(suīxū):喜悦的样子。③檾(qǐng):同“苘”。④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⑤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⑥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制成的干粮。⑦(chǎo):炒熟的米粉或面粉。
1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两首词都描写了农村的美丽风光和生活情趣。
B.甲词首句写温暖的夕阳染红潭水,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动的景象。
C.乙词上片写农事活动,下片写词人对农民生活的采访。
D.甲词末句写谢雨归家后向采桑姑细细说来的情景,乙词末句写询问老翁能否丰收。
1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词写景状物,语言明丽清新;乙词场景逼真,富有情趣。
B.甲词上片动静结合巧妙,虚实相互映衬,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C.乙词下片前两句表现了村中农民生活仍然有困难。
D.乙词借“老翁”的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
答案
1.wēiyí liányī zānyīnɡ ǒu lù zhào
2.(1)桨。
(2)请人代自己做。
(3)溪边的亭子。
(4)代指达官显贵。
(5)奋力把船划出去。
3. C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4. B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
5.(1)误入藕花深处
(2)一曲新词酒一杯
(3)倚清秋
(4)轻舟短棹西湖好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7)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8)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6.夕阳 落花 归燕
7.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感情。
8.西湖好
9.主要运用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西湖春色。下片一、二句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幽静。这样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悦心情。
10.这一句融情于景,写日薄西山,余晖暗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抒发了词人沉痛的感慨。
11.抒发了词人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12.“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3.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14.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纸笔”在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学习、读书等;“志学”,题干已经给出是出自《论语》的典故,联系学过的《 论语 十二章》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再联系前后句同位置内容都是在介绍孩子的年龄,可知这里也应该表示年龄,孔子说的是十五岁志于学,可知这里应代指十五岁。“杯中物”,联系陶渊明的生平,可知这里指的是酒。
[答案] 学习、读书 十五岁 酒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用意的探究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觉得是批评儿子,可以抓住诗歌中所写各个儿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的缺点来分析;如果觉得是舐犊情深,可以抓住本诗语言诙谐的特点,从表现出慈祥、爱怜的父子深情来分析。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示例二:我认为是舐犊情深,诗歌语言夸张诙谐,表面是责子不争,实则爱之甚切。
16. D “能否丰收”错误,应是“何时成熟”。
17. B “虚实相互映衬”有误,上片未写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