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途径》
对脉搏与血压学生有所了解,但对于脉搏与血压是如何产生的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对于这两个概念先加以解释,再通过学生自己活动来加深理解。本节课还进行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循环路径,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循环的意义等;
(2)结合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体新陈代谢四个系统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血液循环路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血压计、秒表等。
环节一、复习旧知
1、复习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毛细血管适合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三种瓣膜的位置及作用等。
2、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有什么特点?四个腔分别与哪条血管连通?
环节二、讲授新课
我们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的内容,了解到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流动着。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人体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可分步进行,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适时暂停,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在学生细致观看视频的基础之上,教师可提出观察问题: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止点、循环路径、血液成分变化以及二者联系与区别等,并且指导学生用文字和“→”及红蓝笔绘制完整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如下图:
环节三、归纳总结
1、心脏位置、大小、四腔结构、连接血管、瓣膜分布及作用等,同时画出相关示意图。
2、根据示意图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及其作用,补充并完善人体血液循环的示意图。
体循环:①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作用:把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同时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肺循环:①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作用:把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通过肺泡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循环从肺泡处获得氧气,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然后排出体外。
3、总结人体血液循环的几点规律:左右相对原则、起于心室止于心房、血液成分变化规律、肺动脉与肺静脉的特殊性、体肺循环的统一性等。
环节四、适度拓展
1、下肢骨骼肌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到肺泡的途径、静脉注射时药物到达病灶的途径等。
2、结合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进一步复习巩固强化学生对呼吸四个环节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意识。
【课堂小结】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其意义是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典型例题】
1、(09年*东营)第二届黄河口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于上月在我市成功举行。运动员比赛时,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 )
A.下腔静脉 B.肺动脉 C.左心房 D.右心室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经过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然后排出体外。所以不经过的是左心房。像该类题目的解决方法最关键的是在血液循环路线图中找起点和止点,然后按照血液循环的路径就不难得到答案。 【答案】C
【拓展】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入药液,写出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房 ④左心室 ⑤右心房 ⑥右心室 ⑦主动脉.
【解析】该题起点是手腕处静脉,止点是胃部毛细血管,所以药液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是: ⑤→⑥→①→②→③→④→⑦
2、(14年*淄博)右图中图中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血管①为肺动脉 B.血管②为体静脉
C.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D.X表示肺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流出血液比流入血液氧气含量明显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减少,也就是说经过器官X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X应为肺,那么血管①就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血管②就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答案】B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