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ì) 尴尬(gà) 粗劣(li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蒙昧(mèi)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髭”应读“zī”;B.“胄”应读“zhòu”;C.“垠”应读“yín”。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警察面前,身材矮小又器宇轩昂的小偷不得不将偷窃的财物交了出来。
B.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C.在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享受清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
D.每当上司训话时,她总是颔首低眉,不争辩。
【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器宇轩昂”指气度不凡,为褒义词,用于贬义语境不适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2021八上·大竹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文章。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文章刻画了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特征和他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D.《美丽的颜色》中的玛丽·居里,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
【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列夫·托尔斯泰;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并不是英国作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茨威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茨威格的《三作家》。
4.依次填入下面句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 了过来,又稳又准, 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 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A.刺 切中 控制 探索
B.刺 击中 控制 探寻
C.扎 击中 抑制 探寻
D.扎 切中 抑制 探索
【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选择其中的两个空做参考点。根据实物的特点“ 锃亮的钢刀 ”。用“刺”准确,而“切中”要害不准确。根据上下文文意或前后搭配作出选择。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语段,注意准确辨析语句间的关系,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及其特征,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最后要将文段连起来阅读,增强语感检验。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B.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不会找到幸福。
C.这道月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案】B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A,比喻;C,比喻;D、夸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选项逐项进行辨析、判断。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项,缺少宾语,“养成”缺少宾语,应在“读经典名著”后面加“的习惯”;
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对托尔斯泰”前面加“是否”;
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A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这句话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丰富性和敏锐性。只有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这是对托尔斯泰眼睛的评价。短短一句,内涵丰富。
8.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默默无声 藏污纳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质疑 暗然失色
错别字
改正
【答案】烂;洉;威;皇;质;暗;滥;垢;危;惶;置;黯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的辨析。 烂 - 滥 , 洉 - 垢 , 威 - 危 , 皇 - 惶 , 质 - 置 , 暗 - 黯
故答案为: 1、烂;洉;威;皇;质;暗2、滥;垢;危;惶;置;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9.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 胡子 眉毛 头发 都不过是用以包装 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其他部件”后面的内容为提示的内容,用“ —— ”,“胡子”“眉毛”“头发”三者为并列的词语,用“ 、 ”,“头发”后面用“ , ”,“包装”和“保护”之间用“ 、 ”。
故答案为: —— 、 、 , 、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老友蔡澜
金 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多次去过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看来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气,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文章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插叙的作用】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理解文意】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分析写作手法】
【答案】(1)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2)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3)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4)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5)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插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本文是对蔡澜的描写和刻画,表现蔡澜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文中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是对蔡澜的侧面烘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结合“ 令狐冲、段誉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的性格,他们较之 郭靖、乔峰更加潇洒自若。 ⑶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题干的提示,本句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抓中心句可知,本段的中心是“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 ”据此概括。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 ”“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 ”据此概括。⑸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
故答案为:⑴ 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⑵ 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⑶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⑷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⑸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记叙的常见顺序,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需要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本,掌握理解文章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把各自的方法概括出来进行比较即可。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树冠硕大。
②树荫底下放着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体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师傅有把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儿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声,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③“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④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 ”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⑤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问题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⑥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于是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⑦我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门铃就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呢!”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⑧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向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有删改)
(1)文章以邵师傅磨剪刀为线索展开叙述,请理清文脉,在方框里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老杨树下》有什么作用
【答案】(1)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2)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3)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⑴本体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第 ① ~ ② 自然段写烧师傅与老太太讲价钱;第 ③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第 ④ ~ ⑤ 自然段邵师傅讲述磨刀经历;第 ⑥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第 ⑦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最后写的是邵师傅离开。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本句中“ 喘 ”“ 举 ”“ 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 ”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是对邵师傅动作、语言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同时写出邵师傅寻找失主的不易; 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
⑶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主要看文段的内容与行文需要之间的联系。本段文字属于插叙, 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所以与文本的表达很有必要,故不能删除。
⑷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老杨树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思考:在普通的老杨树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引导读者阅读文章。
故答案为: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⑶ 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⑷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点评】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⑷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三、语言表达
12.八年级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写颁奖词] 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则颁奖词。
(3)[续写语句] 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 , ; ,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4)[写招领启事] 2019年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付冉在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托尔斯泰》,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手写的鼓励话语和签名。请你帮他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答案】(1)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示例: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3)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4)招领启事
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有位同学在我校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的手写字迹。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中学广播室
2019年10月12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拟写宣传标语的要求:紧扣主题,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式大致整齐,结构相对,在写法上应注意:紧扣主题来写。示例: 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⑵本题要求写一段颁奖词。结合课文的内容,注意人物的形象、贡献和精神,写颁奖词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其事迹和精神,然后要表达对人物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注意语言的精炼、连贯和感染力。此题五唯一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 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仿写能力。结合上句的句式特点,联系对人物作品进行仿写即可。如: 读冰心的诗歌, 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 。 读培根的随笔 ,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⑷本题考查对应用文的写作,注意基本的格式要求,结合题干的提示,交代清楚内容。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要紧扣主题进行拟写,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句式的整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颁奖词的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颁奖词的基本写作要求,要结合对人物的了解和概括,注意体现人物的精神,语句要有激情,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⑶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要求与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呼后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⑷本题考查考生应用文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和格式,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
1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答案】(1)比喻
(2)比喻、夸张
(3)排比
【知识点】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和理解。(1)该句子把“胡髭”比作“植被”。故修辞方法为比喻。(2)把“大胡子”比作“滔滔白浪”,而且夸大表现胡子。故修辞方法为比喻和夸张。(3)几句话结构上相似,语气相同。都包含“可以像”。故修辞方法为排比。
故答案为:⑴ 比喻 ⑵ 比喻、夸张 ⑶ 排比
【点评】修辞方法的考查,要学会根据句子的特征、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等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ì) 尴尬(gà) 粗劣(li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蒙昧(mèi)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警察面前,身材矮小又器宇轩昂的小偷不得不将偷窃的财物交了出来。
B.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C.在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享受清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
D.每当上司训话时,她总是颔首低眉,不争辩。
3.(2021八上·大竹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文章。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文章刻画了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特征和他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D.《美丽的颜色》中的玛丽·居里,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
4.依次填入下面句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 了过来,又稳又准, 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 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A.刺 切中 控制 探索
B.刺 击中 控制 探寻
C.扎 击中 抑制 探寻
D.扎 切中 抑制 探索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B.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不会找到幸福。
C.这道月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7.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8.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默默无声 藏污纳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质疑 暗然失色
错别字
改正
9.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 胡子 眉毛 头发 都不过是用以包装 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老友蔡澜
金 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多次去过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看来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气,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文章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插叙的作用】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理解文意】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分析写作手法】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树冠硕大。
②树荫底下放着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体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师傅有把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儿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声,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③“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④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 ”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⑤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问题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⑥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于是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⑦我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门铃就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呢!”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⑧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向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有删改)
(1)文章以邵师傅磨剪刀为线索展开叙述,请理清文脉,在方框里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老杨树下》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表达
12.八年级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写颁奖词] 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则颁奖词。
(3)[续写语句] 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 , ; ,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4)[写招领启事] 2019年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付冉在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托尔斯泰》,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手写的鼓励话语和签名。请你帮他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1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髭”应读“zī”;B.“胄”应读“zhòu”;C.“垠”应读“yín”。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器宇轩昂”指气度不凡,为褒义词,用于贬义语境不适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列夫·托尔斯泰;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并不是英国作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茨威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茨威格的《三作家》。
4.【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选择其中的两个空做参考点。根据实物的特点“ 锃亮的钢刀 ”。用“刺”准确,而“切中”要害不准确。根据上下文文意或前后搭配作出选择。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语段,注意准确辨析语句间的关系,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及其特征,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最后要将文段连起来阅读,增强语感检验。
5.【答案】B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A,比喻;C,比喻;D、夸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选项逐项进行辨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项,缺少宾语,“养成”缺少宾语,应在“读经典名著”后面加“的习惯”;
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对托尔斯泰”前面加“是否”;
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这句话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丰富性和敏锐性。只有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这是对托尔斯泰眼睛的评价。短短一句,内涵丰富。
8.【答案】烂;洉;威;皇;质;暗;滥;垢;危;惶;置;黯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的辨析。 烂 - 滥 , 洉 - 垢 , 威 - 危 , 皇 - 惶 , 质 - 置 , 暗 - 黯
故答案为: 1、烂;洉;威;皇;质;暗2、滥;垢;危;惶;置;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9.【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其他部件”后面的内容为提示的内容,用“ —— ”,“胡子”“眉毛”“头发”三者为并列的词语,用“ 、 ”,“头发”后面用“ , ”,“包装”和“保护”之间用“ 、 ”。
故答案为: —— 、 、 , 、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10.【答案】(1)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2)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3)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4)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5)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插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本文是对蔡澜的描写和刻画,表现蔡澜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文中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是对蔡澜的侧面烘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结合“ 令狐冲、段誉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的性格,他们较之 郭靖、乔峰更加潇洒自若。 ⑶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题干的提示,本句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抓中心句可知,本段的中心是“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 ”据此概括。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 ”“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 ”据此概括。⑸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
故答案为:⑴ 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⑵ 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⑶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⑷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⑸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记叙的常见顺序,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需要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本,掌握理解文章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把各自的方法概括出来进行比较即可。
11.【答案】(1)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2)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3)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⑴本体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第 ① ~ ② 自然段写烧师傅与老太太讲价钱;第 ③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第 ④ ~ ⑤ 自然段邵师傅讲述磨刀经历;第 ⑥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第 ⑦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最后写的是邵师傅离开。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本句中“ 喘 ”“ 举 ”“ 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 ”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是对邵师傅动作、语言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同时写出邵师傅寻找失主的不易; 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
⑶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主要看文段的内容与行文需要之间的联系。本段文字属于插叙, 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所以与文本的表达很有必要,故不能删除。
⑷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老杨树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思考:在普通的老杨树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引导读者阅读文章。
故答案为: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⑶ 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⑷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点评】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⑷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12.【答案】(1)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示例: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3)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4)招领启事
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有位同学在我校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的手写字迹。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中学广播室
2019年10月12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拟写宣传标语的要求:紧扣主题,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式大致整齐,结构相对,在写法上应注意:紧扣主题来写。示例: 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⑵本题要求写一段颁奖词。结合课文的内容,注意人物的形象、贡献和精神,写颁奖词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其事迹和精神,然后要表达对人物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注意语言的精炼、连贯和感染力。此题五唯一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 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仿写能力。结合上句的句式特点,联系对人物作品进行仿写即可。如: 读冰心的诗歌, 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 。 读培根的随笔 ,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⑷本题考查对应用文的写作,注意基本的格式要求,结合题干的提示,交代清楚内容。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要紧扣主题进行拟写,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句式的整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颁奖词的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颁奖词的基本写作要求,要结合对人物的了解和概括,注意体现人物的精神,语句要有激情,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⑶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要求与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呼后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⑷本题考查考生应用文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和格式,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
13.【答案】(1)比喻
(2)比喻、夸张
(3)排比
【知识点】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和理解。(1)该句子把“胡髭”比作“植被”。故修辞方法为比喻。(2)把“大胡子”比作“滔滔白浪”,而且夸大表现胡子。故修辞方法为比喻和夸张。(3)几句话结构上相似,语气相同。都包含“可以像”。故修辞方法为排比。
故答案为:⑴ 比喻 ⑵ 比喻、夸张 ⑶ 排比
【点评】修辞方法的考查,要学会根据句子的特征、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等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