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22: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课时规范练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浙江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正常情况下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胰岛素
C.神经递质 D.抗体
2.(2022湖南衡阳八中模拟)内环境稳态是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B.正常人的血浆和组织液中均含有尿素
C.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
D.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会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肺部组织液增加
3.(2022湖北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共同构成了内环境
B.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血液流经肝组织时,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的血糖浓度
D.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才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4.(2022辽宁沈阳二中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会使组织液pH升高
B.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C.人体的小肠黏膜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的状态与耗能无关
5.(2022河南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长时间维持39 ℃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严重腹泻脱水时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即可
C.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缺铁性贫血直接相关
D.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过高表明肝细胞可能病变
6.(2022辽宁二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
D.胰岛素、CO2、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7.(2022浙江高三三模)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图,a、b、c、d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有抗体、糖原、生长激素等
B.b代表血浆,d可代表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c
D.稳态是指a、b和c中氧和CO2的浓度维持相对的稳定
8.(2022福建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能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B.内环境的稳态若遭到破坏,可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C.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战栗
D.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都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9.(2022四川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葡萄糖、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会影响恒温动物内环境的稳态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2022河北一模)血液生化6项是针对人体血液的一种检查,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是衡量肝功能的1项指标;肌酐与尿素氮为细胞代谢废物,其含量是衡量肾功能的1项指标)。下表为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结果报告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3 IU/L 0~45
肌酐 1.4 mg/dL 0.5~1.5
尿素氮 22.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A.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
B.血清葡萄糖超出正常范围,说明此人一定患有糖尿病
C.此人肾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11.(2022辽宁月考)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反应,转化成了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组织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会与NaHCO3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12.(2022山东济宁一中月考)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T细胞等
13.(2022辽宁月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非选择题
14.(2022吉林梅河口五中期末)人工肾虽能起到真正的肾所担负的某些功能的作用,但也只是部分替代。如右上图所示,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的纤维外侧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水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     (特性)。
(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正常血浆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3)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       和        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稳态。
(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            ;②            。
15.(2022湖南期末)养生是人们通过调节个人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方式,达到保健的目的进行的一种身心养护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图中A、B、C代表细胞或结构,1、2、3、4代表体液类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名称)。
(2)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一般情况下,三者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1中有         ,1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3)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所需的气体通过           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组织细胞;血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需要通过     层磷脂双分子层;     (填序号)处的O2浓度最低。
(4)若图示代表肝局部结构模式图,那么在人体饥饿状态下,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养生,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           调节网络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的必要条件。
答案:
课时规范练
1.A 解析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岛素是一种激素,为分泌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可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即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抗体为分泌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B 解析 血浆中存在各种缓冲物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随尿液排出,而多余的碳酸分解成CO2由呼吸系统排出,血浆pH一般不会显著降低,A项错误;尿素是细胞的代谢产物,由细胞产生后进入内环境,因此组织液和血浆中都含有尿素,B项正确;组织液一般通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血浆,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成为组织液成分,C项错误;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会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收增多,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D项错误。
3.B 解析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共同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不包括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项正确;血液流经肝组织时,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静脉端的血糖浓度,还需要考虑人体处于饭后还是饥饿状态,C项错误;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或者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均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D项错误。
4.B 解析 人在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会因为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组织液pH降低,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组织液pH不会明显降低,A项错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B项正确;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C项错误;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的状态与离子的主动运输有关,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
5.D 解析 当患者体温维持在39 ℃时,机体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A项错误;严重腹泻脱水时需静脉输入生理盐水,B项错误;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与上山速度、海拔、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直接有关,C项错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可能发生了病变,D项正确。
6.C 解析 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决定,B项正确;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被组织细胞吸收,而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C项错误;胰岛素作为激素需要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CO2需要随着体液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而血浆蛋白是血浆的成分,因此三者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
7.C 解析 根据a、b与a、d之间的双向关系,且b中成分一部分会转化到c中并最后回到a中,可确定b为组织液,a为血浆,d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c为淋巴液。血浆a中有抗体和生长激素等,没有糖原,糖原存在于细胞内,A项错误;a代表血浆,d可代表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B项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液,C项正确;稳态是指机体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主要由a、b和c构成)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等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D项错误。
8.C 解析 性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B项正确;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引起细胞代谢加快从而抵御寒冷,骨骼肌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C项错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都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项正确。
9.B 解析 血红蛋白、呼吸酶均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进而将病原体消灭掉,B项正确;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会影响恒温动物内环境的稳态,若该变化在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范围之内,就不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发生大幅度变化,C项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D项错误。
10.AD 解析 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高脂血症,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增加运动,A项正确;此人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现象,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若要确诊是否为糖尿病,还需进一步的化验,B项错误;此人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都接近较高值,可能是一次食用的蛋白质类食物过多造成,不能确定肾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C项错误;每种成分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说明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D项正确。
11.BCD 解析 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项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反应,转化成了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供人体细胞呼吸,B项正确;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组织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C项正确;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会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D项正确。
12.AC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但内环境不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才是,A项错误;图中③为神经递质,⑤为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等,⑧可以代表激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⑧可表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C项错误;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只有浆细胞,D项错误。
13.BD 解析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A项错误;细胞想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流必须要经过细胞生活的环境,也就是内环境,B项正确;内环境具有一定的协调平衡能力,如果外界环境的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C项错误;人体可以在一定限度内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若遇到极端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也会遭到破坏,D项正确。
14.答案 (1)选择透过性 (2)无机盐 蛋白质 (3)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相对稳定 (4)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1)人工肾的中空纤维膜相当于半透膜,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可以通过,所以血液透析膜是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渗透压应该与血浆中的相等,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因此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5.答案 (1)组织液和血浆 (2) 较多的蛋白质 无机盐和蛋白质 (3)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6 2 (4)增加 (5)神经—体液—免疫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解析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2)内环境由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见答案。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到达各种组织细胞,因此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需要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共同参与;血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膜(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即6层磷脂双分子层。氧气在细胞内被消耗,故细胞内液的氧气浓度最低。(4)若图示代表肝的局部结构模式图,那么在饥饿状态下,胰岛A细胞中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将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增加。(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