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piǎo)碧 急湍(tuān)甚箭
B.互相轩邈(miǎo) 泠(lìng)泠作响
C.嘤(yīng)嘤成韵 鸢飞戾(lì)天
D.经纶(lún)世务 横柯(kē)上蔽
2.下列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哀转久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D.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3.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4.(2020八上·昌平月考)下列文学常识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徐霞客—《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D.《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中宰相”—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昧。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文眼”统照全篇,高度概括和赞叹了富春江风光。
D.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在写景上先“水”后“山”,详写“水”,略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对山水美景的描绘。
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同 ,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 ,
7.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①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②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8.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 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开创一代诗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众,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辞。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ɡ)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西
②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③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④余俟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11.拓展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因驭黄檗人往,不二,山中人王维白。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足下方温经
饭讫而去
步仄径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选段哪几句写了作者想象中的春光?
(4)“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四句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好处?
12.文言文阅读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不可名状
胜境
彰示来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表达
13.吴均笔下美丽的富春江,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景特点。
14.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 ,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泠”应读“líng”。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C项都为“全,都”;A项,独一无二/消失;B项,数词/众多的;D项,白天/阳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3.【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句意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4.【答案】A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三峡/郦道元;与朱元思书;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A.课文《三峡》选自的是郦道元的《水经注》,而不是徐霞客。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认真学习课文,多做积累和整理工作。
5.【答案】D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文章详写“山”,略写“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是对文章布局谋篇,及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6.【答案】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反;返;返回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通假字的辨识能力,注意紧扣语境进行分析解释即可。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意思是: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故答案为:
①“转”通“啭”,鸟叫声;
②“反”通“返”,返回。
【点评】通假字大多读音相同或相近。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7.【答案】至、到达;罪过;乖张;筹划、治理;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故答案为:
(1)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 解释词义、字义 等考点的理解。
8.【答案】南朝齐梁;吴均体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有时候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频繁识记。
故答案为:南朝齐梁;吴均体。
【点评】此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做此类试题,只有注意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
9.【答案】(1)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重点词: 俱:都,共色:同样颜色。 句意: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重点词:“转”通“啭“,鸟叫声。则:就 。:句意:(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
故答案为:⑴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⑵(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0.【答案】(1)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2)向西行进(向西前进);遗憾;稍微;等待,等到
(3)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显耀,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了。(或:假使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
(4)不用生造的词语,不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取法自然。
(5)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的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该句子可根据句义来划分,句义:我又抽空把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停顿是:间 以 王 回/文 示 之/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世 所 无 有。
(2)①句意为:与舟船侍从再向西走,西:向西行进。
②句意为: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恨:遗憾。
③句意为: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少:稍微。
④句意为:等到京城后写信告你。俟:等待,等到。
(3)句中重点词语有如:像这样;句意为: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再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4)由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用自己的话说是: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任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故答案为:(1)间 以 王 回/文 示 之/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世 所 无 有
(2)①向西行进;②遗憾;③稍微;④等待,等到
(3)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再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4)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任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5)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11.【答案】(1)正在;离开;漫步
(2)①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魚]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4)写出山中幽远的情景,以声音来衬托环境的空旷寂静,使作者思绪纷起。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古今异意词的翻译,“步”是动词,“漫步”的意思。
⑵文言文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注意“岂”是“难道”的意思。
⑶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所写的内容,然后了解作者实写和虚写的内容,从而做出正确回答。
⑷“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四句意思是“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体现出空旷寂静氛围,让人思绪悠远。
故答案为:⑴正在;离开;漫步
⑵①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⑶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魚]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⑷写出山中幽远的情景,以声音来衬托环境的空旷寂静,使作者思绪纷起。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常见实词”,即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测出来;三是“理解”,即不考一些名词术语,而是侧重于考查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应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活用词等语言现象。一词多义,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除假借义而外,引申义、比喻义与本义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意义联系,其中本义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往往又联系着字形。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 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 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 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表达内容的理解。本题回答时,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段首句子“当待春中”来寻找答案。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12.【答案】(1)说出;美好;宣扬
(2)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
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与朱元思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该题注意“名”是动词,“说出”的意思,“彰”也是动词,“宣扬”的意思。
⑵注意“激注”是“激荡倾注”的意思,“逸民退士”是“有闲情逸致的人、隐士”的意思。
⑶该句的意思是“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前半句陈述很久以来,表达时间概念;无人来此欣赏,表达人迹罕至的事实。后半句表达自己的行为和遗憾心情。据此便可以正确断句了。
⑷《右溪记》先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再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说出;美好;宣扬
⑵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⑷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弄清全文大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正确停顿。断句的基础在于对句子的准确理解,然后依据句意进行停顿。
⑷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13.【答案】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天下的美于一身。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诗文。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诗文中的神韵。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她的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在这儿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心如止水,真正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她绝,却真实;她险,却活泼,令人不得不爱啊!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另外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介绍清楚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故答案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天下的美于一身。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诗文。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诗文中的神韵。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她的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在这儿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心如止水,真正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她绝,却真实;她险,却活泼,令人不得不爱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导游词的拟写能力。写导游词,要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三峡景点的资料。
14.【答案】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续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仿写语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故答案为: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仿写句子要做到“形同意谐”。 首先要看“形”,做到与例句“形同”。什么句式?什么修辞?语法特点怎样?词和词怎么组合(关注到词性)?甚至字数多少?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形”的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其次要看“意”,做到与例句“意谐”。主旨相同,情趣情趣一致,语言风格谐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piǎo)碧 急湍(tuān)甚箭
B.互相轩邈(miǎo) 泠(lìng)泠作响
C.嘤(yīng)嘤成韵 鸢飞戾(lì)天
D.经纶(lún)世务 横柯(kē)上蔽
【答案】B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泠”应读“líng”。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下列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哀转久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D.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C项都为“全,都”;A项,独一无二/消失;B项,数词/众多的;D项,白天/阳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3.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句意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4.(2020八上·昌平月考)下列文学常识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徐霞客—《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D.《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中宰相”—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答案】A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三峡/郦道元;与朱元思书;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A.课文《三峡》选自的是郦道元的《水经注》,而不是徐霞客。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认真学习课文,多做积累和整理工作。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昧。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文眼”统照全篇,高度概括和赞叹了富春江风光。
D.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在写景上先“水”后“山”,详写“水”,略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对山水美景的描绘。
【答案】D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文章详写“山”,略写“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是对文章布局谋篇,及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同 ,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 ,
【答案】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反;返;返回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通假字的辨识能力,注意紧扣语境进行分析解释即可。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意思是: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故答案为:
①“转”通“啭”,鸟叫声;
②“反”通“返”,返回。
【点评】通假字大多读音相同或相近。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7.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①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②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答案】至、到达;罪过;乖张;筹划、治理;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故答案为:
(1)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 解释词义、字义 等考点的理解。
8.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 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开创一代诗风。
【答案】南朝齐梁;吴均体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有时候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频繁识记。
故答案为:南朝齐梁;吴均体。
【点评】此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做此类试题,只有注意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1)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重点词: 俱:都,共色:同样颜色。 句意: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重点词:“转”通“啭“,鸟叫声。则:就 。:句意:(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
故答案为:⑴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⑵(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众,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辞。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ɡ)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西
②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③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④余俟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答案】(1)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2)向西行进(向西前进);遗憾;稍微;等待,等到
(3)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显耀,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了。(或:假使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
(4)不用生造的词语,不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取法自然。
(5)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的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该句子可根据句义来划分,句义:我又抽空把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停顿是:间 以 王 回/文 示 之/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世 所 无 有。
(2)①句意为:与舟船侍从再向西走,西:向西行进。
②句意为: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恨:遗憾。
③句意为: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少:稍微。
④句意为:等到京城后写信告你。俟:等待,等到。
(3)句中重点词语有如:像这样;句意为: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再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4)由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用自己的话说是: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任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故答案为:(1)间 以 王 回/文 示 之/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世 所 无 有
(2)①向西行进;②遗憾;③稍微;④等待,等到
(3)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再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4)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任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5)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11.拓展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因驭黄檗人往,不二,山中人王维白。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足下方温经
饭讫而去
步仄径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选段哪几句写了作者想象中的春光?
(4)“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四句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好处?
【答案】(1)正在;离开;漫步
(2)①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魚]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4)写出山中幽远的情景,以声音来衬托环境的空旷寂静,使作者思绪纷起。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古今异意词的翻译,“步”是动词,“漫步”的意思。
⑵文言文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注意“岂”是“难道”的意思。
⑶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所写的内容,然后了解作者实写和虚写的内容,从而做出正确回答。
⑷“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四句意思是“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体现出空旷寂静氛围,让人思绪悠远。
故答案为:⑴正在;离开;漫步
⑵①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⑶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魚]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⑷写出山中幽远的情景,以声音来衬托环境的空旷寂静,使作者思绪纷起。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常见实词”,即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测出来;三是“理解”,即不考一些名词术语,而是侧重于考查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应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活用词等语言现象。一词多义,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除假借义而外,引申义、比喻义与本义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意义联系,其中本义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往往又联系着字形。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 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 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 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表达内容的理解。本题回答时,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段首句子“当待春中”来寻找答案。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12.文言文阅读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不可名状
胜境
彰示来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说出;美好;宣扬
(2)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
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与朱元思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该题注意“名”是动词,“说出”的意思,“彰”也是动词,“宣扬”的意思。
⑵注意“激注”是“激荡倾注”的意思,“逸民退士”是“有闲情逸致的人、隐士”的意思。
⑶该句的意思是“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前半句陈述很久以来,表达时间概念;无人来此欣赏,表达人迹罕至的事实。后半句表达自己的行为和遗憾心情。据此便可以正确断句了。
⑷《右溪记》先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再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说出;美好;宣扬
⑵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⑷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弄清全文大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正确停顿。断句的基础在于对句子的准确理解,然后依据句意进行停顿。
⑷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三、语言表达
13.吴均笔下美丽的富春江,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景特点。
【答案】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天下的美于一身。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诗文。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诗文中的神韵。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她的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在这儿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心如止水,真正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她绝,却真实;她险,却活泼,令人不得不爱啊!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另外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介绍清楚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故答案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天下的美于一身。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诗文。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诗文中的神韵。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她的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在这儿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心如止水,真正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她绝,却真实;她险,却活泼,令人不得不爱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导游词的拟写能力。写导游词,要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三峡景点的资料。
14.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 , ; , 。
【答案】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续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仿写语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故答案为: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仿写句子要做到“形同意谐”。 首先要看“形”,做到与例句“形同”。什么句式?什么修辞?语法特点怎样?词和词怎么组合(关注到词性)?甚至字数多少?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形”的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其次要看“意”,做到与例句“意谐”。主旨相同,情趣情趣一致,语言风格谐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