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21:2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重点)
2.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重点)
【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本单元我们跟随郦道元欣赏了三峡的迤逦风光,在陶弘景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山川之美,与大文豪苏轼,享受了月夜的空明澄澈,今天让我们再回到1500年前,同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走进富春江,去感受那里的奇山异水,去体察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㈡预习检测
1.预习内容
①查找“吴均”的相关资料;
②熟读课文;
③背会《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
2.书写课题
[学生活动]
⑴一位同学,把文章的标题和作者写到黑板上。
⑵解释课题《与朱元思书》的意思。(给朱元思的信)
3.了解作者
⑴《山中杂诗》
还记得《山中杂诗》这首诗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借幽居时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
⑵吴均其人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
吴均的写景小品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之为“吴均体”。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数字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骈体文”。
⑶预习印象
①这首“给朱元思的信”写的是什么吗?(景)
②通过课前的预习,谁知道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浙江富春江)
㈢诵读感知
1.查找错别字
风烟具(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漂(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剑(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竞)上,互相轩渺(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唳(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纶)事物(世务)者,窥谷忘反。横珂(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明确字音
⑴缥(piǎo);⑵湍(tuān);⑶轩(xuān);⑷邈(miǎo);⑸泠(líng); ⑹嘤(yīng); ⑺千转(zhuàn);⑻鸢(yuān);⑼窥(kuī);⑽柯(kē)。
3.诵读训练
⑴读没有标点的竖版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听范读,跟读,自由读。
㈣挑战翻译
【学生活动】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运用“留、补、换、改、删”以段落为节点,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缥碧:青白色。
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寒,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指:向,向上。
译: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激:冲击,拍打。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澈。好,美丽的;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译:(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穷,穷尽。绝:停止。
译: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经此起彼伏不停地啼着。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戾,至。息:使……平息。经纶:筹划、治理。窥:看 。反:通“返”,返回。
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犹:好像。
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㈤理解赏析
1.第一段是总写,还是分写?
2.总写富春江的什么特色?课文中有四个字可以具体概括。注意具体概括。
(“奇山异水”。)或是(“异水奇山”)
那么,接下来应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
3.划分结构:
⑴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
⑵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4.异水(第②段)
[学生活动]填空
先写水(色)和水(深),然后写水(清),再写水(急)。
总起来,是写三方面,水色、水清、水急。
⑴“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和比喻。)
⑵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填空
(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师: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男同学中谁能读出情感来。(先个别读)
[学生活动]诵读指导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带着非常新奇的神情、非常欣赏的态度,来诵读,要有点悠然,读得稍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要绘声绘色,读得粗重、浑厚。
5.奇山
⑴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
⑵这一段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视觉)
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山?
这里写了哪几种景物?(泉水、鸟、蝉、猿)
通过四种事物的什么来写?
(有的泠泠作响,有的嘤嘤成韵,有的千转不穷,有的百叫无绝。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是吗?)
这是一种嘈杂的气氛吗?嘈杂的声音让人讨厌,而这里呢?(让人喜欢)
[备课]猿,本来是一种叫声凄厉的动物,俗话说:“猿鸣三声泪沾裳”,可是在这里,我们却觉得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
★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
5.议论
写到这里,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
★齐读最后一部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⑴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⑵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
⑶补充作者背景:
吴均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
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
★大家考虑考虑,这是写人呢,还是写山水呀?(是写山水之美。)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反衬。)
明确: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
6.最后一句话
“横河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如同是黄昏一样;稀疏的树枝交错着,时而能够见到太阳。)
★文章写到前面两句,应该结尾了,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接着写景?
[备课]
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种笼罩中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
用陆游的话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可以由此再进一步想像,再接下去,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致?让人愈想愈觉得有吸引力,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㈥对对子
⑴齐诵课文
⑵对对子
上联:异水碧清急舟影鱼石藻集经纶世务人窥溪忘反(断句为“异水,碧、清、急,舟、影、鱼、石、藻、集,经纶世务人,窥溪忘反”
下联:奇山多峻险树泉鸟蝉猿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断句为:奇山,多、峻、险,树、泉、鸟、蝉、猿、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批:天下独绝
㈦结语
读山:青山看不厌
读水:水流心不竟。
读书信:此中有真意。
文章为案头之山水,山水为地上之文章”。
文人,或官场被排挤打击;或陷入党争被贬谪,或言有不慎冤死狱中,或生逢乱世不得志,只能逃避现实尘俗,寄情山水,涵容沉浮悲欢,寻觅精神家园。于是有了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叹,有了苏轼“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旷达,有了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慰藉,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山水文字,相映生辉;情景兼美,诵吟共色。