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功能》
本节内容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中的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讲述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免疫的作用力较弱,由此人体利用特异性免疫,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状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教材中的介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又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需求,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有意识地运用免疫知识解释较简单的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欣赏生命。
【教学重点】
重点:能说出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难点】
难点:能列举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学生预习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节,教师搜集资料并制作PPT课件
【导入新课】
问:在感冒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与流感病毒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在水痘流行时的时候,为什么提前接种过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
这些都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由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了课本P102插图和课本P103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自学人体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先自学后组内交流)
(1)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___________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____________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异物的作用。
(2) 体液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__________,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___________,使病菌________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________细胞,能_________和_______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2.检查反馈:小组内选号抽查。
3.出示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的组成动画图,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1.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皮肤的完整性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4.学生汇报展示: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5.学以致用:
(1)为什么皮肤烧伤的患者必须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
(2)小狗受伤了,它是怎样给自己治疗的?想一想小狗这样做有什么道理?
6.资料分析:提供资料: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将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每隔一段时间检查链球菌的数量,结果如下:
时间 链球菌数量
3分钟 3000万个
60分钟 170万个
120分钟 3000个
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什么?理解皮肤上的分泌物能将细菌杀死。
(让学生理解皮肤和粘膜的保护作用,倡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勤洗手、勤洗澡,渗透卫生习惯教育。)
7.总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过渡:当病原体攻破了第一道防线,瓦解了第二道防线,人体还有没有其他的防御措施呢?人体还有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
(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1.小调查:同学们当中有没有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如果有,当时有什么病症表现?病愈后有没有再患此病?为什么?(联系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兴趣。)
2.分析与讨论: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课本P103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再次侵袭呢?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2)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它还能清除甲肝病毒吗?为什么?
(3)什么是抗原?抗体
(4) 第三道防线是由什么组成?它有什么特点?
3. 学生结合图示理解抗原和抗体的作用原理,尝试让学生解说这一过程。
4.引导学生理解: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也可以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活性;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这些淋巴细胞会立刻产生抗体按同样的作用清除抗原。
5.动画展示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
6.总结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7.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异同:学生先思考后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回答问题。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特性(是否专一)
形 成
病原体范围
包括的防线
作用强弱
8.大显身手:学练结合
9.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问:人体的免疫功能相当重要,到底什么是免疫?
(1)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出示免疫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结合图片总结出免疫的三大功能:
①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防御)
②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③清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免疫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过敏等免疫异常的事例.
(3)教师总结出: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健康有利,免疫功能异常,对人体不利。
10.观看视频: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让学生通过视频进一步直观形象的了解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作用。
(三)计划免疫
人能否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免疫力?
1.自主学习:
(1)什么叫计划免疫?
(2)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
(3)你注射过哪些疫苗?能说出它们是预防什么传染病的吗?
(4)实行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2.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教师总结。
3.出示图片:温家宝总理给儿童喂食脊髓灰质炎糖丸。让学生明确: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儿童青少年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归纳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后教师简明总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由两道防线组成,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具有三大功能。我们人体的这三道防线的保护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是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也能将它清除。所以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例如: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体育锻炼,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达标练习】
1.下列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免疫细胞主要是( )
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红细胞 D.腺细胞
3.目前,“非典型性肺炎”病毒灭活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已经对志愿者进行
接种实验。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4. 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D.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5.被毒蛇咬伤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产生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三者都不是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与生俱来 非特异性免疫
的免疫力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二、后天获得 第三道 产生抗体 特异性
的免疫力 防 线 消灭抗原 免 疫
三、计划免疫
整节课下来基本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以问题“在感冒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到感冒病毒却不会患病? 当水痘流行时,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新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辅以形象的FLASH动画,配合形象直观的类比、举例,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内容较多,对于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的讨论时间较少,在学生交流发言不多的情况下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