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毛泽东
第一单元
第1课 消息二则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新课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
诗歌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等易考词语。(重点)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重点)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难点)
02
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定义
01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狭义:专指消息,它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广义: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知识链接
分类 定义 简言之 特点
消息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写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与议论。 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时效性
真实性
新闻 特写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落笔集中,
突出一点;
浓淡相宜,
真切再现;
幽默风趣,
耐人寻味。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常见的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人物通讯: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新闻性
文学性
评论性
事件通讯: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谈谈区别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知识链接
02
看看本单元四篇课文
新闻阅读 种类 内容概括
消 息 二 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息 这则消息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则消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叙议结合,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消息 这则消息语言简明,详略得当,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准确、翔实。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特写 这篇新闻特写借助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了我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洋溢着作者的国家自豪感。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事件 通讯 这篇通讯叙事完整,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全景式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形。这“刀尖上的舞蹈”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豪迈气概。
知识链接
03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著作有《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政论文,《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等诗词。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
1949年4月22日下午
当日夜
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资料链接
预习检查
1.给加色字注音
泄气( ) 督战( ) 要塞( )
业已 锐不可当( )
歼灭( ) 签订( )
xiè
dū
sài
dānɡ
易错为“一泻千里”的“泻”
区别“自己” 的“己”
不要写成“阻挡” 的“挡”
jiān
qiān
预习检查
多音字
【口诀记忆法】 塞( )子堵瓶口,交通真闭塞( ) ,重兵守要塞( )。
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sāi
sè
sài
( )锐不可当
( )安步当车
当
dānɡ
dànɡ
塞
闭塞( )
塞子( )
要塞( )
sè
sāi
sài
预习检查
形近字
歼( )歼灭
纤( )纤维
阡( )阡陌
jiān
xiān
qiān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抵( )挡
诋( )毁
中流砥( )柱
摧( )残
催( )促
dǐ
dǐ
dǐ
cuī
cuī
预习检查
2.理解词语意思
锐不可当:
泄气:
歼灭:
要塞:
业已:
摧枯拉朽: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当,抵挡。
泄劲。
消灭(敌人)。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已经。
比喻腐朽的势力被迅速摧毁。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表明我军渡江人数之多,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胜利的豪情跃然纸上
整体感知
课题解读
整体感知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问题。
1、找出这则消息中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消息的要素)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下午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通读全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中)
结语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1、速读课文,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30万
35万
35万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安庆
芜湖—江阴
20日夜—21日夜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过2/3
大部分已渡过
合作探究
2、这则消息主体部分写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首先,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明确: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合作探究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合作探究
4.语言赏析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
·
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
(2)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
·
·
·
·
不好。“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时刻。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4.语言赏析
换一换: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红色的词语,行不行?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不行。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区,仍需提升影响力,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铁路线则用“切断”,因为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地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若换掉,则无此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5、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去掉这个词语,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
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③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④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⑤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⑥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⑦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⑧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
合作探究
作用:反复出现的“我”,体现了一种作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决心,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拓展延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歌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作者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文章主旨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了渡江战役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拟写标题
01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高度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标题,点明了报道的对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事件“横渡长江”,准确、简洁。
要求:新闻标题必须涵盖文章内容,且要醒目。标题一般为短句,句末不用标点符号。
方法:抓住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主体(人物或具体单位)+事件【+结果】。
其答案的表述形式多为“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
课堂检测
1.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 ,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
邵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第1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
分析:新闻标题必须涵盖文章内容,给新闻拟标题时,应抓住导语和关键词语,注意语言简洁精炼,同时,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此题只要抓住关键信息人物+事件就可以。
如:上海世博局重奖盐城小伙邵宏庚; 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
课堂检测
拟写标题
01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概括性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前一段时间,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些中小学的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令老师们大蹙眉头,不法分子在学校周围向学生兜售有淫秽或不健康内容的书画,音像制品,还有的把电子游戏厅开设在学校周围……日前,旅顺警方重拳出击,对滋扰学校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打击,对学校周边的各种摊点彻底加以清理,对电子游戏厅一律取缔。通过整顿,现在全区56所中小学校园秩序井然。
①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
②标题一般为短句,有时为比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文末不用标点。
③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有很强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旅顺警方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拟写标题
01
课堂检测
补写导语
02
3.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自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分析:此类题目应将信息筛选、合并后,点明新闻的要素。新闻六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自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普峥嵘岁月。
课堂检测
4.根据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雾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
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参考答案:3日晚在牌县“耀华号”搁浅,有关方面救援四次失败后终于使二百多乘客安全转移。
分析:新闻导语是长篇新闻报道的开头,常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
补写导语
02
课堂检测
5.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
补写导语
02
课堂检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东路军——战绩辉煌(最详)
展渡江战役盛况
扬我军将士神威
渡江概况: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具体战况
西路军——所向披靡(较详)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