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课件+音频、视频(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课件+音频、视频(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19:54:57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
当我轻轻地离开了你,
让我回到我北方去,
当北方已是漫天大雪,
我会怀念遥远的你.
在那寂寞如水的夜里,
我曾经紧紧拥抱着你,
满天的繁星无声无息,
幸福让人满心欢喜.
往事如昔
当我轻轻地离开了你,
让我回到我北方去,
当北方已是漫天大雪,
我会怀念遥远的你.
当我轻轻地唱起了你,
爱的记忆飘满四季,
当春风吹干了你的泪滴,
青春无悔往事如昔.
父与子
背影
朱自清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作 者 简 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1898-1948)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我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2007年6月17日--父亲节那天,“百度”随意搜索到28,700个中国网站或博客转载了朱自清的《背影》,把它作为对父亲最好的感谢和祝福,共有几十万人回了帖子。有个“雪帘栊”的网友说“今天是父亲节,友人在空间转发了朱自清的《背影》,我不敢看,也用不着看了。每看一次,感触就多出几分。许是经历生死离别后,再看才有了切实的痛感。”
  “谨以朱自清的《背影》,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jí  不禁jīn  簌簌sù 
迂yū 箸zhù  晶莹yíng
颓tuí唐  惦diàn记  栅栏zhàlan
蹒跚pánshān 踌躇chóuchú
读准下列字音
1、听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背影
我的父亲
父爱
  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父 亲 的 语 言
父 亲 的 动 作
父 亲 的 背 影
儿 子 的 眼 泪
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穿


穿





返回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返回
《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
——辛酸的泪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难过的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感激的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惜别的泪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情感迁移 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 ,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我们的父亲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百年诞辰访他的儿女们
  “父亲四十多岁以后脾气有些暴躁,我们小孩子都不敢惹他生气。然而父亲依然是那么谦虚,连让我们帮他做件小事都要用‘请’字。我长大以后回想起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光,才体会出他那时的暴躁实在是因为心头压了太多东西,国事、家事、身为一个文人的种种心事,使他受了多少折磨啊!” ――朱思俞(小儿子)
 我每次读到《背影》这篇文章,眼前就好似有一个蹒跚、辛劳的父亲的背影,只是这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自己的,所以更加瘦弱憔悴。 ――朱闰生(大儿子)
过去在父亲身边时隐约可以感受到的东西,多年后才渐渐的理解了,而这正是父亲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
-- 朱乔森(三儿子)
“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带着满足的微笑去世了。”
   (朱自华《朱自清与<背影>》)
(1898-1948)
父亲
爱的表达和期待……
儿子
爱的理解和延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儿子眼中的父亲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这是一首让我们永远吟唱的歌……
  当我们走进《背影》世界,
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亲情相拥,血
脉相连,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人生
的轮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背影!
我们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留下怎样的一个背影!
结束语: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火车就要开了
我就要走了
离别就要来了
话怎么说呢
眼看天气秋了
叶子在哭了
转身是背影了
你就进了往事了
我知道这以后
以后的以后
可能再见不到你了
只是那时候
极不愿意承认这念头
于是你转身后
转身了以后
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
还能够鲜活的
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
微微颤抖
  背  影
---改编自朱自清《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