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4 12: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写作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企图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4月22日2时,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同年4月,中共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北京)。
三、导读理解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明确:“百万”是实数。中路军30万,西路军、东路军各35万。看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2.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3.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明确: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自我检测
1.填空。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_________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_________或在后面加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_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文中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内容?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导语 主体 标题 引题 副题 导语 主体
2.答案:时间:二十日夜起
地点: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二十三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3.答案:(1)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感情。
(2)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作用:详略得当,略写部分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部分则有力地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
(3)我西路军的渡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