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含嵌入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含嵌入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17: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13 唐诗五首
野 望
黄 鹤 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第一课时
01
野望
王 绩
03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优美语言。
走近作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其山水田园诗 朴素自然,
其诗进而不浅,质而不俗,直率旷达,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知识库1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一般说来,每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应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知识库2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ɡāo
huī
xǐ yǐ

野 望
王绩
wēi
朗读课文
点它开始朗读
li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傍晚
落日的余晖
徘徊
归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晖。
疏通诗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视,互看
小牛,这里指牛群
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地点
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时间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深入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由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深入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采薇”运用了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
深入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诗人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因为仕途的不得志,诗人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深入探究
总结主旨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山野秋景图,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野 望
首联:(起)徙倚——彷徨
颔联:(承)落晖——萧瑟
颈联:(转)返、归——孤独
典故:(合)采薇——知音难觅
总结全诗
这是一首孤独与思念的诗
第二课时
02
黄鹤楼
崔颢
03
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赏析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情.
导入新课
他才思敏捷,《旧唐书》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此诗为其代表名作。
他令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诗仙”李白也只能心悦诚服搁笔,赞叹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五百年后南宋诗人、诗论家严羽在所著《沧浪诗话》评论此诗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其此诗为第一。”
一千年后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沈德潜所著《唐诗别裁》中评价他所写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他就是唐朝大诗人崔颢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当年仕途失意的崔颢登临此楼,(黄鹤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产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情怀,加上被神话传说触动,胸中不禁迸发出诗情,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响。
导入新课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走近作者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hào
yīnɡ wǔ

点它开始朗读
朗读课文——领略韵律之美
朗读要求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离开
飘飘荡荡的样子
只剩下,仅留下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疏通文意——体会内容之妙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译文: 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疏通文意——体会内容之妙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首联(起):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承):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研读诗句——赏悟语言之精
研读诗句——赏悟语言之精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转):转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合):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研读诗句——体会诗人之情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水天相接的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伟阔大,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想象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进而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了铺垫。
《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研读诗句——体会诗人之情
总结主旨——体会诗人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1.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2.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3.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4.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深入探究——学习写法之巧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黄鹤楼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03
使至塞上
王 维
03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诗词音韵美。
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美;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有《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走进作者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唐玄宗命王维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所见所感。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pénɡ
yān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点它开始朗读
朗读课文
xiāo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疏通文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慰问
译文: (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黄河
译文: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沉的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燕然山,这里指边防前线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首联:“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交代时间及事由。山高路远,衬托诗人孤寂心情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既言事,又写景。
鉴赏诗句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颈联: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出了其景物的单调;“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 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大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本句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显露出豁达的情怀。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尾联:为实写,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战事的频繁。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鉴赏诗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从多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示例1.构图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浑,
示例3.色彩美: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流,一股白色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艳、明丽。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深入探究
示例2.修辞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诗歌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思想情感——主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使至塞上
叙事——出使边塞
抒情——内心抑郁
绘景——塞外风光
叙事——战事紧张
雄浑壮美
慷慨悲壮
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04
渡荆门送别 李白
03
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感;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为人爽朗大方,性格豪迈,爱饮酒交友,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地,文采斐然,
他是著名诗人,诗风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创作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就是闻名古今的李白
导入新课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诗是二十五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在旅游途中所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这次从三峡出蜀,坐在船上,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朗读课文
点它开始朗读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乘船)远行到荆门山之外,去楚地漫游。山峦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流入辽远无际的原野中。
疏通文意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平原
辽远无际的原野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形成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生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乘船远游。
疏通文意
仍然,依旧
喜爱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交代出蜀的目的,叙事。
内容鉴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过程真切地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形象生动,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原野,气势磅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充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月夜江的平静、美丽。
上句写夜景,描绘了一幅水中映月画。江水平静,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下句写白天,描绘了一幅天边云霞图。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景。
雄伟壮观,想象瑰丽,境界高远,景色美妙。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
内容鉴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态,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内容鉴赏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总结主题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这首五言律诗课题是《渡荆门送别》,请问,谁为谁送别?
明确: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它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凸显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深入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课外拓展
积累思乡的名句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渡荆门送别
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描写
远景——平野 江流
近景——江月 云生
抒情:思乡
雄浑壮阔
意境高远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05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03
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
品味语言,理解诗的意境;感悟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诗题解读
钱塘湖春行
西湖的别称
春天出游
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诗王”之称。他的诗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而为事而作”。
代表长篇叙事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走进作者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写作背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zhuó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朗读课文
点它开始朗读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从几个地方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泥筑巢。
衔取
向阳的树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理解诗意
西湖名胜
孤山,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登览胜地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副词,将要,就要
纷繁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我最爱西湖东边的景色,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碧绿的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百游不厌。足:满足
同“荫”,指树荫。
使人眼花缭乱
遮没,盖没
理解诗意
各种颜色的野花
内容鉴赏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禽鸟的活动。
炼字: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谁家”说明燕子始归还未筑巢,体现初春的特点。
“争”“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阳的树,春燕啄泥筑巢的动态场景图,展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内容鉴赏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颔联:写植物的情态。
炼字:“乱”写出了花的繁多。“浅”写出了小草刚刚长出嫩芽的情态,突出了初春的生机盎然。
“渐欲”“才能”写出了百花盛开、小草柔嫩的情景,突出早春的景物特点。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喜爱之情。
炼字:“湖东”点明行踪,呼应首联。“行不足”说明作者完全陶醉在这西湖美景之中。
主旨归纳
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最爱”;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这首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1、本诗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行”是文眼,请找出作者的 “行(游)踪”。
孤山寺北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深入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早莺
新燕
春花
春草
春树
春水
春云
深入探究
2、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3、面对厚爱于我们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明确: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郑谷《柳》)
初春
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发)
仲春
(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暮春
(杨柳成荫,残花落尽,群莺乱飞)
仲春
(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拓展延伸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钱塘湖春行
所在:孤山寺北贾亭西
所见
水平云低
莺燕争春
花草渐盛
所感:最爱
喜爱
赞美
板书设计
动物
植物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