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2.衣食住行时尚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只 注 重 门 第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列车穿越时空隧道,做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去唐都长安赶考吧。赶考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你一定不要输给别人哦!
穿越时光的隧道
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重在考查哪些能力?
考
核
内
容 明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
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科举科目:明经和进士
开考了
千万不能作弊
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
后,要题名大
雁塔,考中进
士称为“雁塔
题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恭喜你!如今你已金榜题名落户长安。请带我们一起走进长安人的日常生活,去体验他们的衣食住行吧!注意别忘了展现博大宏放的盛唐精神。
唐朝长安人流行穿胡服耶!
衣
唐代花式糕点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馕
食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
以茶会友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
以茶入诗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行
唐代圆领袍衫及幞头
“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朝仕女
美国的唐人街 拉美的唐人街
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呀?
昭陵六骏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表现
原因
衣食住行时尚
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鼎盛的国运
科举制度的激发
一系列社会改革
为盛唐时代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2010·聊城学业考试)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
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2.(2010·山西中考)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
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
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 )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B
3.(2010·重庆中考)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D
B
5.如果让你作一个介绍唐代社会精神风貌的发言人,你可
以选择下列哪一项作为标题 ( )
A.多元化的交融、碰撞 B.盛世时代的奢华
C.大一统的宏大气度 D.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D
6.(2010·苏州中考)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
《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
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
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